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 · 人月圆 · 甘露怀古拼音版/注音版
huáng zhōng rén yuè yuán gān lù huái gǔ。
黄钟 · 人月圆 · 甘露怀古。
xú zài sī。
徐再思。
jiāng gāo lóu guān qián cháo sì,
江皋楼观前朝寺,
qiū sè rù qín huái。
秋色入秦淮。
bài yuán fāng cǎo,
败垣芳草,
kōng láng luò yè,
空廊落叶,
shēn qì cāng tái。
深砌苍苔。
yuǎn rén nán qù,
远人南去,
xī yáng xī xià,
夕阳西下,
jiāng shuǐ dōng lái。
江水东来。
mù lán huā zài,
木兰花在,
shān sēng shì wèn,
山僧试问,
zhī wèi shuí kāi。
知为谁开?。
黄钟 · 人月圆 · 甘露怀古注释
人月圆:词牌名,亦为曲牌名。此调始于王诜,因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
甘露:即甘露寺,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后峰。建于国东吴甘露元年,后屡毁屡建。相传为刘备东吴招亲之处。
江皋(gāo)楼:皋,江边的高地。此谓甘露寺一带的楼阁,如清晖亭、江声阁等。
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败垣(yuán):坏墙。
空廊:指响糜廊。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糜(木底鞋),廊虚而响,故名。
深砌(qì):年时久远的台阶。深,指历时久远。
远人:远方来的游人。
木兰:香木名,皮似桂,状如南树,高数仞,去皮不死,常用象征人高洁坚强。
山僧试问:倒装句,即试问山僧。
为谁:为何,为什么。
-
暂无!
黄钟 · 人月圆 · 甘露怀古赏析
前两句总写登高望远,山高水阔之壮景。首句写山,次句写水。“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秋开篇即点出了前朝古寺甘露寺,一个“入”字赋予“秋色”以动感,形象生动。站在江边的高楼上,远远地望着前方的甘露寺,秦淮河上波澜壮阔,烟波浩渺,满目尽是萧条、荒凉的秋色。这两句大体勾画出了登楼远望所见的萧索秋景。
接三句言残破荒凉的景象是时代变迁、人世沧桑的见证。“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此三句全用名词,构成鼎足对,承第一句,写甘露寺的萧条冷落:断壁颓垣,野草丛生;长廊空寂,落叶满地;石阶年久,苍苔厚积。作者只写甘露寺今朝的残败,使人在睹物伤情中自然想到寺庙昔日的繁华景象,曾经的繁华热闹一去不返,如今眼前只有无尽的苍凉,人世的沧桑多变,自然让多愁善感的人感慨唏嘘。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三句写暮色将至,江天远景的壮阔景象。这三句又构成一鼎足对,承第二句“秋色入秦淮”,写江天远景。天近黄昏,游人纷纷离去,找投宿之地;而甘露寺所在地北固山位于京口城东北,游人欲往京口城中投宿,故曰:“南去”。游人纷去,唯余作者一人,使本来就残破荒凉的古寺更显得清冷寞。“夕阳西下”,静静的古寺、浩浩的江水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中,使得孓身一人、独立于斯的作者徒增怅惘。而“江水东来”,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而来,不舍昼夜。逝者如斯,这里传说是刘备在东吴招亲之地,可是像孙权、刘备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安在哉!“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年那些英雄人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唯余长江水向东流不尽。此情此景,易使人发青山依旧在、人事皆已非的感叹,易令人生人世沧桑的怅惘。这三句写江天远景,未发一句感喟,但其中隐含的怀古之情耐人寻味。
最后三句是作者览景后发出的感叹。“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作者在暮色将临之际登临古寺,见古寺萧条冷落,游人纷去,只有作者一人,顿生发人世沧桑之感和羁旅的寥落怅惘。这时,作者忽然发现了一棵木兰树,木兰花开得正盛,他注视着这株木兰树,试问山僧:古寺如此荒凉,游人如此稀少,而木兰树依旧年年开落,在静静的山中散发其淡淡的幽香,不知为谁开放。作者是以兰花开更反衬出这里的寂寞荒凉。木兰是是高洁的象征,它不管人间的盛衰荣辱,立于高山之巅,默默生长,年年花发,为山寺散发出它的幽香。这给在暮色苍茫中独立高处、怀古伤今的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这首曲在艺术手法上寓情于景。这首小令题为“怀古”却通篇写眼前之景,对前朝遗事不置一词,江山依然,古寺残破,今非昔比,而怀古情绪已隐现其间。最后三句,有意宕开一笔,忽然去写幽幽独开的木兰花,在“知为谁开”的诘问里,寄托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盛景难再的深沉感慨。
-
暂无!
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