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李贺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官街鼓】

李贺 - []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发千年日白,孝武秦王听不得。

翠发芦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缘。

【官街鼓】翻译文

拂晓,隆隆的鼓声催促着太阳的运行,傍晚,隆隆的鼓声催促亮的上升。

京城里,嫩黄的春柳映照着刚更换的新帘,赵飞燕的香骨久已埋葬在皇陵。

鼓声锤碎了千百年的漫时光,秦皇汉武也不能再听到这官街的鼓响。

任由您翠黑的头发变作芦般模样,只有鼓声与终南山一起厮守京城,日久

就是上也几次三番埋葬过神仙,只有这鼓声与漏声此起彼落,永远回荡。

网友完善【官街鼓】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官街鼓】拼音版/注音版

guān jiē gǔ。

官街鼓。

lǐ hè。

李贺。

xiǎo shēng lóng lóng cuī zhuǎn rì,

晓声隆隆催转日,

mù shēng lóng lóng hū yuè chū。

暮声隆隆呼月出。

hàn chéng huáng liǔ yìng xīn lián,

汉城黄柳映新帘,

bǎi líng fēi yàn mái xiāng gǔ。

柏陵飞燕埋香骨。

duī fā qiān nián rì cháng bái,

磓发千年日长白,

xiào wǔ qín wáng tīng bù dé。

孝武秦王听不得。

cóng jūn cuì fā lú huā sè,

从君翠发芦花色,

dú gòng nán shān shǒu zhōng guó。

独共南山守中国。

jǐ huí tiān shàng zàng shén xiān,

几回天上葬神仙,

lòu shēng xiāng jiāng wú duàn yuán。

漏声相将无断缘。

【官街鼓】注释

官街鼓:安城大街上的鼓声,用以报时和戒夜。《旧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据《马周传》载:“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

隆隆:指鼓声。转日:指太阳升起。

出:指亮上升。

汉城:西汉建都安,故称安为“汉城”。黄柳:刚发嫩芽的春柳。这句暗示改朝换代,新帝登基,什物更换。

柏陵:指帝王陵墓。帝王陵地常植松柏,故称。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香骨:指赵氏的尸骨。

磓(duī):敲击,这里是消磨之意。日白:指无尽的白昼。

孝武:汉武帝刘彻。秦皇:秦始皇嬴政。二人都是著名的信神仙求的帝王。

从:伴随。翠发:黑发,指年轻。芦色:像芦般的白发,指年老。

中国:指京都安。

上葬神仙:意指求仙者的虚妄。

漏:漏壶,古代的计时器。相将:相与,相伴,相随。

网友完善【官街鼓】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官街鼓】评析

《官街鼓》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古。此诗前六句写鼓声朝朝暮暮响不停,催转日,草木、人之老的正常现象,以及追求的秦始皇、汉武帝的老,讽刺昔日帝王讲神仙、求的愚妄。后四句写人变化发,人的头发由黑变白,更言神仙也会老,从根本上否定追求,迷信神仙的愚蠢行为。全诗构思奇巧,语言警拔,笔涉幽冥,意境幽冷,以鼓声之不断喻宇宙之存、历史之无限,用以对比人,抒发其深沉的人感慨。

网友完善【官街鼓】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官街鼓】赏析

这首诗题目是“官街鼓”,主旨却在惊痛时光的流逝。时间,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诗人刻画了官街鼓的鼓声这一艺术形象,把无形变成了有形,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读者感触到了时光这一无限存在的事物。官街鼓是时间的象征,那贯穿始终的鼓点,正像是时光永不留驻的脚步声。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幅离奇的画:宏观宇宙,日跳丸,循环不已;画外传来咚咚不绝的鼓声。这样的描述,既夸张,又富于奇特的想象。一、二句描述鼓声,展示了日不停运转的惊人图景;三、四句转入人间图景的描绘:宫墙内,春的柳枝刚由枯转荣,吐出鹅黄的嫩芽,宫中却传出美人去的消息。这样,官街鼓给读者的印象就十分惊心动魄了。它正是“寒日暖煎人寿”的“飞光”的形象的体现。第五、六句用对比手法再写鼓声:千年人事灰飞烟灭,就像是被鼓点“磓碎”,而“日白”——宇宙却永恒存在。可秦皇汉武再也听不到鼓声了,与永恒的时光比较,他们的命十分促可悲。这里专提“孝武(即汉武帝)秦皇”,是因为这两位皇帝都曾追求,然而他们未遂心愿,不免在鼓声中消灭。值得玩味的是,官街鼓乃唐制,本不关秦汉,“孝武秦皇”当然“听不得”,而诗中却把鼓声写成自古已有,而且永不消逝,秦皇汉武一度听过,只是诗人不能再听。可见诗人的用心,并非在讴咏官街鼓本身,而是着眼于这个艺术形象所象征的事物——那永恒的时光、不停的逝去。七、八两句分咏人和官街鼓,再一次对比:尽管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青丝暮成”,日趋衰老;然而官街鼓永远不老,只有它“独共南山守中国”。这两句因省略较多,曾引起纷歧的解说。但仔细玩味,它们是分咏两个对立。“”字是泛指世人,可以包含“孝武秦皇”,却不一定是专指二帝。通过两次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人有限与时间无限的矛盾的不可克服。诗写到这里,意思似乎已表达得淋漓尽致了。但诗人并没有就此搁笔,最后两句突发异想:上的神仙也不免一,不的只有官街鼓。它的鼓声与漏声相继不断万古存。这里仍用对比,却不再用人与鼓声比,而以神仙与鼓声比:上神仙已去几回而隆隆鼓声却始终一,连世人希羡的神仙寿命与鼓声比较也是这样促可悲,那么人促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样,一篇之中总共包含三层意思。最后神仙难逃一的想象不但翻空出奇,而且闪烁着诗人对世界、对人的深沉慨叹和真知灼见。

《官街鼓》反复地、淋漓尽致地刻画和渲染命有限、时光无限的矛盾,有人认为意在批判神仙之说。这种评价是很局限的。从诗人李贺平及其全部诗歌看,他慨叹人促、时光易逝,其中应含有“志士惜日”的成分。他怀才不遇,眼看命虚掷,对此特别敏感,特别痛心。此诗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通过异常活跃的想象,对抽象的时间和报时的鼓点发联想,巧妙地创造出“官街鼓”这样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赋无形以有形,化无声为有声,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让读者通过形象的画,在强烈的审美活动中深深体味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网友完善【官街鼓】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官街鼓】辑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神奇至于仙,极矣;独屡言仙。不怪之怪,乃大怪也。

明代黄淳耀《黎批黄评李吉集》卷四:神仙可,而漏声不绝,极意形容。

清代王琦《李吉歌诗汇解》:人少发色翠黑,老则白,由少而老,人人是。乃有人独欲,与南山并寿,守此中国而不。岂知神仙不之说,本是虚诞之辞,虽或可以祛病延年,终有期,岂能漏声之日夜相将而无断绝乎?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此讥求仙之非也。日循环,鼓声相续,故安犹是。汉城黄柳,新帘飞燕,已成黄土。使秦皇、孝武在时,遽言磓碎千年白日,势必使翠发变为芦之白,犹与共南山之寿以守此中国也。其实秦皇,孝武复,漏声相续之下,亦不知断送多少万乘之矣。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黄云:神仙可,而漏声不绝,极意形容(末二句下)。吴云:此首最警悍。

现代钱钟书《谈艺录》:谓仙寿而有尽,不宇宙之无穷。袁中郎《瓶斋集》卷四《过黄粱祠》第二首云:“不脱阴区苦奈何,仙官侣不争多。人间惟有李吉,解与神仙作挽歌。”殆指此耶。

网友完善【官街鼓】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官街鼓】作者李贺的简介

李贺 - []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吉,世称李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官街鼓|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李贺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