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庾敳传_原文_翻译-房玄龄

发布时间:2011-02-26 栏目:专题 投稿:调皮的灰狼

原文

敳字子嵩。长不满七尺,而腰带十围,雅有远韵。为陈留相,未尝以事婴心,从容酣畅,寄通而已。处众人中,居然独立。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太尉王衍雅重之。迁吏部郎。是时天下多故,机变屡起,敳常静默无为。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转军谘祭酒。时越府多俊异,敳在其中,常自袖手。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善《老》《庄》,时人以为王弼之亚。敳甚知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瘐子嵩”。象后为太傅主簿,任事专势。敳谓象曰:“卿自是当世大才,我畴昔之意都已尽矣。”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而聚敛积实,谈者讥之。都官从事温峤奏之,敳更器峤,目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时刘舆见任于越,人士多为所构,惟敳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越于众坐中问于敳,而敳乃颓然已醉,帻堕机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万,随公所取矣。”舆于是乃服。越甚悦,因曰:“不可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石勒之乱,与衍俱被害,时年五十。

解释/注释/译文

庾敳字子嵩。身高不到七尺,而腰宽十围,文雅有深韵。任陈留相,从不把事放在心上,从容畅快。处众人之中,安然独立。(庾鼓)曾读《老子》和《庄子》,说:“正与我的心意暗合。”太尉王衍很敬重他。
庾敳升任吏部郎。当时天下多事,多次发生事变,庾敳常常静默而不为之干扰。参与东海王司马越大傅军中事务,转任军谘祭酒。当时司马越府中有很多俊才,庾敳在他们当中,常常袖手旁观。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擅长《老》《庄》之学,庾敳和他很相知,常说:“郭子玄水平不低于我庾子嵩。”郭象后任太傅主簿,处理事务专擅权势。庾敳对郭象说:“你虽是有大才能的人,但我往昔看重你的心意已经全没有了。”
庾敳名声很高,被权贵推重,但聚敛积累财物,谈论的人都讽刺他。都官从事温峤弹劾他,庾敳更器重温峤,认为温峤如森林中高耸的千丈松树,虽然大而多节,但用来修盖大厦,就有当栋梁之材的大作用。
当时刘舆受司马越信任,士人多被他诬陷,惟有庾敳纵情事外,刘舆找不到理由毁谤他。后来认为庾敳生性节俭而家中富厚,劝说司马越让庾敳与他换千万钱,希望庾敳吝啬不肯换,这样就有机可乘。司马越在大庭广众之中向庾敳问这件事,庾敳已经颓然大醉,头巾掉在桌子上,他用脑袋去顶头巾,慢慢回答说:“下官家中有二千万钱,随你去取吧。”刘舆于是敬服他。司马越很高兴,就说:“不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石勒叛乱时,庾敳和王衍都被杀害,庾敳当时五十岁。
陶璜字世英,是丹阳秣陵人。在吴国曾历任显要官职。孙皓时,交阯太守孙谓贪婪残暴,成为百姓的祸患。南中监军霍弋派杨稷与毛炅、董元等人从蜀地出兵交阯,在古城打败吴军,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吴国派虞汜任监军,薛翊任威南将军、大都督,陶璜任苍梧太守,抵抗杨稷,在分水交战。陶璜兵败,退兵保卫合浦,损失了两员战将。薛翊大怒,对陶璜说:“你自己上表请求讨贼,却死了两员将领,这个责任在谁呢?”陶璜说:“下官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各军互不团结,因而导致失败罢了。”薛翊更加气愤,想领兵返回。陶璜连夜带几百名士兵偷袭董元,缴获他的珍贵器物,用船装载回来,薛翊于是向他道歉,让陶璜兼管交州之事,任前部督。陶璜从海路趁敌人不注意时进军,径直到达交阯,董元进行抵抗。众将领即将出战,陶璜怀疑断墙内有伏兵,就在后面布列手持长戟的士兵。士兵刚交战,董元假装败退,陶璜追击他,伏兵果然冲出来,手持长戟迎挡着他们,打败了董元等。董元有个叫解系的勇将同在城内,陶璜引诱解系的弟弟解象,叫他写信给解系,又让解象乘坐陶璜的轻便小车,乐队随他出行。董元等人说:“解象尚且这样,解系一定有离去的心思。”前去杀了他。薛瑚、陶瓒就攻陷了交陆。吴国就任用陶璜为交州刺史。以前,霍弋派杨稷、毛炅等人与吴兵作战,和他们发誓说:“如果敌人围城未到一百天而投降,家属要被杀;如果超过一百天而救兵不到,我自己承担这件事的罪责。”杨稷等坚守不到一百天,粮食吃光,请求投降,陶璜不答应,提供粮食让他们继续坚守。众将领都劝他,陶璜说:“霍弋已死,不能来救杨稷等人是肯定的了,可等他们约定的日子满了,然后接受他们投降。让他们(投降了)能够没有罪责,我接受他们投降才有仁义,对内教育百姓,对外安抚邻国,不是很好吗!”杨稷等日期到而粮食吃尽,救兵不到,于是接受他们投降。孙皓投降晋朝以后,亲笔写信让陶璜之子陶融叫陶璜归顺。陶璜流泪痛哭了几天,派遣使者送交印绶到洛阳。皇帝下诏恢复他原来所任的官职,封为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陶璜在南方三十年,威名恩德显扬于偏远的地方。到他去世时,全州百姓悲痛大哭,如同死了父母。

相关推荐:

悬牛首卖马肉_原文_翻译-无名氏

峡江寺飞泉亭记_原文_翻译-袁枚

子刘子自传_原文_翻译-刘禹锡

元故楼主簿行状_原文_翻译-宋濂

柳下季存国_原文_翻译-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