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记 · 其六 · 石渠记翻译文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
暂无!
永州八记 · 其六 · 石渠记拼音版/注音版
yǒng zhōu bā jì qí liù shí qú jì。
永州八记 · 其六 · 石渠记。
liǔ zōng yuán。
柳宗元。
zì kě xī nán xíng,
自渴西南行,
bù néng bǎi bù,
不能百步,
dé shí qú,
得石渠,
mín qiáo qí shàng。
民桥其上。
yǒu quán yōu yōu rán,
有泉幽幽然,
qí míng zhà dà zhà xì。
其鸣乍大乍细。
qú zhī guǎng huò zhǐ chǐ huò bèi chǐ,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
qí zhǎng kě shí xǔ bù。
其长可十许步。
qí liú dǐ dà shí,
其流抵大石,
fú chū qí xià。
伏出其下。
yú shí ér wǎng,
逾石而往,
yǒu shí hóng,
有石泓,
chāng pú bèi zhī,
昌蒲被之,
qīng xiǎn huán zhōu。
青藓环周。
yòu zhé xī xíng,
又折西行,
páng xiàn yán shí xià,
旁陷岩石下,
běi duò xiǎo tán。
北堕小潭。
tán fú yuán jiǎn bǎi chǐ,
潭幅员减百尺,
qīng shēn duō tiáo yú。
清深多鯈鱼。
yòu běi qǔ xíng yū yú,
又北曲行纡馀,
nì ruò wú qióng,
睨若无穷,
rán zú rù yú kě。
然卒入于渴。
qí cè jiē guǐ shí guài mù,
其侧皆诡石怪木,
qí huì měi jiàn,
奇卉美箭,
kě liè zuò ér xiū yān。
可列坐而休焉。
fēng yáo qí diān,
风摇其巅,
yùn dòng yá gǔ。
韵动崖谷。
shì zhī jì jìng,
视之既静,
qí tīng shǐ yuǎn。
其听始远。
yǔ cóng zhōu mù dé zhī,
予从州牧得之,
lǎn qù yì xiǔ,
揽去翳朽,
jué shū tǔ shí,
决疏土石,
jì chóng ér fén,
既崇而焚,
jì shāi ér yíng。
既酾而盈。
xī qí wèi shǐ yǒu chuán yān zhě,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
gù lèi jì qí suǒ shǔ,
故累记其所属,
yí zhī qí rén,
遗之其人,
shū zhī qí yáng,
书之其阳,
bǐ hòu hào shì zhě qiú zhī dé yǐ yì。
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yuán hé qī nián zhēng yuè bā rì,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
juān qú zhì dà shí。
蠲渠至大石。
shí yuè shí jiǔ rì,
十月十九日,
yú shí dé shí hóng xiǎo tán。
逾石得石泓小潭。
qú zhī měi yú shì shǐ qióng yě。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永州八记 · 其六 · 石渠记评析
《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
暂无!
永州八记 · 其六 · 石渠记赏析
这篇文章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借写景抒发作者仕途不得志的忧郁之情。
作者所写的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句,从视觉上描绘了泉水细徽轻缓流动的样子,从听觉上描摹了它忽大忽小的鸣声,突出了石渠泉水的特点,石渠有的地方宽不到一尺,有的地方两尺来宽,长度大约十来步(古时一步五尺)。它的水流碰到大石,就从石下潜流出来。一个“伏”字,进一步突出了渠水“幽幽然”的特点。接着写渠水的流向及渠上的景色:过了大石,前边有石泓。石泓是比石渠水深的石洼。它的上面覆盖着菖蒲,四周环绕着苔藓,泉水折向西流去,旁边的水落入岩石下。北面堕入小潭中。潭的面积小不足百尺,潭水清而深、有许多白鯈鱼在水中游动。后又向北弯弯曲曲地流去,看起来好像没有尽头,然而终于流入渴中。它的旁边都是形态怪异的石头,诡怪的树木,奇异的草儿,美好的嫩竹,这里,人们可以并排坐下来休息,这一段描写,语言简洁,把“睨若无穷”的曲折的泉水写得一目了然,渠上的风光只用几个字就写出了特色,作者着重描写了石渠的风:它摇动着那些树木,花草、竹子的梢头,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响动。眼看着它们已经静静地不动了,可它们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却方才在远处回响。视觉上是“静”,听觉上却是“远”,构成了十分奇妙的意境。拿这篇的风同《袁家揭记》中的风比较,它们的“个性”特点是十分鲜明的:一个是“静远”,一个是“骇动”,这反映了作者善于细致观察自然、善于抓住其特点,并且用贴切的语言来再现它们。柳宗元的游记的确匠心独具,有其特殊的风格。
第二段写作者从州牧那里得到石渠加以整治的情况: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疏通就注满了清泉。可惜还没有人传扬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渠的北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这段记事简明扼要。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最后一段记下整修的时间: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整修到大石边。十月十九日,走过大石发现了石泓小潭,至此石渠的美景才算到了尽头。这篇文章文字简洁,用词精炼确切,独具特色。
-
暂无!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柳宗元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