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押岁钱'起于拜年 拜年最早见于《菽园杂记》

发布时间:2016-10-14 栏目:专题 投稿:苗条的溪流

押岁钱起于拜年。“拜年”一词最早见于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五),拜年之风习初始并非优良,陆容是颇为厌恶的,以为是泛滥之劣习。此时拜年并无押岁钱分送之礼。公元1804年,从清梁章钜记叙(《归田琐记》卷六《朱文正师》)来看,除夕夜馈送压岁钱那时已成风气习惯。与后来压岁钱多送予儿童不同的是,压岁钱是一种一年到头从礼节上来说的馈仪,多由门生故旧送予长辈及老师。此种礼仪在清代中期的乾嘉时代就已形成。

押岁钱专门进行解释的则已晚了。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道:“压岁钱,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演变,压岁钱的馈送对象已有改变,但到此时还是以送老人尊长为主,尊长送晚辈小儿者,也称为压岁钱。方式已很讲究庄重:“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位置在床脚。到再晚近些的《旧京风俗志》时,压岁钱已基本演变为只送予儿童:“凡有儿童之家,其父母家长以及附近之亲族邻友,均赠予儿童压岁钱。如系铜钱,则以红绳串之;如系银锭,则以红绸或红纸包之,取吉利也。”这是北京风俗,实则北方大致尽皆如此。至于江南,则更丰富多彩。清中晚期咸同间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十二《十二月·压岁钱》谓:“长幼度岁,互以糕果朱提相献,谓之压岁盘。长者贻小儿,以朱绳贯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徵。”朱提即银子,亦谓之金银。压岁的名堂已很丰富。江苏《武进县志》亦谓:“押同压,恐岁之遽除也。富家置金银于床第,儿童则系彩囊贮钱为乐,又或觅古钱如‘太平’等字号者以取吉祥。”此时的压岁钱已有压祟镇邪、祈求太平且惜时挽岁的意义,儿童则以压岁钱为游戏娱乐之具。钟毓龙《说杭州》岁时风俗道:“至于家庭之中,卑幼须向尊长跪拜,谓之辞岁。尊长须给卑幼以钱,谓之压岁钱;儿媳以银元,红纸封之。年小者昔以铜钱百文,红绳穿之,后乃用银角而贮以荷包。……新寄干儿子,亦例须送岁烛;而寄父母亦须与压岁钱也。”又谓:“客人之来,主人须饷以糕粽等例点。而主人之仆人,即向客人道喜,客人即须给予喜包,名曰西瓜包,殆言其凉薄也。此一项为男女仆人新年之大宗收入。女太太于亲族来者之小儿女,更须给予荷包,其制以厚红纸为之,状必荷花,口穿一线,可收可放,可以悬挂,中贮银元,名之出手货。”杭州是中国富庶之区,江南人又细致,故此于新年亲友迎来送往中礼节繁复,装饰亦精致多彩,且亲疏远近尊卑上下长幼层次井然,甚为分明。而在我们关中,凡新年走亲串友,无论亲疏远近,凡见小孩在眼前,一概散以年钱,通统名之压岁钱,一见北方人旷放亢爽之性,一见北方人淳朴敦厚之质,与江南人迥不相同。

到清代则外官馈送京官都有一项炭敬。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外官馈送京官—冰敬、炭敬、别敬》记:“道咸以前,外官馈送京官,夏则有冰敬,冬则有炭敬,出京则有别敬。”其中“炭敬即馈岁之意,函中不言数目,只以梅花诗八韵十韵或数十韵代之,若四十则四十贤人,三百则曰毛诗一部,何等儒雅。亲贵用事时,有人送涛贝勒千金者,信面犹书‘千佛名经’四字,亦尚不直致。惜涛不知所谓,举以示人,后拆开,始知是千两银票也。”这千两馈岁之银就是押岁钱了。

得到压岁钱总是快乐的。高兴笑闹的总是少不更事的孩子,虽然也有为过年发愁的大人,但一年到头,总是以笑脸来迎接新春的光临,其它一切暂且忘却吧!

相关推荐:

释源祖庭白马寺:中国佛教发源地

中餐礼仪

什么叫单一品种葡萄酒

四川方言笑话—四川方言版《增广贤文》

这些都是思维缺陷?看看你躺枪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