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说京师翠微山_原文_翻译-龚自珍

发布时间:2011-02-13 栏目:专题 投稿:高挑的黑米

原文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①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②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迉③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解释/注释/译文

这篇文章选自《龚自珍全集》第一辑。文章详细描绘了翠微山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人文景观,表面处处说山,实际处处拟人,赋予翠微山一种人格特征。文中形象地刻画出清朝一类士大夫为官不高不低、与人不触不背、为文亦典亦俗、处世既仕又隐的形象,可以说是四面圆通、没有棱角的形象。
最后作者强调翠微山令人不忘的四松,并将其与邓尉山的四松加以对比。邓尉山因相传汉时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邓尉山的四松也似乎具有古代隐士的风范,放逸不羁、神气飞扬、敢于藐视天地;翠微山的四松则显得庄重正直,虽缺少生气,却也是天地间不可缺少的。作者通过对比松树,刻画了隐于朝的士大夫形象和居远山的隐士形象,虽赞许生机勃勃的邓尉之松,也认为翠微之松不可缺少。
鄞县人叶机,可称得上才干卓异的人。
嘉庆六年,政府举行辛酉科乡试,叶机以廪贡生的身份打点参加考试的用具,凡是竹篮、泥炉、油纸这类要用的东西都装备好。却忽然得到巡抚传下的檄文,说,贡生某某不要参加考试了。叶机大惊。
原来当初蔡牵、朱两大海盗是海上巨患,所过之处劫掠人口数以百计,每年必定多次劫掠。沿海诸将们都害怕,不敢出声,等海盗们走了,才有人扬帆出动放空枪空炮送海盗。海盗说不定还返回头来追,败了也不敢上报。因此两盗肆虐沿海近十年。这位发檄文的巡抚是仪征阮公。一直听闻叶机的名声,知道沿海百姓信任官府不如信任叶机,又知道海盗畏惧乡勇胜过畏惧官兵,还知道乡勇们不是叶机就没法统领。
这年八月,海盗泊船在定海,就要侵掠鄞县。叶机收到檄文后,对众人大声说道:“我一个贫穷的贡生,吸墨拿笔,准备参加考试,考中就到京师会考去,考不中就回去。如今中丞大人听说我的事,征召我带领乡勇与海盗交战,恐怕很可笑吧?即使如此,事情也不能停了。希望诸位帮我啊!”
众人都说:“何不向文官们请求调拨银两?”“不行啊!”“何不向武官们借枪炮?”“不行啊!”“事情太急迫了,我们怎么帮您呢?”
叶机就卷起袖子,伸臂大呼,发誓道:“要用官库中一枚大钱,借官营中一点火药才能击退海盗,不算男子汉!”就叫人疾速送信到省城,向所知的豪富之士借了万金,又向县里豪富之士借了万金。就用浓墨重笔写下文告:“少年人有流落乡里挨饿受冷的,有勇力非凡的,在海上打鱼的,父、子、兄、弟有曾经被海盗残害的,还有不是以上几种情况愿意跟随我的,都签字画押吧!”半夜里,带着文告的人回来了,城里乡里,画押签名的有近三千人。
天亮时,又收到一些旗帜、火器、船只、粮食等,都登记造册。叶机说:“不用这么多人,就先用九条船出战,其余的待命。”
这天,潮水大涨,有大风从海上吹来,叶机麾下乡勇顺风乘势,一枪的威力抵得过海盗一炮,一支船桨的作用抵得过海盗一支战船。杀死打伤海盗四百多人。
九月,又在岸上打败海盗。十月,又在海中追杀海盗。第二年正月,又追杀海盗到海岛上。浙江半壁终于安定下来。
(叶机所率的)军队出战时,桅杆上挂的红心蓝边旗,就是叶机的旗帜。叶机所部自称“代山军”,“代山”是叶机家所在村子的名字。朱舰队中有人起了争端,诅咒对方时,总是咒对方遇上代山军。
巡抚阮公将叶机的事迹报上朝廷,朝廷降下旨意任命叶机为知县。如今叶机又调任江南做知县,对龚自珍说起了他的往事。

相关推荐:

刘馥传_原文_翻译-陈寿

桑维翰传_原文_翻译-欧阳修

韦思谦传_原文_翻译-刘昫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原文及翻译

《九灵出房集·丹溪翁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