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隋书·豆卢毓传_原文_翻译-魏征

发布时间:2011-02-22 栏目:专题 投稿:迷路的酒窝

原文

豆卢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气节。汉王谅出镇并州,毓以妃注兄为王府主簿。从赵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仪同三司。及高祖崩,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纳谘议王頍之谋,发兵作乱。毓苦谏不从,因谓弟懿曰:“吾匹马归朝,自得免祸。此乃身计,非为国也。今且伪从,以思后计。”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帝以为然,许之。贤密遣家人赍敕书至毓所,与之计议。谅出城,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硃涛留守。毓谓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当与卿出兵拒之。”涛惊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因拂衣而去。毓追斩之。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于是出诞,与之协计,及开府、盘石侯宿勤武,开府宇文永昌,仪同成端、长孙恺,车骑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闭城拒谅。部分未定,有人告谅,谅袭击之。毓见谅至,绐其众曰:“此贼军也。”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谅复至西门,守兵皆并州人,素识谅,即开门纳之。毓遂见害,时年二十八。及谅平,炀帝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推令典。毓深识大义,不顾姻亲,出于万死,首建奇策。去逆归顺,殉义亡身,追加荣命,宜优恆礼。可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二千匹,谥曰愍。子愿师嗣,寻拜仪同三司。大业初,行新令,五等并除。未几,帝复下诏曰:“故大将军、正义愍公毓,临节能固,捐生殉国,成为令典,没世不忘。象贤无坠,德隆必祀,改封雍丘愍侯。”

解释/注释/译文

豆卢毓字道生,少年时英勇果敢,很有气概节操。汉王杨谅出京镇守并州,豆卢毓凭借王妃的哥哥的身份担任王府主簿。跟从赵仲御向北征讨突厥,因为军功拜任仪同三司。等到高祖隋文帝驾崩,隋炀帝即位,征召杨谅入朝。杨谅采纳谘议王頍的计谋,发动军队叛乱。豆卢毓苦苦劝谏,杨谅没听从,豆卢毓于是对弟弟豆卢懿说:“(如果)我单人匹马回归朝廷,自然能够免除祸患。(但)这只是为我自己打算,不是为了国家。现在暂且假意顺从,来考虑以后的计策。”
豆卢毓的哥哥显州刺史豆卢贤对隋炀帝说:“我的弟弟豆卢毓向来胸怀忠正的志向和节操,一定不会随从叛乱,只是迫于叛军气焰,不能施展本志。请让我从军,与豆卢毓里应外合,杨谅不足为虑。”隋炀帝认为他说得对,答应了他。豆卢贤秘密派遣家人带着隋炀帝的诏令到了豆卢毓的住所,与豆卢毓计划商议。
杨谅出城,将要前往介州,命令豆卢毓和总管部属朱涛留下守城。豆卢毓对朱涛说:“汉王杨谅谋划造反,失败是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坐等被杀,辜负国家(家和国)呢?我应当与您一起出兵阻止他。”朱涛惊讶地说:“汉王把大事托付给我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于是气恼而去,豆卢毓追上并杀死了他。当时杨谅的司马皇甫诞以前因为劝谏杨谅被囚禁,豆卢毓在这时放出皇甫诞,和他共同计议,会同开府将军石侯宿勤武、车骑将军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关闭城门,拒绝杨谅入城。部署分派尚未完成,有人告知了杨谅,杨谅奔袭攻打豆卢毓。豆卢毓见杨谅的军队来攻打,便欺骗那些士兵说:“这是盗贼的军队。”杨谅攻打南门,豆卢毓当时派遣稽胡防守城墙垛口,稽胡不认识杨谅,便放箭射他,射出的箭像雨点一样密集。杨谅再来到西门,守门士兵都是并州人,向来认识杨谅,就打开城门放他进来。豆卢毓于是被杀害,当时二十八岁。
等到杨谅叛乱被平定,隋炀帝颁布诏书说:“表彰名节之士,是国家的规矩,存者晋级,死者追赠,法律已有规定。豆卢毓深明大义,不顾姻亲关系,出入于险恶环境,倡建奇谋。脱离叛逆,归顺朝廷,为正义而死,追加光荣名号,应当高于一般规格,可以追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两千匹,谥号为愍。儿子豆卢愿师继嗣,不久拜任仪同三司。大业初年,颁行新法令,废除五等爵位。不久,皇帝又下诏书道:“已故大将军、正义愍公豆卢毓,在关键时刻能坚决守志,舍生为国,成为国家楷模,永远不能忘记。贤德不会绝嗣,德高必获祭祀,改封雍丘愍侯。”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阿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酷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冇精巧构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年,为官很有声誉。邺(北周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政绩是当时的第一,调任他为相州刺史。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担,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吏百姓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到见解,暗里与事理相合。樊叔略很受皇帝亲近信任,高颍、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生性很崇尚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

相关推荐:

武帝纪_原文_翻译-班固

送天台陈庭学序_原文_翻译-宋濂

陈思济传_原文_翻译-宋濂

《后汉书·邓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章楶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