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姚鼐作品集
姚鼐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四库全书》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主江南钟山、紫阳等书院讲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简深古,近欧阳修、曾巩,与方苞、刘大櫆合为桐城派。选《古文辞类纂》以明义法。有《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全集》等。

以下是姚鼐作品集:

[文]-[] -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诗]-[] - 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诗]-[] - 姚鼐

早应词科称玉堂,出临大邑见文章。

流传政牍吴歈里,得助诗才蒋阜旁。

官罢买田如好畤,身亡起冢在桐乡。

只怜行乐平生地,门掩西州澹夕阳。

[诗]-[] - 姚鼐

运河绕齐鲁,势若张大弓。

隈中抱泰岳,两萧垂向东。

德州倚河壖,南北适要冲。

帆樯绕其外,车马出其中。

浮桥与流水,午贯相横纵。

嗟我游中原,来往如飞鸿。

弱冠一川水,屡照将成翁。

大泽涌飘云,沧海起飞龙。

鼓荡漳汶气,日观交鸿蒙。

落叶下河堤,飞雨来淙淙。

观河吾眼在,凭槛望秋风。

[诗]-[] - 姚鼐

万山欲驾云飞去,风雨江声挟东注。波翻雨横客登楼,天地浑茫不知处。

藤厓高下县太阴,霾雾冥蒙露江树。飒飒风漂劲柯动,急雨小停江浪涌。

低昂岛溆数舟行,寂寞鱼龙暮天恐。楚江晴甸亦苍茫,况值萧条风雨凉。

山鬼含睇帝子怨,海洲忽近吴天荒。破墨氤氲载元气,胸前突出山川势。

不须惨淡拟形模,元是分明出层次。君不见阿章早许元晖继,楚山已进先皇秘。

此图卷末复题诗,南朝又见颠翁字。父子峥嵘书画学,江山慨叹迁移事。

五百年来江自流,江城余亦澹淹留。借来宝墨流虹卷,且慰无憀风雨秋。

[诗]-[] - 姚鼐

挟瑟昔侍君,中宵错明烛。

芳尊前既陈,众女皆列幄。

不谓微且鄙,过蒙君顾辱。

为君起新声,竭才自结束。

盼睐人心移,曾无待终曲。

堂上有万里,薄帷能蔽目。

亲者巧有余,疏者拙不足。

欲逝不敢远,沉吟就别屋。

秋风拂阶墀,皎月如寒玉。

恐欲传清光,为人照幽独。

[诗]-[] - 姚鼐

润州山雄如战马,骈饮江中尻未下。

长波漂尽百兴亡,古泪登高谁不洒。

不知更有南山南,叠嶂云关塞平野。

初穿幽谷琅玕入,却听细窦珠玑泻。

阴阴鸟语万朱樱,寂寂僧居十兰若。

两君梵行正清修,伴我萧闲如结夏。

未须不二问维摩,风磬一声言自寡。

空阶久坐袂生寒,小嶂试登筇可舍。

更斟虎跑甘如乳,重过竹林青没踝。

岂徒公辈爱家山,我亦淹留为白社。

江风吹面迓归途,还入喧声攒万瓦。

[诗]-[] - 姚鼐

文集珍传一世间,兼闻海外戴舟还。

千篇少孺常随事,九百《虞初》更解颜。

灶下媪通情委曲,砚旁奴爱句斑斑。

浑天潭思胡为者,纵得侯芭亦等闲。

[诗]-[] - 姚鼐

阳泽将被物,秭鹈乃先嗥。

天运苟不通,密云在西郊。

哲人亦何为,托与万物遨。

语默非有心,进退一所遭。

嗟彼盛名哗,虽值禹与尧。

不容蓬艾闲,乃有脍胥敖。

[文]-[] - 姚鼐

独吾郡潜、霍、司空、械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以质这促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番见于其诗,使余光恍惚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这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文]-[] - 姚鼐

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语曰:“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占文者未广。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鼐曰:“夫黄、舒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独浮屠之㑺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既应二君,其后尝为乡人道焉。

鼐又闻诸长者曰: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上其文侍郎。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闻者始骇不信,久乃惭知先生。今侍郎没,而先生之文果益贵。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独闭户伏首几案,年八十矣,聪明犹强,著述不辍,有卫武懿诗之志,斯世之异人也巳。

鼐之幼也,尝侍先生,奇其状貌言笑,退辄仿效以为戏。及长,受经学于伯父编修君,学文于先生。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先生亦喜其来,足疾未平,扶曳出与论文,每穷半夜。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为之寿,鼐适在扬州,思念先生,书是以寄先生,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

[文]-[] - 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文]-[] - 姚鼐

孔子没而大道微,汉儒承秦灭学之后,始立专门,各抱一经,师弟传受,侪偶怨怒嫉妒,不相通晓,其于圣人之道,犹筑墙垣而塞门巷也。久之,通儒渐出,贯穿群经,左右证明,择其长说。及其敝也,杂之以谶纬,乱之以怪僻猥碎,世又讥之。盖魏晋之间,空虚之谈兴,以清言为高,以章句为尘垢,放诞颓坏,迄亡天下。然世犹或爱其说辞,不忍废也。自是南北乖分,学术异尚,五百馀年。唐一天下,兼采南北之长,定为义疏,明示统贯,而所取或是或非,未有折衷。宋之时,真儒乃得圣人之旨,群经略有定说。元明守之,著为功令。当明佚君乱政屡作,士大夫维持纲纪,明守节义,使明久而后亡,其宋儒论学之效哉!且夫天地之远,久则必变。是故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学者之变也,有大儒操其本而齐其弊,则所尚也贤于其故,否则不及其故,自汉以来皆然已。明末至今日,学者颇厌功令所载为习闻,又恶陋儒不考古而蔽于近,于是专求古人名物制度训诂书数,以博为量,以窥隙攻难为功。其甚者,欲尽舍程朱,而宗汉之士,枝之猎而去其根,细之蒐而遗其巨,夫宁非蔽与?

嘉定钱君献之,强识而精思,为今士之魁杰,余尝以余意告之,而不吾斥也。虽然,是犹居京师庬淆之间也。钱君将归江南而适岭表,行数千里,旁无朋友,独见高山大川乔木,闻鸟兽之异鸣,四顾天地之内,寥乎茫乎,于以俯思古圣人垂训教世先其大者之意,其于余论,将益有合也哉。

[文]-[] - 姚鼐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人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人,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文]-[] - 姚鼐

双溪归后十日,借一青、仲孚、应宿,观披雪之瀑。水源出乎西山,东流两石壁之隘,隘中陷为石潭,大腹合口若罂,瀑坠罂中,奋而再起,飞沫散雾,蛇折雷奔,乃至平地。

其地南距县治七八里,西北距双溪亦七八里;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石潭壁上有刻文曰:“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荣阳张晓子厚、合淝皇甫升。绍圣而子正月甲寅。”凡三十六字。信臣、皇甫、甲寅之下,各有二字损焉。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馀年,及今乃履其地,人前后观兹瀑者多矣,未有言见北宋人题名者,至余辈乃发出之。人事得失之难期,而物显晦之无常也往往若此,余以是慨然而复记之。

[文]-[] - 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

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

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

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文]-[] - 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从然,十馀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诗]-[] - 姚鼐

直北天低见碛山,黄河南下曲如环。

白榆夜杂雕戈戍,青草春稀牧马还。

寒吹满空云出塞,暮天无色日平关。

千秋犹对秦时月,多少功名大漠间。

[诗]-[] - 姚鼐

禹昔导川疏沟渠,四载不及东南墟。

漫天涨海游龙鱼,西界闽越东尾闾。

百岛散处黑子如,自汉不属王无诸。

圣朝持载配地舆,郑氏世窃蛮岛居。

曷不稽首朝殿除,仁皇在阼二纪余。

天戈南指皆薅锄,设立郡县轨同车。

御史监郡法秦初,岁在困敦月在余。

临川黄门受诏书,南征轺传前建旟。

举帆度海风帷祛,宣恩谕德遍里庐。

是时万汇蒙煦嘘,启之辟之其柽椐。

绕屋种竹及芭苴,枸榔余甘椰栟榈。

四时青青百谷蔬,流脂稻米有余糈。

转市海内连籧篨,吏治清静绝诈狙。

因俗示礼两相于,海风不复迁鶢鶋。

番人秉性岂异余,与民杂处鼵并鵌。

春秋射猎山作阹,篾带束腰瞻耳锯。

身衣鹿皮弓箖箊,沙鱼登岸脱填淤。

距跃三百如蟾蜍,迹缠迹速升山岨。

舍矢丽龟及豪猪,相聚牵臂饮以醵。

好人怒兽或龃龉,抚之有道难自纾。

草薙禽狝岂义与,使者治定靡纷挐。

乃命颁赏布燕誉,天清海宴风扬裾。

使者之幄面广虚,诸番部众从长胥。

相排压背蟨駏驉,佩刀守将跪举袪。

受命分赐金帛繻,牵羊肩酒持巾帤。

既赐拜舞欢情摅,蛮歌振股疑蚣蝑。

使者阅岁菑未畬,归逾江淮超青徐。

清庙重器升璠玙,司空度地九泽潴。

藐彼外郡邻沮洳,有番海上思欷歔。

道山延阁册广储,公与群儒联佩琚。

春风思远梦蘧蘧,陈图示客言既且。

辽哉古放龙蛇沮,天子代来恩泽湑。

上褚中褚赐衣袽,黄屋之国少踌躇。

于今绝域覆腋胠,鲁鸡伏鹄如蜀雓。

此图稽典宜宝

[诗]-[] - 姚鼐

紫藤书屋古椽橑。紫藤春花复秋槁。紫藤架底读书人,吟魂冢闭萦青草。

过从饮酒雕龙客,百岁风镫迹都扫。由来历世犹驹隙,安得长生服龟脑。

况余本性杞柳直,戕贼弯回成栲栳。朝走黄沙暮归坐,便觉明镫贤昼杲。

今日携行差快意,佳士花阴共怀抱。虬龙两干拿空立,璎珞万条垂地倒。

晚春蜂蝶惜来迟,夕照尊罍归厌早。赏花京洛稀常遇,吹鬓东风易先老。

承恩自昔如竹垞,抵巘一旦辞琼岛。男儿恨不早归去,脱粟可餐衣布祅。

鄙人欲作鸡栖桀,多士自欣鱼在藻。乘舸春水向江湖,回首花前几人好。

[诗]-[] - 姚鼐

我如游云出庐霍,千里飘飘向京洛。黄山西畔初别君,溪流饮马桃花落。

江南花落几春风,羁思渔阳飞塞鸿。今年乘舟玩海月,片帆淮甸摇晴空。

西寻庐阜彭蠡侧,拂袖千峰万峰碧。仙人一去白云秋,明月无心照石壁。

远公东林寺,徐孺南昌宅。寒草苍烟昏似积,我对青天空太息。

丹枫十月凋南州,雨声寒抱章江楼。登高把酒忽相遇,昔君颇料如今不。

明月寒胎耀当代,楚望沈沦媚幽彩。人间得失似浮云,且对江山吾辈在。

清诗一唱碧霄间,五色余霞散湖海。湖海西风万里吹,酒阑明日各天涯。

青山挂席余将去,嗟尔尘埃玉树姿。

[诗]-[] - 姚鼐

馆阁江湖并盛名,胸苞今古手持衡。

当关报客无朝暮,下笔嘘枯有性情。

群辈角巾从郭泰,公侯小巷候君卿。

希光时彦今多少,篱溷辛勤怅赋成。

[诗]-[] - 姚鼐

兰若门中山径清,攀跻几折与云平。

排空叠嶂穿城入,铺地横江隔树明。

天运九秋如有怨,人思万古到无生。

奇文腐草要同尽,何用登高作赋名。

[诗]-[] - 姚鼐

细雨泠风日夜催,阴沈庭户长莓苔。

山城树底花频坠,关路淮南客未来。

三月晚春悲老物,百年后死待奇才。

坐看暝色阶前合,北响寒空数雁哀。

[诗]-[] - 姚鼐

已上嶕峣又佛台,正逢秋霁夕阳开。

地穷江海与天际,山自岷嶓夹水来。

南国中原同下頫,华林衰草几千回。

何当住此云霄上,长与星房日驭陪。

[诗]-[] - 姚鼐

晋朝城垒结愁云,播荡金舆此战氛。

事去苌弘犹有血,时危繻葛不能军。

冥鸿物外谁当篡,野鹤鸡中故不群。

西望山阳林竹尽,寒声萧瑟讵堪闻。

[诗]-[] - 姚鼐

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

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

云间朱鸟峰何处,水上苍龙瑟未终。

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湘东。

[诗]-[] - 姚鼐

杨刘兵度大梁危,饮泣犹当奋一麾。

乱世鸟飞难择木,男儿豹死自留皮。

天连白草横残垒,日落阴风拥大旗。

莫问夹河争战地,浑流徙去黍离离。

[诗]-[] - 姚鼐

辽阔山川纵远游,又欹风帽过邳州。

千秋遗迹寻黄石,一片寒阳下白楼。

难得真龙逢汉帝,易将穷虎缚温侯。

英雄潦倒寻常事,惜与曹瞒作画筹。

[诗]-[] - 姚鼐

湖海茫茫晓未分,风烟漠漠棹还闻。

连宵雪压横江水,半壁山腾建业云。

春气卧龙将跋浪,寒天断雁不成群。

乘潮鼓楫离淮口,击剑悲歌下海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