清平乐 · 忆吴江赏木樨拼音版/注音版
qīng píng lè yì wú jiāng shǎng mù xī。
清平乐 · 忆吴江赏木樨。
xīn qì jí。
辛弃疾。
shào nián tòng yǐn,
少年痛饮,
yì xiàng wú jiāng xǐng。
忆向吴江醒。
míng yuè tuán tuán gāo shù yǐng,
明月团团高树影,
shí lǐ shuǐ chén yān lěng。
十里水沉烟冷。
dà dū yì diǎn gōng huáng,
大都一点宫黄,
rén jiān zhí nèn fēn fāng。
人间直恁芬芳。
pà shì qiū tiān fēng lù,
怕是秋天风露,
rǎn jiào shì jiè dōu xiāng。
染教世界都香。
清平乐 · 忆吴江赏木樨评析
四卷本《稼轩词》丙集题作《谢叔良惠木樨》。叔良即余叔良,与稼轩有唱酬,《沁园春·答余叔良》云:“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可知是一位声气相应的朋友。“木樨”为桂树学名,又名崖桂。因其树木纹理如犀,故名。词题虽曰“赏木樨”,并非只是咏物,而身世之感,隐然其中。上阕忆昔。少年时曾于秋夜开怀痛饮,醒来后,面对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那时候,一轮明月正映出岸上桂树高大的影子,那浓郁的香味仿佛刚燃烧过的水沉香,香飘十里,弥漫在江面和山岭。“痛饮”,尽情喝酒。李白《送殷淑三首·其三》:“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少年痛饮”,实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意。虽身世如断梗飘蓬,而意气不衰。“团团”,圆形。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这里语意双关,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树。“水沉”,即沉香。杜牧《扬州三首》其二:“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又,《为人题赠诗二首》其一:“桂席尘瑶佩,琼炉烬水沉”。词前二句叙事,后二句写景,绘出少年辛弃疾的意气风发,雄放挥洒,情景谐和,是一幅诗中有画的境界。
词“意脉不断”转入下阕。“宫黄”,指古代宫中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田艺蘅《留青日扎·卷二十一》:“额上涂黄,汉宫妆也。”《西神脞说》则谓“妇人匀面,惟施朱傅粉而已。至六朝乃兼尚黄。”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李商隐《蝶》诗云:“寿阳宫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金黄色的桂花不过像妇女涂额的“宫黄”,星星点点,可是它却使人间这般芬芳。最后别出新意:“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或许是它借着秋天风露的传播,要使得世界都浓郁芬芳吧!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引张砥中曰:“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这里正是“有尽而不尽”,词已写完,而意未尽,词人只是赞美桂花的芳香十里吗?稼轩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而竭尽全力恢复宋室山河。此词约写于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献《美芹十论》之后,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时候。旧说“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经》),“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吕氏春秋》)。无论是异香的桂花,或“纷纷如烟雾,回旋成穗,散坠如牵牛子,黄白相间,咀之无味”(《词林纪事·卷一》引)的桂子,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咏桂花》词云:“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人们总是既称颂桂花的形态美,又赞扬它的精神美。稼轩以“染教世界都香”来歌赞,似隐寓有他“达则兼善天下”的宏愿的。
况周颐云:“以性灵语咏物,以沉着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蕙风词话·卷五》)。此词的佳处正在于物与性灵融为一体,即性灵即咏物,词人将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迹的地步,而又非沾沾然咏一物矣。
-
暂无!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辛弃疾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