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民国盗墓神器“洛阳铲”是怎么得来的?

发布时间:2015-07-28 栏目:专题 投稿:鳗鱼口红

随着近几年盗墓小说的风靡,洛阳铲这一盗墓专用器具也被人们所熟知,那么这玩意儿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洛阳铲”的叫法太丰富了,但这些叫法没有一个叫得响,没有一个能深入人心的,只有“洛阳铲”一名为大家熟悉。那么,“洛阳铲”这个名称又是谁首先叫出来的?有以下四条趣闻。

第一种说法是外地盗墓贼叫出来的。

洛阳铲”出现后,其利索劲儿在圈内同行中很快传开,于是洛阳以外地方的盗墓贼很想搞到,借口到邙山马坡村一带“走亲戚”,从铁匠铺里买走“马蹄铲”。回到当地后同行上眼了,便问这是什么铲子,盗墓贼都会玩心眼儿,不想让同行知道真正的产地,便忽悠是“洛阳铲”。就这样,“洛阳铲”首先在外地盗墓贼中间传开了。

第二种说法考古学家叫出来的。

1928年(民国十七年)到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民国中央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安阳殷墟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当时雇了不少当地民工,其中有的便挖过古(盗墓),他们自带“洛阳铲”上工。考古专家发现这铲子很适合考古发掘使用,于是从洛阳买回了一批。好多专家都没有见过这形状奇怪的铲子,也不知道名字,便以发现铲的地方来叫,称之为“洛阳铲”。需要说明的是,这也是“洛阳铲”这种盗墓利器第一次为考古发掘工作服务。

第三种说法是援华苏联专家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时期,在“同志加兄弟”的政治气候下,苏联政府派出了一批专家援华,帮助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洛阳被国家确定为西线重工业基地之一,洛阳拖拉机厂一批工业项目落户本地,苏联专家项目来到了洛阳。但是建厂前的地质勘探和文物普查成了大难题,工期紧,时间短,按常规的方法来勘探,项目根本无法如期上马。出于对共和国的热爱,好多民国时盗过墓的老人满腔热情,主动请缨要帮助政府克服难题。赵振华《洛阳铲》一文中提到了此事——

1953年初春,两位须发斑白的老人来到(洛阳)市人民政府,求见市长。他们随身带来一把探铲,说这把铁铲可以探测地下情况。市长大为高兴,决定组织力量钻探。参加建厂的苏联专家却表示疑惑。几天后,市人民政府请两位老人表演。在邙山脚下的一片庄稼地里,他俩各自在指定的地块,钻探了三十多个6米深的孔。一位老人报告地下无古墓、窑洞或枯井。一位老人则告诉大家,地下有一座汉代的洞室墓。挖掘后证实,钻探准确,判断正确,苏联专家大为惊讶,十分信服。

据说苏联专家当时“Лоян-Лопата”、“Лоян-Лопата”地叫唤,当地官员不懂,便问中国翻译苏联老大哥在说什么,翻译称苏联专家在说“洛阳铲”呢。“洛阳铲”就这么先从苏联人的嘴里叫了出来。这个说法无据可查,权当戏言,但苏联专家回国带走了一批洛阳铲”确是事实(见上文“杨林铲”)。

第四种说法是官方命名。

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比较靠谱,也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共和国大批工业基础项目在中西部地区上马,考古工作量很大,但专业人手奇缺,于是,国家文物局会同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2年和1954年先后在洛阳联合举办了两期全国考古钻探训练班。在训练班上便向学者专门介绍了“洛阳铲”的勘探方法,在全国考古界推广使用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勘探工具,并命名为“洛阳铲”。从此,“洛阳铲”在全国范围内叫开了,1955年新华社还发了一条《洛阳铲已被广泛采用》的消息。

1972年9月,著名考古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的夏鼐先生,应邀率领中国考古代表团赴阿尔巴尼亚,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一次伊利里亚人学术研究会议,出发前特地请洛阳的师傅打造了一把精致的“洛阳铲”,作为礼物赠给了邀请方。当时向国际友人介绍,这铲子叫“洛阳铲”,洛阳铲在国际考古界的影响,由此越来越大。

相关推荐:

关中十八陵:李唐王朝最恢宏的历史遗存

卑鄙的圣人曹操为夺天下多次暗杀打击刘备

甲午战前满清朝野鼓吹所谓东征:只为教训日本

为什么古代的“官”有着胜过神明的威势与富贵

秦始皇陵为何2000年来从未被盗?竟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