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仲郛浮渡诗序
独吾郡潜、霍、司空、械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以质这促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番见于其诗,使余光恍惚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这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左仲郛浮渡诗序拼音版/注音版
zuǒ zhòng fú fú dù shī xù。
左仲郛浮渡诗序。
yáo nài。
姚鼐。
dú wú jùn qián huò sī kōng xiè mián fú dù gè yǐ qí shèng chū míng yú sān chǔ。
独吾郡潜、霍、司空、械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
ér fú dù bīn jiāng yǐ yuán,
而浮渡濒江倚原,
dēng zhì zhě wú xiǎn jùn zhī zǔ,
登陟者无险峻之阻,
ér yōu shēn ào qū,
而幽深奥曲,
lǎn zhī bù qióng。
览之不穷。
shì yǐ sì fāng lái ér wǎng yóu zhě,
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
shì tā shān wèi yóu zhòng。
视他山为尤众。
rán wú wén tiān xià shān shuǐ,
然吾闻天下山水,
qí xíng shì jiē yǐ fā tiān dì zhī mì,
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
qí qíng xìng hé pì,
其情性阖辟,
cháng yǐn rán yú rén xīn xiāng tōng,
常隐然与人心相通,
bì yǒu fàng zhì xíng hái zhī wài,
必有放志形骸之外,
míng hé yú wàn wù zhě,
冥合于万物者,
nǎi néng dé qí yì yān。
乃能得其意焉。
jīn yǐ fú dù zhī jìn rén,
今以浮渡之近人,
ér tiān xià zhù yóu zhě zhè zhòng,
而天下注游者这众,
zé wèi zhī dàn mù ér lì zhě,
则未知旦暮而历者,
jǐ jiē néng dé qí yì,
几皆能得其意,
ér xiāng yù yú méi jié jiān yé yì lìng qí yì yì è yōu yǐn zhēn mǎng tǔ shí zhī jiān,
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
yǐ zhì zhè cù fú。
以质这促郛。
zhòng fú yuē wú gù jiāng wǎng yóu yān,
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
tā rì dāng yǔ jūn jù。
他日当与君俱。
yú yuē nuò。
”余曰:“诺。
jí jīn nián chūn,
”及今年春,
zhòng fú wéi rén suǒ zhāo yāo ér wǎng,
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
bù jí yú。
不及余。
dài qí guī,
迨其归,
chū shī yī biān,
出诗一编,
yú qǔ guān zhī,
余取观之,
zé fán shān zhī qí shì yì tài,
则凡山之奇势异态,
shuǐ shí mó dàng,
水石摩荡,
yān yún lín gǔ zhī xiāng biàn miè,
烟云林谷之相变灭,
fān jiàn yú qí shī,
番见于其诗,
shǐ yú guāng huǎng hū yǒu yù yě。
使余光恍惚有遇也。
gài zhòng fú suǒ yún dé shān shuǐ zhī yì zhě fēi yé xī yú cháng yǔ zhòng fú yǐ shì tóng zhōu,
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
zhōng yè chéng liú chū rú xū,
中夜乘流出濡须,
xià běi jiāng,
下北江,
guò jiū zī,
过鸠兹,
jī xū fú sù,
积虚浮素,
yún shuǐ yù ǎi,
云水郁蔼,
zhōng liú yǒu wēi fēng jī yú bō shàng,
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
fā shēng làng làng,
发声浪浪,
jī qí báo yǒng,
矶碕薄涌,
dà yú jiē huò rán ér yuè。
大鱼皆砉然而跃。
zhū kè jiē gē hū,
诸客皆歌乎,
jǔ jiǔ gèng zuì。
举酒更醉。
yú nǎi kǎi rán yuē tā rì cóng róng wú shì,
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
dāng guǒ liáng chū yóu。
当裹粮出游。
běi dù hé,
北渡河,
dōng shàng tài shān,
东上太山,
guān hū cāng hǎi zhī wài xún sāi shàng ér xī,
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
lì héng shān tài xíng dà yuè sōng huá,
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
ér lín zhōng nán,
而临终南,
yǐ diào hàn,
以吊汉,
táng zhī gù xū rán hòu dēng mín é,
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
lǎn xī jí,
揽西极,
fú jiāng ér xià,
浮江而下,
chū sān xiá,
出三峡,
jì hū dòng tíng,
济乎洞庭,
kuī hū lú huò xún dōng hǎi ér guī,
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
wú zhì bì yǐ。
吾志毕矣。
kè yǒu xì yú zhě yuē jūn jū lǐ zhōng,
”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
yī chū hù zhé yǒu nán sè,
一出户辄有难色,
shàng ān jǐn tiān xià zhī qí hū yú xiào ér bù yīng。
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
jīn fú dù jù yú jiā bù bǎi lǐ,
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
ér yú wèi cháng yī wǎng,
而余未尝一往,
chéng yǒu rú kè suǒ jī zhě。
诚有如客所讥者。
jiē hū shè yú yī dàn ér huò lǎn yǔ zhòu zhī zài,
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
kuài píng shēng zhè zhì,
快平生这志,
yǐ jiān zhí yán zhě zhī kǒu,
以间执言者之口,
shě zhòng fú,
舍仲郛,
wú shuí gòng cǐ zāi。
吾谁共此哉?。
左仲郛浮渡诗序注释
左仲郛:左世经,字众郛,又称仲郛、仲孚,安徽桐城人,事迹详见姚鼐《左众郛权厝铭》。浮渡:山名,又名浮山、浮度山,在今安徽枞阳境内,是桐城附近的游览胜地。
江:指长江。彭蠡:鄱阳湖的古称,在长江以南,江西省北部。湖水并经湖口入长江。
九江:今属江西。
寿春:今安徽寿县。傅:通“附”,连着。淮阴:今属江苏。
江:长江。淮:淮河。
潜:潜山,在安徽潜山县西北,即皖山。霍:霍山,在安徽霍山西北。司空:司空山,在安徽太湖县并。龙眠:龙眠山,在安徽桐城县西北,与舒城、六安交界处。
三楚:指战国楚地。今从黄河、淮河至湖南一带,旧有西林、东楚、南楚之分。
阖辟:开合变化。《易·系辞上》:“一阖一辟谓之变。”
濡须:水名,今称运漕河或裕溪河。源出安徽缫湖,东经含山县至裕小朋友口入长江。
北江:长江的下游。
鸠兹:古邑名,故址在今安徽芜湖东。
积虚浮素:指江上积聚着若有若无的薄雾,飘浮着一片茫茫的白包。
郁蔼:沉厚温润。
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北,为五岳中之东岳。
恒山:在山西东北部,为五岳中之北岳。太行:太行山脉,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大岳:即霍山,又名霍太山,在今山西霍县东南。嵩:嵩山,在河南登封县并,为五岳中之中岳。华:华山,在陕西渭南市东南,为五岳中之西岳。
终南: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市南。
岷: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峨: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西南。
西极:西方的尽头极言其远。
三峡:指长江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庐: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北临长江。
间执:堵塞。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左仲郛浮渡诗序赏析
这是姚鼐为好友仲郛游浮渡山所作诗集写的序。
文章起笔不凡,要写浮渡山,开头却从长江写起。浩瀚的长江之水会合鄱阳湖水后,过九江向东以下,气势更加宽阔浩渺。江北淮南一带地方,尽是平原旷野,远望长江、淮河,似乎看不到一处瑰丽奇伟、深幽表邃的奇异景观。笔触简劲,口吻斩截。行文顺递直下,笔锋一转,引出桐城诸山,又特地标举浮渡山的“幽深奥曲”,确实是突起奇峰的一笔。由此扣题,随后以人与山水冥合会通的议论展开。姚鼐认为,天下山水的形貌者表现着大自然的奥妙,山水的情性变化都与人的心情相沟通,只有那些放任心志于形体躯骸之外而与万物相通的人,即那些寄情物外、超尘脱俗的人,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奥妙。而那些早晚去游历浮渡山的人,他们是否几乎都能得到山水的意趣,看一下形貌就能有所了解了呢?或者使山水的意趣压抑而隐藏在荒芜的草木及泥土石块中,等待与山水情性冥合者去发掘呢?作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请教友人左仲郛,由此点出了写作此文的缘起。左仲郛游浮渡山后,拿出一卷诗给姚鼐,姚鼐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悉见于其诗”,使他提出的问题。“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子?”作者的看法是肯定的,表现出他对左诗的高度评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标榜的治学和行事的传统,也从一个方面强调了文学创作和生活的关系。在我国文学理论史上,屡有文人论及山川风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强调诗人从沉浸山川风物之中去获得灵感和诗才,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为其舅父吴氏所作的《灵谷诗序》中,也以其地山川风物起笔,而归结到其人之诗。姚鼐的这篇序,也正是这样的章法。
文章的上半以议论展开点出作文的缘起、主旨,写得颇具韵味;下半则是作者加快昔年与仲郛以事同舟出游的情景,写得雄豪慷慨。作者以轻捷的笔调,描绘了昔日出游的情景:“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云天苍苍,江水泱泱,江上积聚着若有若无的薄雾,飘浮着一片茫茫的白色,天水连成了浩渺的一片;微风击波,发出阵阵水流之声,与岸石相激而腾涌直来,时有大鱼跃出波中,场面极为壮观。描写生动,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基声。良辰美景令人醉,作者面临此情此景,不由概然而言,向往他日能北渡黄河,东上泰山,饱览沧海景观;再沿长城西上,游历恒山、太行山、大岳山、嵩山、华山等名山,登临终南,凭吊汉、唐古迹;然后再登临岷山、峨眉,直到两边极远之地;沿长江而下,出三峡,过洞庭,游览庐山、霍山,再沿东海而归,以实现自己的志愿。文势一气直下,使人如见其心。行文至此,又以客之戏语回复到本题,由天下之奇折回到所居里中,感叹自己连距家不到百的浮渡山也未尝一往。然后再次回复到上文,想像自己“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大,快平生之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回绾往复,极波澜之致,而结尾亦以一问句煞尾,戛然而止,感叹万知。这一段乍看,似与上段游离,实则有着内在的联系:由诗而及仲郛其人,由仲郛而及作者本人,正是上文主旨的补充和深化。录鼐并未游过浮泫山,于山景不能措一词,于是从其周围的地于形势,逐步收缩到浮渡山;于此山也只是笼统地带出,而后放笔去写游览名山大川的志愿,末尾才轻轻接触到“浮渡”本题,若即若离,这是巧写;而文笔跳脱灵动,驾驭自如,确是名家大笔。
姚鼐论文,“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敬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海愚诗钞〉序》)。他把优秀的文章分为偏于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两种,而“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这篇文章正是姚鼐作品中深得阳刚之美的一篇。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四库全书》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主江南钟山、紫阳等书院讲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简深古,近欧阳修、曾巩,与方苞、刘大櫆合为桐城派。选《古文辞类纂》以明义法。有《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全集》等。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姚鼐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