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书院书声琅
自唐至清,全国的书院有七八千所,江西近千所,而古称庐陵的吉安,书院有200余所,而且不少书院办成了学校,至今仍然书声琅琅。庐陵书院的繁荣,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间聚徒讲学的书院始于唐代。唐代庐陵兴建的书院有4所,即皇寮、登东、匡山、光禄书院。
宋代庐陵建书院40所左右,其中白鹭洲、新兴、盘窝、云岗、云龙和清节书院比较著名。宋代书院主要传习理学,大都为程朱理学传人所主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据欧阳守道《白鹭洲书院山长厅》记载:“书院初建之岁,其时山长未有人,江万里亲为诸生讲课,载色载笑,从容水竹间。因此,第一任山长就是江万里。欧阳守道是白鹭洲书院最著名的山长。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皆出其门。在一篇祭文中,文天祥高度评价了欧阳守道对教育的贡献:“先生之心,其真如赤子”,“先生之德,其慈如父母”,“天子以为贤,缙绅以为善类,海内以为名儒,而学者以为师”。宋末,庐陵书院由民间讲学转变为官学。
元代庐陵兴建书院约为20所。书院皆由教授山长主持,以修身教人为务,缓和其反抗对立情绪,把知识分子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其中名人记乡贤欧阳修较为突出。
明代庐陵兴建书院80所左右。因书院与王学的讲会相结合,所以从数量和社会影响上都是空前的。明代科举盛行,书院进一步“官化”,“官学”已成为科举的附庸,同时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讲会是一种社会团体,它依托书院,成为宋明理学社会化的重要机制。书院的风气自由开放,讲会将教学活动与社会学术活动相结合,扩大了学术的影响,提高了教育水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培养人才和学术交流大有帮助。
清代庐陵建有书院70所。当时朝廷曾下令不许兴建书院,但是对原有书院仍然采取笼络控制政策,白鹭洲书院作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便名列其中,江西巡抚蔡士英曾命地方官员修复著名书院。清末,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作为读书求学的书院,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被实行班级授课的学堂所替代。
解放前,白鹭洲书院转变为近代的实施班授课制度的中学,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曾就读于白鹭洲中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