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一节 翻译文
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礼仪和饮食哪个重要?”
屋庐子回答说:“礼仪重要。”
“娶妻和礼仪哪个重要?”
屋庐子说:“礼仪重要。”
任国人继续问:“如果依照礼仪去谋食,就会饿死;不依礼仪去谋食,就能得到吃的,那么一定要遵守礼法吗?依亲迎礼行事,就得不到妻子;不依亲迎礼行事,就能得到妻子,那么一定要依亲迎礼吗?”
屋庐子回答不上来,第二天去邹国,把任国人的话告诉孟子。
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难的呢?不去度量根基的高低,而只让顶端平齐,这样的话,一寸厚的小木块,若是放在高处,都可以使它高过尖角的高楼。金子比羽毛重,难道能因此说三钱多重的金子比一车羽毛都重吗?如果拿饮食的重要方面来和礼仪的次要方面对比,何止是吃的重要?拿婚姻的重要方面和礼仪的次要方面对比,何止是娶妻重要?你去跟他说:‘扭住哥哥的胳膊,抢他的饭吃,就能得到吃的;不扭他的胳膊,就得不到吃的,那么就该去扭吗?跨过东邻家的院墙,搂抱未出嫁的女子,就会得到妻子;不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那么就该去搂抱吗?’”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一节 拼音版/注音版
mèng zǐ dì shí èr juǎn gào zi xià dì yī jié。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一节 。
mèng zǐ。
孟子。
rèn rén yǒu wèn wū lú zǐ yuē lǐ yǔ shí shú zhòng yuē lǐ zhòng。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sè yǔ lǐ shú zhòng yuē lǐ zhòng。
” “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yuē yǐ lǐ shí,
” 曰:“以礼食,
zé jī ér sǐ bù yǐ lǐ shí,
则饥而死;不以礼食,
zé dé shí,
则得食,
bì yǐ lǐ hū qīn yíng,
必以礼乎?亲迎,
zé bù dé qī bù qīn yíng,
则不得妻;不亲迎,
zé dé qī,
则得妻,
bì qīn yíng hū wū lú zi bù néng duì,
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
míng rì zhī zōu yǐ gào mèng zǐ。
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mèng zǐ yuē yú dá shì yě hé yǒu bù chuǎi qí běn ér qí qí mò,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fāng cùn zhī mù kě shǐ gāo yú cén lóu。
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jīn zhòng yú yǔ zhě,
金重于羽者,
qǐ wèi yī gōu jīn yǔ yī yú yǔ zhī wèi zāi qǔ shí zhī zhòng zhě,
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
yǔ lǐ zhī qīng zhě ér bǐ zhī,
与礼之轻者而比之,
xī chì shí zhòng qǔ sè zhī zhòng zhě,
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
yǔ lǐ zhī qīng zhě ér bǐ zhī,
与礼之轻者而比之,
xī chì sè zhòng wǎng yīng zhī yuē zhěn xiōng zhī bì ér duó zhī shí,
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
zé dé shí bù zhěn,
则得食;不紾,
zé bù dé shí,
则不得食,
zé jiāng zhěn zhī hū yú dōng jiā qiáng ér lǒu qí chǔ zǐ,
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
zé dé qī bù lǒu,
则得妻;不搂,
zé bù dé qī,
则不得妻,
zé jiāng lǒu zhī hū。
则将搂之乎?’”。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一节 赏析
本章论“礼”之重要意义。
有一个任国人问孟门弟子屋庐子,礼为人设,但如不食则个体不能生存,不娶妻则种族不能生存,人之不存,礼有何用?任国人采取诡辩的方式,把食与色的问题推到极端的地步来和礼的细节相比较,提出哪个重要的问题,企图迫使屋庐子回答食、色比礼更重要。屋庐子当然不会这样回答,但由于他不知真理有相对性,落入了对方的圈套而不能够跳出来,所以就只好语塞而求助于老师了。
孟子一听就识破了对方的诡辩手段,并且生动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接着从金属与羽毛的比重问题过渡到分析任国人诡辩的症结所在。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的方法问题。孟子的意思很明确,比较应该让比较的对象双方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应该把一个对象推到极端来和另一个对象的细节相比较。这样比较出来的结果,当然是错误而荒谬的了。所以,孟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教给学生以诡辩对诡辩的说法,从而战胜论辩的对方。
所以,这一章内容是孟子对礼的维护和捍卫,他既肯定“礼”的重要意义,又承认其意义并非绝对,具有相对性。及至宋明儒生,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把“礼”的意义提高到极端的程度,就荒谬不经了。
以诡辩对诡辩,以极端对极端。这是本章中孟子所采用的论辩方法。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孟子作为一个智者的思维方式和高超的论辩艺术。
“礼食亲迎,礼之轻者也。饥而死以灭其性,不得妻而废人伦,食色之重者也。奚翅,犹言何但。言其相去悬绝,不但有轻重之差而已。”
“此章言义理事物,其轻重固有大分,然于其中,又各自有轻重之别。圣贤于此,错综斟酌,毫发不差,固不肯枉尺而直寻,亦未尝胶柱而调瑟,所以断之,一视于理之当然而已矣。”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孟子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