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慧能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

慧能 - []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看心,亦不看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看净,却净妄,妄无处所,看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①。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恶,与道违背,若看心看净,即障道也。”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翻译文

大师对众人说:“这个法门中的坐禅,本来就不强调返内视心,也不是观想清洁净土,更不是枯坐着一动不动。果说返内视心,心原本就是虚妄不实的,既然知道心乃虚妄,所以就没有什么可内视的。果说观想清洁净土,人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由于产了妄想胡念,才把真佛性给遮蔽住,只要没有了妄想胡念,本性自然就变清净了,着意地观想净土,就产了执著于‘净土’的妄想,妄想胡念没有什么固定的成处所,观想本身也是虚妄的,洁净本来也是无形无象的,现在却要定出一个净土的具体形象,说看到它才是真功夫,这样认识的人,那障碍就从自己的本性中产了,反倒被所谓净土的观想所束缚住了。善知识们,果修行坐禅不动法门,要能够看见任何人时,对他的是和非,和坏,过失和毛病等都视而不见,这才是修到了自己的本性真正不动的境界。善知识们,迷惑的人打坐时身体虽然不动,一开口就说别人的是和非,和坏,这是与佛道根本违背的,就像所谓返视内心,观想净土,都是产智慧障碍的歪门邪道。”大师又对众人说:“善知识们,什么叫坐禅呢?金刀落发这个法门中的坐禅,是指消除了任何障碍。对外在一切或善或恶的情况境界都不产心思念头,这就叫‘坐’;对内在则能体会到自己的真佛性是永不动摇的,这才叫‘禅’。善知识们,什么叫禅定呢?外在任何事相永远都不会干扰自己就叫‘禅’,内心永远平和不纷乱就是‘定’。果执著于外在事相,内心就会纷乱;果能远离外在事相,内心就不纷乱,人的本性自然也就清净和安定了。只是因为执著于外在境界,内在的思想境界就跟着乱了,果对外在一切境界都能心不纷乱,那就是真正的入了‘定’了。善知识们,外在离开各种境界不受干扰就是‘禅’,内在保持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是禅定。《菩萨戒经》中说:‘我的本性原初就是清净的。’善知识们,在自己产的每一个念头中,去体会自己的本性原本的清净,自己修,自己行,那佛道自然就修成功了。”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拼音版/注音版

liù zǔ tán jīng zuò chán dì yī jié。

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

huì néng。

慧能。

shī shì zhòng yún cǐ mén zuò chán,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

yuán bù kàn xīn,

元不看心,

yì bù kàn jìng,

亦不看净,

yì bú shì bù dòng。

亦不是不动。

ruò yán kàn xīn,

若言看心,

xīn yuán shì wàng,

心原是妄,

zhī xīn rú huàn,

知心如幻,

gù wú suǒ kàn yě。

故无所看也。

ruò yán kàn jìng,

若言看净,

rén xìng běn jìng,

人性本净,

yóu wàng niàn gù,

由妄念故,

gài fù zhēn rú,

盖覆真如,

dàn wú wàng xiǎng,

但无妄想,

xìng zì qīng jìng,

性自清净,

qǐ xīn kàn jìng,

起心看净,

què shēng jìng wàng,

却生净妄,

wàng wú chǔ suǒ,

妄无处所,

kàn zhě shì wàng,

看者是妄,

jìng wú xíng xiāng,

净无形相,

què lì jìng xiāng,

却立净相,

yán shì gōng fū,

言是工夫,

zuò cǐ jiàn zhě,

作此见者,

zhàng zì běn xìng,

障自本性,

què bèi jìng fù。

却被净缚①。

shàn zhī shí,

善知识,

ruò xiū bù dòng zhě,

若修不动者,

dàn jiàn yī qiē rén shí,

但见一切人时,

bú jiàn rén zhī shì fēi shàn è guò huàn,

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

jí shì zì xìng bù dòng。

即是自性不动。

shàn zhī shí,

善知识,

mí rén shēn suī bù dòng,

迷人身虽不动,

kāi kǒu biàn shuō tā rén shì fēi cháng duǎn hào wù,

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

yǔ dào wéi bèi,

与道违背,

ruò kàn xīn kàn jìng,

若看心看净,

jí zhàng dào yě。

即障道也。

shī shì zhòng yún shàn zhī shí,

”师示众云:“善知识,

hé míng zuò chán cǐ fǎ mén zhōng,

何名坐禅?此法门中,

wú zhàng wú ài。

无障无碍。

wài yú yī qiè shàn è jìng jiè xīn niàn bù qǐ,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

míng wéi zuò nèi jiàn zì xìng bù dòng,

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

míng wéi chán。

名为禅。

shàn zhī shí,

善知识,

hé míng chán dìng wài lí xiāng wèi chán,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

nèi bù luàn wèi dìng。

内不乱为定。

wài ruò zhe xiāng,

外若著相,

nèi xīn jí luàn wài ruò lí xiāng,

内心即乱;外若离相,

xīn jí bù luàn,

心即不乱,

běn xìng zì jìng zì dìng。

本性自净自定。

zhǐ wèi jiàn jìng sī jìng jí luàn,

只为见境思境即乱,

ruò jiàn zhū jìng xīn bù luàn zhě,

若见诸境心不乱者,

shì zhēn dìng yě。

是真定也。

shàn zhī shí,

善知识,

wài lí xiāng jí chán,

外离相即禅,

nèi bù luàn jí dìng,

内不乱即定,

wài chán nèi dìng,

外禅内定,

shì wèi chán dìng。

是为禅定。

pú sà jiè jīng yún wǒ běn xìng yuán zì qīng jìng。

《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

shàn zhī shí,

’善知识,

yú niàn niàn zhōng,

于念念中,

zì jiàn běn xìng qīng jìng,

自见本性清净,

zì xiū,

自修,

zì xíng,

自行,

zì chéng fó dào。

自成佛道。

”。

【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注释

净缚:追求“净相”过分而被束缚。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赏析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一:“佛法不二”思想。

《六祖坛经》中记载,“为是二法(指禅定与解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寒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不灭,性相,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很明显,惠能佛法不二说法是佛家之心性一元论,道家之道一元论、气功之气一元论的另一个说法,慧能佛法不二的说法其实归根于道,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禅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学的影响。而且方东美先还从“格义学”角度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论证了中国佛学在形成阶段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二:自修自悟“顿悟成佛”。

“自修自悟”是惠能修禅基本原则,《六祖坛经》指出“善知识,见性自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惠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础上的。

《六祖坛经》还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惠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础上并不排斥“外善知识”的“示导作用”。

《六祖坛经》又指出“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自悟情种,菩提果自成”。惠能的自悟自修说明了他自力更的主张及揭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里,佛那到底是什么,惠能通过自悟则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一种直觉的辩证法。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看净说;惠能的顿见本性说等。其中,惠能的顿见本性说则最有代表性。惠能以众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惠能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六祖坛经》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之体现。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三:“不立文字”。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之渊源是释迦牟尼的“拈微笑”的典故。惠能南宗的“不立文字”之本意并非完全主张不要文字,也不仅仅是教导弟子们在学习经教时不执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遮蔽,努力去把握语言文字后所蕴含的真理。

《六祖坛经》指出“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超常、广大智慧的人,听到人讲说《金刚经》的话,就立即明白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知道了人的本性之中具有般若的智慧,自己还能用此智慧观察审视,所以也就不一定要借助文字。这种说法很现实。功在自然有,悟在无意,禅悟不应当受文字束缚。

惠能高举“不立文字”的旗帜,主要从下三方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变革:

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四:“三无”思想。

“三无”思想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把其视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坛经》进入《定慧品》,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念?《六祖坛经》的解释是:“于诸境上心不染着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或者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的时候,心不染着境界,同明镜,境来则现,境去则无。何为无相?《六祖坛经》说:“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实相无相,但实相也并非离开万物,别有所指,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于相,透过诸相,始能通达法性。

何为无住?《坛经》释曰:“念念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是心为境所缚,倘不住于境,则解脱也。所以般若思想以无住心,为修行的要领。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慧能 - []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六祖坛经 · 坐禅 · 第一节|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慧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