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慧能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

慧能 - []

僧志道,广州南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馀,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灭法,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师曰:“汝作么疑?”曰:“一切众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灭之体,五蕴是灭之用,一体五用,灭是常。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何乐之有?”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相,,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无上大涅槃,明常寂照。凡愚谓之,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底,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是。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翻译文

僧人志道,广州南人,他来见大师请教说:“弟子自从出家以来,阅览《涅槃经》十年多,也没有明了其中的大意,请和尚不吝赐教。”大师问:“你什么地方不明白?”志道说:“《涅槃经》中有一首偈语说:‘诸行无常,是灭法,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对它疑惑不解。”大师说:“你为什么疑惑?”志道说:“一切众都有两个身体,就是所谓色身和法身。血肉之躯的色身变化无常,有;佛法所成的法身永恒不变,但没有知觉。佛经上说:‘灭灭已,寂灭为乐。’(超脱了轮回,就是快乐境界。)我不知道是哪个身体寂灭,哪个身体享受快乐?果说色身,那么在色身灭时,地、、火、的四大就分散了,这都是痛苦,不能说是快乐。果说是法身寂灭了,那就像草木瓦石一样没有感觉,那是谁享受快乐呢?再说法性是灭的本体,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是灭的表现,一个本体五种表现,和灭是永恒的变化。果有,那么就会从本体中产这五种表现;果要灭,那么五种表现就会返回本体。果听任它反复重,那就是有情有感的众循环无穷无尽;果不再重,那就永远归于寂灭了,就等同于瓦石等无情之物了。果是这样,那么一切佛法都被涅槃所束缚,连重都不再可能,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大师说:“你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怎么学了外道的关于的偏见来议论最上乘的佛法?照你所说的,在色身之外还另外有法身,脱离而追求涅槃,还要推论涅槃的快乐,说有身体来享受它。这是执著于,耽溺于世俗的享乐。你现在应该知道,佛正因为世愚迷之人把五蕴和合暂时构成的肉体当做自体的真实本相,把各种外界的表相作区分而当真,因此贪,念头接着念头没有止境,不明白那一切其实都是梦幻一般虚假,徒劳地堕落于轮回之中,把永恒的涅槃快乐,反而当做是苦痛,因此终日在红中劳碌追逐。佛对此感到怜悯,于是把涅槃的真正快乐显现出来,在刹那间没有的现象,也没有灭的现象,当然更没有和灭本身可以消灭了,这样那真正的寂灭才呈现出来,当这种时刻,也没有什么量度来衡定这种呈现,这才叫永恒的快乐。这种快乐没有承受者,也没有不承受者,岂有什么一体五用等名目?何况你还说什么涅槃束缚了一切佛法,让其永远不会再,这实在是毁谤佛和佛法。你听我的偈语:无上大涅槃,明常寂照。凡愚谓之,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诘问林仙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底,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是。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志道听了偈语后,终于觉悟,高兴得手舞足蹈,向大师行礼后退出。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拼音版/注音版

liù zǔ tán jīng jī yuán dì wǔ jié。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

huì néng。

慧能。

sēng zhì dào,

僧志道,

guǎng zhōu nán hǎi rén yě,

广州南海人也,

qǐng yì yuē xué rén zì chū jiā,

请益曰:“学人自出家,

lǎn niè pán jīng shí zài yǒu yú,

览《涅槃经》十载有馀,

wèi míng dà yì,

未明大意,

yuàn hé shàng chuí huì。

愿和尚垂诲。

shī yuē rǔ hé chǔ wèi míng yuē zhū xíng wú cháng,

”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

shì shēng miè fǎ,

是生灭法,

shēng miè miè yǐ,

生灭灭已,

jì miè wéi lè,

寂灭为乐,

yú cǐ yí huò。

于此疑惑。

shī yuē rǔ zuò me shēng yí yuē yī qiè zhòng shēng jiē yǒu èr shēn,

”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

wèi sè shēn fǎ shēn yě。

谓色身法身也。

sè shēn wú cháng,

色身无常,

yǒu shēng yǒu miè fǎ shēn yǒu cháng,

有生有灭;法身有常,

wú zhī wú jué。

无知无觉。

jīng yún shēng miè miè yǐ,

经云:生灭灭已,

jì miè wéi lè zhě,

寂灭为乐者,

bù shěn hé shēn jì miè,

不审何身寂灭,

hé shēn shòu lè ruò sè shēn zhě,

何身受乐?若色身者,

sè shēn miè shí,

色身灭时,

sì dà fēn sǎn,

四大分散,

quán rán shì kǔ,

全然是苦,

kǔ bù kě yán lè。

苦不可言乐。

ruò fǎ shēn jì miè,

若法身寂灭,

jí tóng cǎo mù wǎ shí,

即同草木瓦石,

shuí dāng shòu lè yòu fǎ xìng shì shēng miè zhī tǐ,

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

wǔ yùn shì shēng miè zhī yòng,

五蕴是生灭之用,

yī tǐ wǔ yòng,

一体五用,

shēng miè shì cháng。

生灭是常。

shēng zé cóng tǐ qǐ yòng,

生则从体起用,

miè zé shè yòng guī tǐ。

灭则摄用归体。

ruò tīng gēng shēng,

若听更生,

jí yǒu qíng zhī lèi,

即有情之类,

bù duàn bù miè ruò bù tīng gēng shēng,

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

zé yǒng guī jì miè,

则永归寂灭,

tóng yú wú qíng zhī wù。

同于无情之物。

rú shì,

如是,

zé yī qiè zhū fǎ bèi niè pán zhī suǒ jìn fú,

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

shàng bù dé shēng,

尚不得生,

hé lè zhī yǒu shī yuē rǔ shì shì zǐ,

何乐之有?”师曰:“汝是释子,

hé xí wài dào duàn cháng xié jiàn,

何习外道断常邪见,

ér yì zuì shàng chéng fǎ jù rǔ suǒ shuō,

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

jí sè shēn wài bié yǒu fǎ shēn,

即色身外别有法身,

lí shēng miè qiú yú jì miè,

离生灭求于寂灭,

yòu tuī niè pán cháng lè,

又推涅槃常乐,

yán yǒu shēn shòu yòng,

言有身受用,

sī nǎi zhí lìn shēng sǐ,

斯乃执吝生死,

dān zhe shì lè。

耽著世乐。

rǔ jīn dāng zhī fú wèi yī qiè mí rén,

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

rèn wǔ yùn hé hé wéi zì tǐ xiāng,

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

fēn bié yī qiè fǎ wèi wài chén xiāng,

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

hǎo shēng è sǐ,

好生恶死,

niàn niàn qiān liú,

念念迁流,

bù zhī mèng huàn xū jiǎ,

不知梦幻虚假,

wǎng shòu lún huí,

枉受轮回,

yǐ cháng lè niè pán,

以常乐涅槃,

fān wèi kǔ xiāng,

翻为苦相,

zhōng rì chí qiú。

终日驰求。

fú mǐn cǐ gù,

佛愍此故,

nǎi shì niè pán zhēn lè,

乃示涅槃真乐,

chà nà wú yǒu shēng xiàng,

刹那无有生相,

chà nà wú yǒu miè xiāng,

刹那无有灭相,

gèng wú shēng miè kě miè,

更无生灭可灭,

shì zé jì miè xiàn qián,

是则寂灭现前,

dāng xiàn qián shí,

当现前时,

yì wú xiàn qián zhī liàng,

亦无现前之量,

nǎi wèi cháng lè。

乃谓常乐。

cǐ lè wú yǒu shòu zhě,

此乐无有受者,

yì wú bù shòu zhě,

亦无不受者,

qǐ yǒu yī tǐ wǔ yòng zhī míng hé kuàng gèng yán niè pán jìn fú zhū fǎ,

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

lìng yǒng bù shēng,

令永不生,

sī nǎi bàng fú huǐ fǎ。

斯乃谤佛毁法。

tīng wú jì yuē wú shàng dà niè pán,

听吾偈曰:无上大涅槃,

yuán míng cháng jì zhào。

圆明常寂照。

fán yú wèi zhī sǐ,

凡愚谓之死,

wài dào zhí wèi duàn。

外道执为断。

zhū qiú èr chéng rén,

诸求二乘人,

mù yǐ wéi wú zuò。

目以为无作。

jǐn shǔ qíng suǒ jì,

尽属情所计,

liù shí èr jiàn běn。

六十二见本。

wàng lì xū jiǎ míng,

妄立虚假名,

hé wéi zhēn shí yì wéi yǒu guò liàng rén,

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

tōng dá wú qǔ shě。

通达无取舍。

yǐ zhī wǔ yùn fǎ,

以知五蕴法,

jí yǐ yùn zhōng wǒ。

及以蕴中我。

wài xiàn zhòng sè xiàng,

外现众色像,

yī yī yīn shēng xiāng。

一一音声相。

píng děng rú mèng huàn,

平等如梦幻,

bù qǐ fán shèng jiàn。

不起凡圣见。

bù zuò niè pán jiě,

不作涅槃解,

èr biān sān jì duàn。

二边三际断。

cháng yīng zhū gēn yòng,

常应诸根用,

ér bù qǐ yòng xiǎng。

而不起用想。

fēn bié yī qiè fǎ,

分别一切法,

bù qǐ fēn bié xiǎng。

不起分别想。

jié huǒ shāo hǎi dǐ,

劫火烧海底,

fēng gǔ shān xiāng jī。

风鼓山相击。

zhēn cháng jì miè lè,

真常寂灭乐,

niè pán xiàng rú shì。

涅槃相如是。

wú jīn qiáng yán shuō,

吾今强言说,

lìng rǔ shě xié jiàn。

令汝舍邪见。

rǔ wù suí yán jiě,

汝勿随言解,

xǔ rǔ zhī shǎo fēn。

许汝知少分。

zhì dào wén jì dà wù,

”志道闻偈大悟,

yǒng yuè zuò lǐ ér tuì。

踊跃作礼而退。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注释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意思是你不要随意乱说,自负还懂点佛法。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赏析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一:“佛法不二”思想。

《六祖坛经》中记载,“为是二法(指禅定与解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寒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不灭,性相,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很明显,惠能佛法不二说法是佛家之心性一元论,道家之道一元论、气功之气一元论的另一个说法,慧能佛法不二的说法其实归根于道,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禅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学的影响。而且方东美先还从“格义学”角度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论证了中国佛学在形成阶段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二:自修自悟“顿悟成佛”。

“自修自悟”是惠能修禅基本原则,《六祖坛经》指出“善知识,见性自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惠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础上的。

《六祖坛经》还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惠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础上并不排斥“外善知识”的“示导作用”。

《六祖坛经》又指出“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自悟情种,菩提果自成”。惠能的自悟自修说明了他自力更的主张及揭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里,佛那到底是什么,惠能通过自悟则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一种直觉的辩证法。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看净说;惠能的顿见本性说等。其中,惠能的顿见本性说则最有代表性。惠能以众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惠能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六祖坛经》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之体现。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三:“不立文字”。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之渊源是释迦牟尼的“拈微笑”的典故。惠能南宗的“不立文字”之本意并非完全主张不要文字,也不仅仅是教导弟子们在学习经教时不执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遮蔽,努力去把握语言文字后所蕴含的真理。

《六祖坛经》指出“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超常、广大智慧的人,听到人讲说《金刚经》的话,就立即明白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知道了人的本性之中具有般若的智慧,自己还能用此智慧观察审视,所以也就不一定要借助文字。这种说法很现实。功在自然有,悟在无意,禅悟不应当受文字束缚。

惠能高举“不立文字”的旗帜,主要从下三方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变革:

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四:“三无”思想。

“三无”思想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把其视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坛经》进入《定慧品》,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念?《六祖坛经》的解释是:“于诸境上心不染着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或者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的时候,心不染着境界,同明镜,境来则现,境去则无。何为无相?《六祖坛经》说:“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实相无相,但实相也并非离开万物,别有所指,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于相,透过诸相,始能通达法性。

何为无住?《坛经》释曰:“念念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是心为境所缚,倘不住于境,则解脱也。所以般若思想以无住心,为修行的要领。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慧能 - []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五节|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慧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