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薛侃录 · 七
先生曰:“未培未去耳。”少间,曰:“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
侃未达。
曰:“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曰:“然则无善无恶乎?”
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曰:“佛氏亦无善无恶,何以异?”
曰:“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相。”
曰:“草既非恶,即草不宜去矣?”
曰:“如此却是佛、老意见。草若是碍,何妨汝去?”
曰:“不作好恶,非是全无好恶,却是无知觉的人。谓之不作者,只是好恶一循于理,不去又着一分意思。如此,即是不曾好恶一般。”
曰:“去草如何是一循于理,不着意思?”
曰:“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曰:“然则善恶全不在物?”
曰:“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曰:“毕竟物无善恶?”
曰:“在心如此,在物亦然。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看错了,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不察。”
曰:“却是诚意,不是私意。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故有所忿鉣、好乐,则不得其正,须是廓然大公,方是心之本体。知此,即知‘未发之中’。”
伯生曰:“先生云‘草有妨碍,理亦宜去’。缘何又是躯壳起念?”
曰:“此须汝心自体当。汝要去草,是甚么心?周茂叔窗前草不除,是甚么心?”
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薛侃录 · 七翻译文
薛侃给花圃除草时,顺便问:“天地间为什么善难以培养出来,恶难以去除?”
先生说:“没有所谓的培养也没有所谓的去除。”过了一会儿,又说:“这样看善恶,都是从表面上来说的,容易出错。”
薛侃不解先生的意思。
先生说:“天地间万物生生不息,像花草一样,哪里有善恶的分别?你想赏花,就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果你需要用草时,则会认为草是善的。这样善恶区别,都是因为你心中的好恶所引起的,所以是错误的。”
薛侃问:“那么就没有善恶之别了吗?”
先生说:“没有善没有恶是理的宁静,有善有恶是心的异动。心不动,就没有善和恶之分了,这就是至善的境界。”
薛侃问:“佛教也没有善恶的观念,这与先生的主张有何异同?”
先生说:“佛教只在无善无恶上下工夫,其他的一切都不管了,这样是不能够治理天下的。圣人讲的无善无恶,只是不要有意为善,不要有意为恶,不为气所动,如果遵循先王之道,达到极致,自然便能依循天理,便能‘裁成天地之道,辅助天敌之宜’。”
薛侃说:“既然草不该简单归于恶类,那么就不用将草除掉了。”
先生说:“这样说就是佛、道的思想了。草如果有碍花的生长,你除掉它又有何妨呢?”
薛侃说:“这样又是有好恶归类了。”
先生说:“不着意为善去恶,并非完全没有好恶之分,那样岂不成了没有感知的人。所谓不着意,是指人的好恶要遵循天理,不另外夹杂丝毫私心杂念。如此,就如同未曾简单分类好恶一般。”
薛侃问:“草该不该被除是怎样循天理,而不夹杂私欲呢?”
先生说:“草对花的生长有妨碍,理应拔除,那就除去。偶尔有些没有除去,也不要记在心上。如果心中有一分在意,那么心体就会被它所累,便会有许多地方被意气所动。”
薛侃问:“那么所谓善恶全然与具体事物无关了?”
先生说:“善恶只在你的心是否循理。遵循理就是善,不循理就是恶。”
薛侃问:“那么具体事物本身终究是没有善恶的,是吗?”
先生说:“在心是这样,在物亦然。世儒不能够认识到这一层,才会舍心逐物,因此将格物之学弄反了,整天忙于向外寻求,最终只是做得个‘义袭而取’,终其一生,不过行而不明,习而不察。”
先生说:“这正是遵循天理,天理本应当如此,本来也没有什么刻意地先分出个好恶来。”
薛侃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怎么能说是刻意地事先分别呢?”
先生说:“这是诚意,不是私欲。诚意就是遵循天理。遵循天理去做事,也不能先在主观上提前分出个好坏来。因此有一丝激愤、怨恨、喜欢、高兴,那么心就不能保持中正平和,必须得是不先入为主,不带成见,这样才是心的本体。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什么是‘未发之中’了。”
孟源在旁边插话说:“先生说‘草妨碍到你了,理应拔掉’。怎么又说这是从外表上产生的私念呢?”
先生说:“这需要你自己在心里体会。你要除掉草,是什么心思?周敦颐不拔掉窗前的草又是什么心思?”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薛侃录 · 七拼音版/注音版
chuán xí lù juǎn shàng mén rén xuē kǎn lù qī。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七。
wáng shǒu rén。
王守仁。
kǎn qù huā jiān cǎo,
侃去花间草,
yīn yuē tiān dì jiān hé shàn nán péi,
因曰:“天地间何善难培,
è nán qù xiān shēng yuē wèi péi wèi qù ěr。
恶难去?” 先生曰:“未培未去耳。
shǎo jiàn,
”少间,
yuē cǐ děng kàn shàn è,
曰:“此等看善恶,
jiē cóng qū qiào qǐ niàn,
皆从躯壳起念,
biàn huì cuò。
便会错。
kǎn wèi dá。
” 侃未达。
yuē tiān dì shēng yì,
曰:“天地生意,
huā cǎo yì bān,
花草一般,
hé céng yǒu shàn è zhī fèn zǐ yù guān huā,
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
zé yǐ huā wéi shàn,
则以花为善,
yǐ cǎo wèi è。
以草为恶。
rú yù yòng cǎo shí,
如欲用草时,
fù yǐ cǎo wéi shàn yǐ。
复以草为善矣。
cǐ děng shàn è,
此等善恶,
jiē yóu rǔ xīn hào wù suǒ shēng,
皆由汝心好恶所生,
gù zhī shì cuò。
故知是错。
yuē rán zé wú shàn wú è hū yuē wú shàn wú è zhě lǐ zhī jìng,
” 曰:“然则无善无恶乎?” 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
yǒu shàn yǒu è zhě qì zhī dòng。
有善有恶者气之动。
bù dòng yú qì,
不动于气,
jí wú shàn wú è,
即无善无恶,
shì wèi zhì shàn。
是谓至善。
yuē fú shì yì wú shàn wú è,
” 曰:“佛氏亦无善无恶,
hé yǐ yì yuē fú shì zhe zài wú shàn wú è shàng,
何以异?” 曰:“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
biàn yī qiè dōu bù guǎn,
便一切都不管,
bù kě yǐ zhì tiān xià。
不可以治天下。
shèng rén wú shàn wú è,
圣人无善无恶,
zhǐ shì wú yǒu zuò hǎo wú yǒu zuò è,
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
bù dòng yú qì,
不动于气,
rán zūn wáng zhī dào,
然‘遵王之道’,
huì qí yǒu jí,
会其有极,
biàn zì yī xún tiān lǐ,
便自一循天理,
biàn yǒu gè cái chéng fǔ xiāng。
便有个裁成辅相。
yuē cǎo jì fēi è,
” 曰:“草既非恶,
jí cǎo bù yí qù yǐ yuē rú cǐ què shì fó lǎo yì jiàn。
即草不宜去矣?” 曰:“如此却是佛、老意见。
cǎo ruò shì ài,
草若是碍,
hé fáng rǔ qù yuē rú cǐ yòu shì zuò hǎo zuò è。
何妨汝去?” 曰:“如此又是作好、作恶。
yuē bù zuò hào wù,
” 曰:“不作好恶,
fēi shì quán wú hào wù,
非是全无好恶,
què shì wú zhī jué de rén。
却是无知觉的人。
wèi zhī bù zuò zhě,
谓之不作者,
zhǐ shì hào wù yī xún yú lǐ,
只是好恶一循于理,
bù qù yòu zhe yī fēn yì sī。
不去又着一分意思。
rú cǐ,
如此,
jí shì bù céng hào wù yì bān。
即是不曾好恶一般。
yuē qù cǎo rú hé shì yī xún yú lǐ,
” 曰:“去草如何是一循于理,
bù zháo yì sī yuē cǎo yǒu fáng ài,
不着意思?” 曰:“草有妨碍,
lǐ yì yí qù,
理亦宜去,
qù zhī ér yǐ。
去之而已。
ǒu wèi jí qù,
偶未即去,
yì bù lèi xīn。
亦不累心。
ruò zhe le yī fēn yì sī,
若着了一分意思,
jí xīn tǐ biàn yǒu yí lèi,
即心体便有贻累,
biàn yǒu xǔ duō dòng qì chù。
便有许多动气处。
yuē rán zé shàn è quán bù zài wù yuē zhī zài rǔ xīn。
” 曰:“然则善恶全不在物?” 曰:“只在汝心。
xún lǐ biàn shì shàn,
循理便是善,
dòng qì biàn shì è。
动气便是恶。
yuē bì jìng wù wú shàn è yuē zài xīn rú cǐ,
” 曰:“毕竟物无善恶?” 曰:“在心如此,
zài wù yì rán。
在物亦然。
shì rú wéi bù zhī cǐ,
世儒惟不知此,
shě xīn zhú wù,
舍心逐物,
jiāng gé wù zhī xué kàn cuò le,
将‘格物’之学看错了,
zhōng rì chí qiú yú wài,
终日驰求于外,
zhǐ zuò dé gè yì xí ér qǔ,
只做得个‘义袭而取’,
zhōng shēn xíng bù zhe,
终身行不著,
xí bù chá。
习不察。
yuē rú hǎo hào sè,
” 曰:“如好好色,
rú è è chòu,
如恶恶臭,
zé rú hé yuē cǐ zhèng shì yī xún yú lǐ,
则如何?” 曰:“此正是一循于理,
shì tiān lǐ hé rú cǐ,
是天理合如此,
běn wú sī yì zuò hǎo zuò è。
本无私意作好作恶。
yuē rú hǎo hào sè,
” 曰:“如好好色,
rú è è chòu,
如恶恶臭,
ān dé fēi yì yuē què shì chéng yì,
安得非意?” 曰:“却是诚意,
bú shì sī yì。
不是私意。
chéng yì zhǐ shì xún tiān lǐ。
诚意只是循天理。
suī shì xún tiān lǐ,
虽是循天理,
yì zhe bù dé yī fēn yì。
亦着不得一分意。
gù yǒu suǒ fèn jié hǎo lè,
故有所忿鉣、好乐,
zé bù dé qí zhèng,
则不得其正,
xū shì kuò rán dà gōng,
须是廓然大公,
fāng shì xīn zhī běn tǐ。
方是心之本体。
zhī cǐ,
知此,
jí zhī wèi fā zhī zhōng。
即知‘未发之中’。
bó shēng yuē xiān shēng yún cǎo yǒu fáng ài,
” 伯生曰:“先生云‘草有妨碍,
lǐ yì yí qù。
理亦宜去’。
yuán hé yòu shì qū qiào qǐ niàn yuē cǐ xū rǔ xīn zì tǐ dāng。
缘何又是躯壳起念?” 曰:“此须汝心自体当。
rǔ yào qù cǎo,
汝要去草,
shì shèn me xīn zhōu mào shū chuāng qián cǎo bù chú,
是甚么心?周茂叔窗前草不除,
shì shèn me xīn。
是甚么心?”。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