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辛弃疾

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

辛弃疾 - []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到今凛然气。吾侪心事,古今在,高山流。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起。

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拼音版/注音版

shuǐ lóng yín lǎo lái céng shí yuān míng。

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

xīn qì jí。

辛弃疾。

lǎo lái céng shí yuān míng,

老来曾识渊明,

mèng zhōng yī jiàn cēn cī shì。

梦中一见参差是。

jué lái yōu hèn,

觉来幽恨,

tíng shāng bù yù,

停觞不御,

yù gē hái zhǐ。

欲歌还止。

bái fà xī fēng,

白发西风,

shé yāo wǔ dòu,

折腰五斗,

bù yīng kān cǐ。

不应堪此。

wèn běi chuāng gāo wò,

问北窗高卧,

dōng lí zì zuì,

东篱自醉,

yīng bié yǒu,

应别有,

guī lái yì。

归来意。

xū xìn cǐ wēng wèi sǐ,

须信此翁未死,

dào rú jīn lǐn rán shēng qì。

到如今凛然生气。

wú chái xīn shì,

吾侪心事,

gǔ jīn zhǎng zài,

古今长在,

gāo shān liú shuǐ。

高山流水。

fù guì tā nián,

富贵他年,

zhí ráo wèi miǎn,

直饶未免,

yě yīng wú wèi。

也应无味。

shén dōng shān hé shì,

甚东山何事,

dāng shí yě dào,

当时也道,

wèi cāng shēng qǐ。

为苍生起。

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注释

龙吟:词牌名。出自李太白诗句「笛奏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各家格式出入颇多,兹以历来传诵苏辛两家之作为准。。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参差是:差不多此。唐·白乐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貌参差是。」

凛然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庾道季云:『廉颇、蔺相虽千载上人,懔懔恒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九泉下人。人皆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尽。』」

高山流:用伯牙、钟子期相知事。伯牙善琴,寓情高山流,惟子期为知音。子期,伯牙终身不复抚琴。此谓以高山流为知音。《列子·卷五·〈汤问·高山流〉》:「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直饶,「即使」之意。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起」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因倚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何?」今亦苍卿何?』谢笑而不答。」

网友完善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评析

辛稼轩自青少年时代起,就饱经战乱之苦,立志抗金,恢復中原,他的词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称。但是在这首《龙吟》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却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未免有点消极。之所以此,与他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考证,此词约作于光宗绍熙五年(西元一一九四年),那年辛稼轩已经五十五岁,秋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不免慨叹。

此词上阕开头就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句法就有点特别。陶渊明与作者,本来志趣不同,性格各异,而作者却说他们已有了神交,并在梦中见过了。这对一般读者来说,不能不感到突兀、惊诧,从而也就有可能构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令人玩味。「老来」二字是特指,说明作者驱驰战马、奔波疆场或是筹划抗金、收復故土的年轻时代,与脱离嚣、回归自然的陶渊明是无缘的,而只有在他受到压抑与排斥,壮志难酬的老年时代,才有机会「相识渊明」。这个开头,对读者来说既有些突然,又让人感到十分自然。而作者也以平静的语气叙述,益發显得深沉。接下去的「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三句,直接抒写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心头之恨是此沉重,竟使得作者也不饮,歌也不唱。这是为什么?作者作了回答:一个白发老翁怎能在西萧瑟中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词的下阕紧随前文,并作了更深入的回答:悔恨东山再起!先讲陶渊明的精神、人格和事业都是永在的,而且仍凛然有气,和现实是相通的。「懔然气」一句,这里暗用《世说新语·品藻》「廉颇、蔺相虽千载上人,懔懔恒气」的语言以赞渊明。正是因为此,所以作者紧跟着又用了「高山流」的典故,来说明他同渊明之间是千古知音。这知音就在于对「富贵他年」所持的态度。接下去「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三句,引用了东晋谢安的故事。据《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说明即使他年不免于富贵显达,也是没有意思的。结语「甚东山何事」三句用的仍然是谢安的事,同书又记载:「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後出为桓宣武司马,将發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因倚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何?今亦苍卿何?’谢笑而不答。」很显然,从作者到陶渊明,又从陶渊明到谢安,或富贵显达,或归田隐居,或空怀壮志,虽处境各不相同,但其实一样,都没有什么意义。这是英雄的悲叹。

与辛稼轩其他一些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豪情壮志不同,在这首词中,作者已没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调歌头》),「道男儿到铁,看试手,补裂」(《贺新郎》)那种壮志凌云、激越慷慨的感情,而是把一切都看得此闲淡无谓,此的不屑一顾,这绝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哀叹,是时代的悲剧。

网友完善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辛弃疾 - []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水龙吟 · 老来曾识渊明|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辛弃疾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