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长孙平传_原文_翻译-魏征

发布时间:2011-02-16 栏目:专题 投稿:心灵美的牛排

原文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日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栗,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裁,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日:“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问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官。

解释/注释/译文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长孙平容貌仪表很漂亮,有才干,读了不少书。仕北周,开始当卫王的侍读。那时周武帝被宇文护所逼,与卫王谋划准备杀了他,卫王常让长孙平到周武帝那里传信达意。到杀了宇文护后,授长孙平开府仪同三司、乐部大夫。
高祖登基前,与长孙平感情很好。当了丞相后,对他更礼遇。开皇三年(583),长孙平调任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遭水旱之灾,百姓不能自给,上奏朝廷,让民间每年秋收时每家拿出一石以下的粮食,贫少出,富多出,储存在乡里,用来防备荒年,把这叫“义仓”。因此上书说:“我听说,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粮食为性命。劝农重粮,这是先王的令式。古时候,耕种三年而富余一年粮食,耕作九年而有三年的积蓄。即使水旱为灾,而人民不挨饿,都是因为劝导有方,积蓄粮食早为防备。去年干旱,关西饥荒,陛下运关东粮食,设常平之官,打开粮仓,普遍赈济。陛下的大德鸿恩,可以说到了极点了。但治国之道,在于作长远打算。请命各州县的刺史、县令,以劝农耕种、积蓄粮食为要务。皇上十分赞赏。从此州里粮食丰裕,人民大多依靠于他。几年后,长孙平转任工部尚书。当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说他诋毁皇上昏愦。皇上大怒,将杀他。长孙平劝告说:河流湖泊能容纳污泥浊水,因此成就了它的深厚;高山峻岭能生存毒蛇猛兽/生长病树,因此成就了它的博大。我十分希望陛下弘扬山海的度量,发扬宽容的品德。民谣说: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这话说的虽是小事,可以比喻大事。邴绍的话,不该告诉陛下。陛下又要杀他。我担心百代之后,后人的评说,有损陛下的圣德。”皇上于是赦免了邴绍。皇上因此敕令群臣,诽谤朝廷的罪过,不要再报告朝廷。
此后突厥的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汁互相进攻,都派使者来请求增援。皇上派长孙平出使突厥,命令他们和解。赐长孙平缣采三百匹、良马一匹,而派他去突厥。长孙平到了突厥,对他们陈述利害,他们于是各自罢兵。不久,长孙平被谴责,以尚书身份检校汴州事。一年多后,授为汴州刺史。其后历任许州、贝州二州刺史,都有仁政。邺都风俗薄巧,旧称难治,前后的刺史多不称职。朝廷因长孙平到了哪里,哪里就说他好,让他转任相州刺史,他很有能干的名声。在州里几年后,碰上正月十五日,百姓大乐,把衣裳画为鍪甲。皇上发怒,免了他的职。不久思念长孙平镇守淮南时的事,升他为大将军,授他为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仁寿中(601~604)在官任上去世。谥号叫“康”。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居住在新安。父亲韩雄,凭借武功而为人所知,在周任职,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韩擒性格豪爽,凭借胆识谋略被颂扬,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他生性喜爱读书,对于各种经书他都能大略地知道其主要意思。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
武帝讨伐齐国,齐国的大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了他使他投降。(后来)韩擒率军北上平定范阳,被授予永州刺史。陈军进逼光州,韩擒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击退陈军对光州的进攻。高祖做相的时候,韩擒升任为和州刺史。陈地的将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一起相互支援,频繁地侵犯江北地区,先后进入江北地界。韩擒多次挫败其先锋部队,使陈军丧失斗志。
开皇初年,高祖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心意,因为韩擒能文能武,一向有好的名声,于是就把平定陈地的任务交给了他,这让敌人非常害怕。等到大举进攻陈地的时候,任命韩擒为先锋。韩擒率领五百人连夜渡河,袭击采石,守门的人还都沉醉不醒,韩擒随即就攻下了采石。进攻姑熟的时候,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了城池,驻扎在新林。江南的人们一向听说他的威名,都来到军队的门口拜见,黑夜白天都不断绝。陈地的人非常吃惊,那里的将领都相继投降。晋王广写奏折上报,高祖听了非常高兴,设宴赏赐大臣。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镇守朱雀航,听说韩擒将要到来,众人害怕而逃。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被遗弃的军队投降了韩擒。韩擒率领精锐的骑兵五百人,径直进入了朱雀门。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于是平定了金陵,捉住了陈叔宝。
当时贺若弼也有功劳。高祖下诏褒奖说:“你们把国威宣扬至万里之外,把朝廷的教化远布到偏远的地区,让东南的百姓免于汤火之难,数百年的外寇和内乱十天就肃清了,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你们的大名冲塞于宇宙之内,你们的大功光耀于天地之间,回思过往,很少有人能与你们相当。我知道离你们班师回朝、凯旋而归的日子不远了,十分想念你们,度日如年。回到京城后,贺若弼和韩擒在高祖面前争功。贺若弼说:“我在蒋山死战,打败了陈国的精锐部队,擒获了他们骁勇的将领,震慑敌军,宣扬国威,于是平定陈国。韩擒很少和敌人作战,怎么能和我相比呢!韩擒说:“诏书明示,让我和贺若弼合兵一处,同时进攻金陵。贺若弼竟然提前发动进攻,遇到敌军就打,让很多将士死于非命。而我率领500骑兵,兵不血刃,直取金陵,让任蛮奴受降,活捉了陈叔宝,占领了他的仓库,颠覆他的巢穴。贺若弼傍晚才来到北掖门,我开门把他迎进来。他领受罪责世间都来不及,怎么能和相提并论呢。”高祖说:“你们都应受上等的功勋。于是加封为上柱国。
在这之前,江东有民谣说:“黄斑青骢马,从寿阳水边上来,来的时候是冬天啊,离开时春天就到了。”众人都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韩擒本名叫虎,平定陈地的时候,又骑着黄斑青骢马,他往返的季节也正好和歌谣相对应,到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后来突厥使者来朝见,皇上对他说:“你们听说过陈国的天子吗?”回答说:“听说过。”皇上命令左右的人引领着突厥使者来到韩擒面前,说:“这就是抓住陈地天子的人啊。”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不久,韩擒邻居的母亲看到韩擒门前有很盛大的仪仗队,就像君王的仪仗一样。很惊奇地询问(原因),其中有个人说:“我来迎接我们的大王,”转眼,仪仗队就不见了。又有一个人病得很严重,突然惊慌地跑到韩擒家门前说:“我要拜见大王。”守门的人问:“什么大王?”回答说:“阎罗王。”韩擒的家人要鞭打他,韩擒阻止他们说:“我活着作上柱国,死后作阎罗王,这也足够了。”于是得了重病疾,过了几天就死了,去世时五十五岁。

相关推荐:

晁错传_原文_翻译-班固

范质传_原文_翻译-脱脱

王太尉荐寇准_原文_翻译-无名氏

冯绲传_原文_翻译-范晔

刘崇龟换刀_原文_翻译-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