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准拟春来消寂寞拼音版/注音版
dié liàn huā zhǔn nǐ chūn lái xiāo jì mò。
蝶恋花 · 准拟春来消寂寞。
nà lán xìng dé。
纳兰性德。
zhǔn nǐ chūn lái xiāo jì mò。
准拟春来消寂寞。
chóu yǔ chóu fēng,
愁雨愁风,
fān bǎ chūn dān gé。
翻把春担阁。
bù wéi shāng chūn qíng xù è,
不为伤春情绪恶,
wèi lián jìng lǐ yán fēi zuó。
为怜镜里颜非昨。
bì jìng chūn guāng shuí lǐng lüè。
毕竟春光谁领略。
jiǔ mò zī chén,
九陌缁尘,
dǐ sǐ zhē yún hè。
抵死遮云壑。
ruò dé xún chūn zhōng suì yuē,
若得寻春终遂约,
bù chéng zhǎng fù dōng jūn nuò。
不成长负东君诺?。
蝶恋花 · 准拟春来消寂寞赏析
纳兰开篇写道: “准拟春来消寂寞。”他本来是打算要在这大好的春光下消遣寂寞的。春光美好,本该出去遊玩,或是怀着愉悦的心情欣赏春日美景,但纳兰却偏偏要去消遣寂寞。
寂寞如影随形,伴随纳兰一生。这种情绪让纳兰成为伤情的公子哥,但同时也让他蹈给后世众多优美的诗词。寂寞的纳兰本想在春光下消遣,却没想到运气如此不好,偏偏赶上了春雨,这不合时宜的雨打扰了纳兰消遣的念头,纳兰觉得这是辜负了春光。故而他写道:“愁雨愁风,翻把春担阁。”
这首词表现词人厌于侍卫生涯、蹉跎日老的感慨:本来打算在大好的春光下消遣寂寞,无奈愁风愁雨辜负了春光。情绪不好并不是因为伤春所致,而是因为对镜顾影自怜。形容已日渐憔悴。那繁华的闹市总是将幽僻的山谷遮蔽,没人来领略这美好的春光。
无法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难怪纳兰总是会心情烦愁。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烦闷并非是天气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其他外在因素。故而他会忧伤地在上阕结尾处写道: “不为伤春情绪恶,为怜镜里颜非昨。”
侍卫的工作磨平了纳兰的心性,他每日进宫当值,或者陪同皇帝出遊,在这单调无聊的岁月里,生活如何能够丰富多彩。纳兰是有这样一颗浪漫自由的心的,但他却必须要学着压抑自己的天性,学着要像他的父亲那样,去当好一个官,能够在仕途上越走越远。
这样的心情,如何能够在这大好的春光里寻觅到快乐。纳兰衹能顾影自怜,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的样貌,感慨日益的消瘦,衹能是心境的郁结造成的。写完自己为何抑郁之后,纳兰在下阕中依然自问:“毕竟春光谁领略。”看到外面春雨阵阵,迷蒙了这春的大地,纳兰不禁想到。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会在这个时候,想到要去感受春光呢。
纳兰认为繁华的闹市总是将清幽之地遮蔽,让他无法寻觅得一丝安宁。 “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在这首词的最后,纳兰无奈而又向往地写道,怎样才能不辜负春的美意,怎样纔能随了自己的心愿,在这春光中好好地享受片刻安宁呢。
看似一首叹春的词,其实是纳兰表达内心哀怨的一首词,词中的字字句句都是纳兰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渴望有自由单纯的生活,还希望能够远离尘嚣,可是世事总是不遂人愿,让他在这里藉词抒发情感。
-
暂无!
淸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淸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元一六五五年一月十九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淸太祖妃、淸太宗母)。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康熙十年(西元一六七一年),时十七岁进太学。康熙十一年(西元一六七二年)中举,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中会试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