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此副总理任职时间最短,一生传奇,死后褒贬不一

发布时间:2014-12-01 栏目:专题 投稿:帅气的钢铁侠

柯庆施是党内的老资格高级干部。有人说他德高望重,律己清廉,虽无大贡献但勤勤恳恳,为党的事业奉献了一生;也有人说,他思想很“左”,曾经整过人,还勾结“四人帮”,若不早逝定会成为“五人帮”。

不管咋说,柯庆施都是一个传奇。

柯庆施的父亲柯日昌,虽地位不高,但读过一些书,也见过世面,他的表姐是李鸿章的儿媳妇,他曾在合肥本家表姐家当管事,25岁时回到家乡,从此不外出,牵头创办了一个私立小学,柯庆施就是他的第一批学生。柯庆施5岁时生母去世,继母待他不好,与祖母一起生活,10岁时祖母也死去。1920年春,柯庆施18岁,离家到南京求学,结识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便经常写信向他求教。通过陈独秀,他和共产党员杨明斋、俞秀松取得联系,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冬,柯庆施由团中央委派,赴苏联参加远东民族会议,荣幸地受到了列宁的接见。

由此,柯庆成为中共领导人中唯一见过列宁且和他握过手的人。人人想见的世界领袖,毛泽东周恩来都没见过,柯庆施却见过。真可谓是一奇。

1922年夏,柯庆施回到上海,参加团中央领导工作,并正式转为中共党员,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中最早入党的人之一。以后,柯庆施出生入死,转战南北,先后担任过中共闸北区委书记,与程子华领导了著名的“大冶兵暴”,后任红8军政治部主任。之后,他又先后组织驻湖北武穴的川军兵暴和驻河南许昌的夏斗寅、唐生智等部兵暴,将起义部队并入红军,成为党内著名的“兵运之王”。1931年夏,柯庆施因突出的工作成绩调到党中央,担任中央秘书长,比邓小平出任此职早三年多(八七会议邓的职务应是秘书,无“长”);次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柯庆施奉调中央军委工作,干起了军事;次年,又去华北组织抗日义勇军,领导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运动(还是兵运),后调任中共河北省委前委书记及组织部长,先后成功营救薄一波等61人出狱和王若飞出狱,名震一时。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柯庆施调往延安,出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1943年康生在延安进行审干运动,捕风捉影,无限上纲。柯庆施由于长期在国统区工作,被康生盯上了。一次,在杨家岭礼堂开大会,要柯庆施交代同特务的关系。

会前,李富春、邓发、杨尚昆等人去问康生:“究竟有什么证据。这个会不能开,不然开了会闹不出东西来不好。”

据杨尚昆回忆:康生架子十足,躺在床上,听都不听,说常委决定了,你们不要动摇。

在会上,曾和柯庆施一起在北平做过地下工作的人起来揭他。揭了些什么呢?如:“你戴了黑眼镜,大摇大摆地在东安市场走,说明你政治上有依靠!”“你还背着照相机,你是地下党员,凭什么敢这样招摇?”柯庆施死也不承认,说:“你们这些人说的都是假的,根本没有这事。”大家喊口号,轰了一个下午,一直开到晚上7点钟,还是毫无结果。结果,柯庆施的夫人被吓坏了,逼得投了水井。

就在柯庆施走投无路时,毛泽东发了话,柯庆施死里逃生,继续担任统战部副部长。

到解放战争时,柯庆施已经是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还是我军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石家庄市的首任市长。新中国成立后,柯庆施历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市长,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南京军区第一政委、华东局第一书记,权倾一时,威震一方,成为上海王”。

柯庆施虽身处高位,但非官僚型的干部,也非不学无术,在人们眼中,他有政治头脑,喜欢考虑大事,遇事善于作分析。每天一清早,他就早早来到了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看报,办公桌上放着当天出版的上海本市各大报和《人民日报》,看完报,别人才来上班。他白天开会办公,到了晚上,极少应酬和出外游玩,做什么呢?在家看书,批阅人民来信,或者和找人谈话。

柯庆施自己不去应酬、娱乐,也反对别人去放松一下。他曾多次在党员干部大会上声色俱厉批评有些干部跳舞,说:“有些干部工作没有心思,热衷于跳舞,是革命意志衰退的表现。”

当时,包括中南海在内,不少党政机关每个周末都组织一次休闲娱乐性质的跳交谊舞的晚会。柯庆施却指示上海市委机关不准跳舞。许多干部不以为然,但也无可奈何。

领导班子中,有一各副书记和一个副部长喜欢字画,常去城隍庙一带的文物商店看看,柯庆施知道了,在市委常委会上多次批评说:“有的领导同志不去基层调查研究,却去淘古董,你们要风流,这是玩物丧志呀。”他一说就上纲上线,到会的人听了,无不惊讶。

柯庆施不逛古董店,也不喜欢上街,晚饭后常在机关院子里散步。他散步的时候也工作,常叫秘书把一些人找去,一边散步一边询问一些问题,比如,“我看到人民来信说猪肉涨价,你到菜市场去看过吗?”“有人反映,市区来往的货车空载约占一半,可不可以要市社科院派人去做个调查?”“苏联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书,哪个版本写得好些?”等等,从不问吃喝玩乐的事,也不谈与工作不相干的事。他边走边谈,听得进意见,对话也很自由。多数人的印象是:他一门心思考虑工作,也很平易近人。

柯庆施生活比较简朴,除香烟不离手,偶尔喝几口老酒外,没别的嗜好,为人廉洁。一次春节前夕,市政府一位主管行政事务的干部拎着一只金华大火腿送来。他一进门,柯就问:“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没等来人的回答,他就声色俱厉地说:“你给我拿回去,不然我打断你的腿。”这位干部吓得拔腿就跑。

柯庆施得到毛泽东的赏识,主要1958年初上海市党代表大会的报告

当时,他报告的题目是《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其中提出上海面对台湾海峡要加强战备,但也要利用和平时机发展生产,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概括出“充分利用,合理发展”的八字方针,尤其是提出要“鼓足干劲,乘风破浪”的大跃进思想。这份报告毛泽东审阅时,毛作了较多修改,且对柯说:“你们这个报告写得好,乘长风破万里浪,搞革命,搞建设,就要有这种精神状态。”然后,批给新华社,要求全国报纸转载。

柯庆施声名大振。

据说,随后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曾当众问周恩来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

周恩来回答:“我写不出来。”

“大跃进”的号角吹响后,柯庆施“左”的思想也膨胀起来,用搞运动的办法来指挥生产,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柯庆施的“左”,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也大露了一手。

在追问周小舟“军事俱乐部”问题时,柯庆施站了出来,指责周:“第一,你基本上同意他(彭德怀)的信;第二,你认为毛泽东批评得太重了;第三,你只相信黄克诚,而不相信毛泽东。”

进入60年代后,柯庆施在文艺工作上支持江青,提出“大写十三年”。张春桥本是柯的部下,由他推荐给江青,最后结成“四人帮”。一度,柯庆施与江青等人走得近。

柯庆施曾被称为“毛主席的好学生”。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柯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在16位副总理中,位居第六。然而,他在副总理位置上没工作多久,就发现肺癌,之后做手术切除,于是便在病假疗养之中,延至次年4月9日,他在成都终于不治,终年63岁。

柯庆施的死,在党内震动很大。1965年4月13日,首都各界一万多人隆重公祭柯庆施,公祭大会由刘少奇主祭,周恩来、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等陪祭,邓小平致悼词。公祭以后,柯庆施的骨灰盒移置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

董必武的挽词是“长才未益寿”,陶铸挽词是“世有良材天不永”。

柯庆施生前很荣耀。但是,1998年8月2日,他的骨灰被移出八宝山,由子女捧回安徽徽州老家,撒入青山。(52xx.cn原创)

相关推荐:

明孝宗为什么不杀万贵妃 明孝宗死于谋杀吗

解读诸葛亮 诸葛亮的影响是什么

和孙中山并称的杨度:中国君主立宪派的开拓者

三国历史解密:曹操到底如何跟马超结下血海深仇?

揭秘:刘禅是否真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