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慧能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

慧能 - []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灭,何期自性不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亘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慧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慧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慧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慧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慧能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翻译文

第二,五祖悄悄地来到碓坊,见慧能腰里绑一块石头在辛苦地舂米,就说:“追求佛道的人,为了佛法而舍身忘己,就像这样啊!”又问我说:“米舂了吗?”慧能回答说:“米早就舂了,还欠一道筛的工序。”五祖用禅杖敲击了石碓三下,然后离去。慧能当时就明白了五祖的意思,到半夜三更鼓响时,悄悄地来到五祖的住室。五祖用袈裟遮住窗户灯光,不让别人看见,给我解说《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其心”时,慧能当下就觉悟,知道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不脱离自己的本性。慧能对五祖说:“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来清净,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来就不也不灭,没想到自己的本性本身就是的,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就是坚定不移的,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就能产万事万物。”五祖知道慧能已经觉悟了自己的本性,就说:“果不能认识自己的本心,学佛法也没用;果认识了自己的本心,见证了自己的本性,那就可以叫大丈夫、人师、佛。”我在半夜三更接受了五祖传法,没有任何人知道。五祖把顿教的法门和袈裟钵盂都传给了慧能,并说:“你将成为第六代祖师,要守护自己的心念,广泛超度有情的众,使佛法永远流传,不要让它中断了。听我的偈语: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得遇沙门五祖又说:“从前达摩大师刚来此地,人们还不信仰他,所以传下来这件袈裟,作为佛教真传的信物证据,一代一代互相传承。其实佛法真谛,要以心传心,都得自己觉悟自己理解。自古以来前佛与后佛之间只是传授本性的觉悟,每一代祖师交接也只是彼此会意本心的觉悟。袈裟是引起争端的由头,到你这儿就不要再传这袈裟了,要是再传这袈裟,你的性命就游丝一般危险了。你必须赶快离去,恐怕会有人加害于你。”慧能问:“我去什么地方?”五祖回答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我在三更领受了袈裟钵盂,又对祖师说:“慧能本来是南中人,一向不知道这里的山路,怎么样才能走到江边渡口呢?”五祖说:“你不用担忧,我亲自送你走。”五祖把我直送到九江驿,让我上船,五祖亲自摇橹摆渡。慧能说:“请和尚坐下,弟子应该摇橹。”五祖说:“应该是我渡你。”慧能说:“迷惑的时候是老师度我,觉悟了就得自己度自己,度虽然还是度,那用处可不同了。慧能在边远地区大,说话语音不纯正,承蒙老师传授给我佛法,现在已经觉悟了,就应该自明本性自我超度了。”五祖说:“是这样,是这样。以后的佛法,会由你而大行下的,你离开三年后我才会逝世。现在你去吧,努力精进,往南方去吧。不要急于宣传说教,佛法的兴起是要经历许多磨难的。”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拼音版/注音版

liù zǔ tán jīng xíng yóu dì bā jié。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

huì néng。

慧能。

cì rì,

次日,

zǔ qián zhì duì fāng,

祖潜至碓坊,

jiàn néng yāo shí chōng mǐ,

见能腰石舂米,

yǔ yuē qiú dào zhī rén,

语曰:“求道之人,

wèi fǎ wàng qū,

为法忘躯,

dāng rú shì hū nǎi wèn yuē mǐ shú yě wèi huì néng yuē mǐ shú jiǔ yǐ,

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

yóu qiàn shāi zài。

犹欠筛在。

zǔ yǐ zhàng jī duì sān xià ér qù。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huì néng jí huì zǔ yì,

慧能即会祖意,

sān gǔ rù shì。

三鼓入室。

zǔ yǐ jiā shā zhē wéi,

祖以袈裟遮围,

bù lìng rén jiàn,

不令人见,

wèi shuō jīn gāng jīng,

为说《金刚经》,

zhì yīng wú suǒ zhù ér shēng qí xīn,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huì néng yán xià dà wù yī qiè wàn fǎ,

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

bù lí zì xìng。

不离自性。

suì qǐ zǔ yán hé qī zì xìng běn zì qīng jìng,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hé qī zì xìng běn bù shēng miè,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hé qī zì xìng bù zì jù zú,

何期自性不自具足,

hé qī zì xìng běn wú dòng yáo,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hé qī zì xìng néng shēng wàn fǎ。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zǔ zhī wù běn xìng,

”祖知悟本性,

wèi huì néng yuē bù shí běn xīn,

谓慧能曰:“不识本心,

xué fǎ wú yì ruò shí zì běn xīn,

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

jiàn zì běn xìng,

见自本性,

jí míng zhàng fū tiān rén shī fú。

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sān gēng shòu fǎ,

”三更受法,

rén jǐn bù zhī。

人尽不知。

biàn chuán dùn jiào jí yī bō,

便传顿教及衣钵,

yún rǔ wèi dì liù dài zǔ,

云:“汝为第六代祖,

shàn zì hù niàn,

善自护念,

guǎng dù yǒu qíng,

广度有情,

liú bù jiāng lái,

流布将来,

wú lìng duàn jué。

无令断绝。

tīng wú jì yuē yǒu qíng lái xià zhǒng,

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

yīn dì guǒ hái shēng。

因地果还生。

wú qíng yì wú zhǒng,

无情亦无种,

wú xìng yì wú shēng。

无性亦无生。

zǔ fù yuē xī dá mó dà shī,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

chū lái cǐ tǔ,

初来此土,

rén wèi zhī xìn,

人未之信,

gù chuán cǐ yī,

故传此衣,

yǐ wéi xìn tǐ,

以为信体,

dài dài xiāng chéng,

代代相承,

fǎ zé yǐ xīn chuán xīn,

法则以心传心,

jiē lìng zì wù zì jiě。

皆令自悟自解。

gèn gǔ fó fú wéi chuán běn tǐ,

亘古佛佛惟传本体,

shī shī mì fù běn xīn。

师师密付本心。

yī wèi zhēng duān,

衣为争端,

zhǐ rǔ wù chuán,

止汝勿传,

ruò chuán cǐ yī,

若传此衣,

mìng rú xuán sī。

命如悬丝。

rǔ xū sù qù,

汝须速去,

kǒng rén hài rǔ。

恐人害汝。

huì néng qǐ yuē xiàng shén chù qù zǔ yún féng huái zé zhǐ,

”慧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

yù huì zé cáng。

遇会则藏。

huì néng sān gēng lǐng dé yī bō,

”慧能三更领得衣钵,

yún néng běn shì nán zhōng rén,

云:“能本是南中人,

sù bù zhī cǐ shān lù,

素不知此山路,

rú hé chū dé jiāng kǒu wǔ zǔ yán rǔ bù xū yōu,

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

wú zì sòng rǔ。

吾自送汝。

zǔ xiāng sòng zhí zhì jiǔ jiāng yì,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

zǔ lìng shàng chuán,

祖令上船,

wǔ zǔ bǎ lǔ zì yáo。

五祖把橹自摇。

huì néng yán qǐng hé shàng zuò,

慧能言:“请和尚坐,

dì zǐ hé yáo lǔ。

弟子合摇橹。

zǔ yún hé shì wú dù rǔ。

”祖云:“合是吾渡汝。

huì néng yuē mí shí shī dù,

”慧能曰:“迷时师度,

wù le zì dù,

悟了自度,

dù míng suī yī,

度名虽一,

yòng chǔ bù tóng。

用处不同。

huì néng shēng zài biān fāng,

慧能生在边方,

yǔ yīn bù zhèng,

语音不正,

méng shī chuán fǎ,

蒙师传法,

jīn yǐ dé wù,

今已得悟,

zhǐ hé zì xìng zì dù。

只合自性自度。

zǔ yún rú shì rú shì,

”祖云:“如是如是,

yǐ hòu fó fǎ,

以后佛法,

yóu rǔ dà xíng,

由汝大行,

rǔ qù sān nián,

汝去三年,

wú fāng shì shì。

吾方逝世。

rǔ jīn hǎo qù,

汝今好去,

nǔ lì xiàng nán,

努力向南,

bù yí sù shuō,

不宜速说,

fó fǎ nán qǐ。

佛法难起。

”。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注释

腰石:腰里捆绑一块石头以增加身体重量,便于踏动舂米碓。

米熟也未:米舂了没有。熟是舂的意思。

犹欠筛在:还差一道用筛子筛的工序,暗示还需要五祖点拨验证的意思。

丈夫:来有十号,其一叫调御丈夫。

人师:来十号之一,意为和人都尊佛为师。

顿教:禅宗以顿悟相标榜,所以叫顿教。

有情:梵语萨埵意译,即众

“有情来下种”偈:前两句说众没有超脱有情,所以难脱因果报应的循环;后两句说超脱有情而觉悟后就能达无性亦无的佛教空谛境界。

达摩大师:南竺(今印度南部)人,一说波斯人,南北朝时来中国传教,成为所谓禅宗初祖。

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指怀集县,“会”指四会县,都是广东省的县名。这是带有预言性质的谶语,暗示慧能先在广东一带隐居等待机会。南中人:岭南人。九江驿:今江西省九江市。合是吾渡:“渡”与“度”谐音相通,弘忍与慧能通过说渡船来表达佛法的传授。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赏析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一:“佛法不二”思想。

《六祖坛经》中记载,“为是二法(指禅定与解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寒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不灭,性相,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很明显,惠能佛法不二说法是佛家之心性一元论,道家之道一元论、气功之气一元论的另一个说法,慧能佛法不二的说法其实归根于道,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禅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学的影响。而且方东美先还从“格义学”角度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论证了中国佛学在形成阶段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二:自修自悟“顿悟成佛”。

“自修自悟”是惠能修禅基本原则,《六祖坛经》指出“善知识,见性自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惠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础上的。

《六祖坛经》还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惠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础上并不排斥“外善知识”的“示导作用”。

《六祖坛经》又指出“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自悟情种,菩提果自成”。惠能的自悟自修说明了他自力更的主张及揭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里,佛那到底是什么,惠能通过自悟则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一种直觉的辩证法。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看净说;惠能的顿见本性说等。其中,惠能的顿见本性说则最有代表性。惠能以众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惠能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六祖坛经》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之体现。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三:“不立文字”。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之渊源是释迦牟尼的“拈微笑”的典故。惠能南宗的“不立文字”之本意并非完全主张不要文字,也不仅仅是教导弟子们在学习经教时不执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遮蔽,努力去把握语言文字后所蕴含的真理。

《六祖坛经》指出“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超常、广大智慧的人,听到人讲说《金刚经》的话,就立即明白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知道了人的本性之中具有般若的智慧,自己还能用此智慧观察审视,所以也就不一定要借助文字。这种说法很现实。功在自然有,悟在无意,禅悟不应当受文字束缚。

惠能高举“不立文字”的旗帜,主要从下三方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变革:

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四:“三无”思想。

“三无”思想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把其视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坛经》进入《定慧品》,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念?《六祖坛经》的解释是:“于诸境上心不染着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或者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的时候,心不染着境界,同明镜,境来则现,境去则无。何为无相?《六祖坛经》说:“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实相无相,但实相也并非离开万物,别有所指,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于相,透过诸相,始能通达法性。

何为无住?《坛经》释曰:“念念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是心为境所缚,倘不住于境,则解脱也。所以般若思想以无住心,为修行的要领。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慧能 - []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慧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