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人为什么会“随大流”?

你也许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一群人站在路边围观,你并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甚至你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这一场景神奇地吸引着你去看看究竟在发生什么,最终你难以抗拒地成为了围观者中的一员,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你们的行列。人流总有它独特的吸引力,当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做同样的事、说相似的话、做出一致的决定时,你能够独树一帜地坚持己见吗?

在日常生活中,“随大流”一词似乎包含着浓重的贬低意味,暗含着缺乏主见、过于依赖他人的意思。然而有的“随大流”的表现却是积极的、正面的,例如和自己的队友一起庆祝胜利或彼此加油打气。在集体的氛围中,你不知不觉地变得和周围的人一样自信和乐观。试想,如果只有你一人在球场,会疯狂欢呼吗?

这种不知不觉的力量,就是从众。从众主要分为两种表现形式:顺从和接纳。有时我们会按照规则或他人要求行动,即使我们并不愿这样做。这种依赖于外在对我们的要求而做出的行为,叫作顺从。而接纳则是从内心赞同大家的行为,从而成为群体中的一员。顺从和接纳的区别在于所做的事是不是出于自愿。

然而是什么原因让人违背自己的意愿而顺从别人呢?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总结了几个影响服从的因素:权威的接近性与合法性,机构的权威性,以及不服从的同伴参与者的释放效应。

权威如果和我们更为接近,那么我们会对权威的指令表现得更加无条件地服从。遭遇重大灾难时,国家领导人常常会亲临受灾地区,在抚慰灾民的同时也要求大家遵守秩序。这样亲临现场的“镇静”效果远远好于冷冰冰的电视讲话

权威的声望固然重要,然而权威所在的机构则使权威更加合理。电视广告中,常常会出现权威机构认证产品效果的情况,因为人们更容易相信权威机构所做出的结论。

不过,我们并不仅仅受到权威者的影响,也有可能成为集体反抗权威者无理要求的一员。面对老师或学校的不合理要求时,最初可能有个别同学表达出不同意见,这时虽然你很明白这个要求确实不合理,但很难站出来反抗。随着表达不同意见的同学逐渐增多,你也会变得情绪激动,这就是群体的释放效应。面对权威时,随着反抗者的增多,自己反抗权威的力量也会增强。

人们即使进行简单的判断,也会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可见从众是如何深远地影响着对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意见与判断

【试一试】阿施实验

请你判断下面图片中右边部分的A、B、C三条线段哪一条与左边的标准线段长度一样?很显然,答案是C。让我们给这个任务增加点难度。如果你和你的同学一起完成这个任务,然而其他的同学都坚持A是正确答案,你还会那么坚定地选择C吗?

这正是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施所做的实验

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和其他假扮志愿者的研究人员一起完成这个任务。最初,所有参加者都给出了正确答案,然而在随后的回合中,假志愿者集体说出了错误答案,真志愿者的判断受到了假志愿者意见的影响,其中,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

你可以尝试和你的同学一起扮演假志愿者。你们的一致意见会不会影响不知情的同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