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元好问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外家南寺】

元好问 - []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外家南寺】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外家南寺】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外家南寺】拼音版/注音版

wài jiā nán sì。

外家南寺。

yuán hào wèn。

元好问。

yù yù qiū wú dòng wǎn yān,

郁郁秋梧动晚烟,

yī yè fēng lù jué qiū piān。

一夜风露觉秋偏。

yǎn zhōng gāo àn yí shēn gǔ,

眼中高岸移深谷,

chóu lǐ cán yáng gèng luàn chán。

愁里残阳更乱蝉。

qù guó yì guān yǒu jīn rì,

去国衣冠有今日,

wài jiā lí lì jì dāng nián。

外家梨栗记当年。

bái tóu lái wǎng rén jiān biàn,

白头来往人间遍,

yī jiù sēng chuāng jiè tà mián。

依旧僧窗借榻眠。

【外家南寺】注释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露觉秋偏。”句:阴森森的梧桐树在秋日的晚烟中摇动,庭寒凉的露,更感到秋特地来到这儿了。郁郁,树木茂密貌;秋偏,意谓秋意不平均偏在这儿。

高岸移深谷:《诗经·小雅·十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比喻世事变迁,高下易位。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句:我亲眼看到,高高的河岸变成了深谷,西坠的残阳,加上乱噪的蝉声,使人更添愁绪了。诗中以寄金亡后的沧桑这感。两句写经历亡国后的怆痛心情。

“去国衣冠有今日”句:参看《眼中》诗注。遗山《东平送张圣与北行》诗亦云:“去国衣冠元易感,中年亲友更相关”与此同意。外家:指外祖父母家。

梨栗:陶潜《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因以梨栗为儿童时代活的象征。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句:离开了国都的衣冠之士,终于落到今这个下场。来到外家,不禁回忆起少年时摘梨栗的往事了。两句对比鲜明,所感甚大。

榻:卧榻,狭而较矮的床,可坐可卧。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句:我到了年老头白,走遍了人间,但仍在寺院的窗下,借榻而眠。

网友完善【外家南寺】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外家南寺】评析

问是金国的官员。金亡于蒙古太宗六年,他写这首诗时,已经过了四年“家亡国破此身留”的遗民活。境异情移,这里虽然还能唤起他儿时的亲切回忆,但亡国之悲,流离之痛,已浸染了南寺光。因此,残阳乱蝉的深秋景物,只能勾起诗人“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之感。诗的前四句,就是这种遗民之“情”与残秋之“景”相融合的产物。寓情于景,情景相,构成了一幅声色凄清的画;后四句,从“今日”追溯到“当年”,再回首现今,物是人非,沧桑田。

网友完善【外家南寺】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外家南寺】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外家南寺】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外家南寺】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外家南寺】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元好问 - []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外家南寺|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元好问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