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平 · 会稽秋风亭观雪拼音版/注音版
shàng xī píng kuài jī qiū fēng tíng guān xuě。
上西平 · 会稽秋风亭观雪。
xīn qì jí。
辛弃疾。
jiǔ qú zhōng,
九衢中,
bēi zhú mǎ,
杯逐马,
dài suí chē。
带随车。
wèn shuí jiě ài xī qióng huá。
问谁解、爱惜琼华。
hé rú zhú wài,
何如竹外,
jìng tīng sū sū xiè xíng shā。
静听窣窣蟹行沙。
zì lián shì,
自怜是,
hǎi shān tóu,
海山头,
zhǒng yù rén jiā。
种玉人家。
fēn rú dòu,
纷如斗,
jiāo rú wǔ,
娇如舞,
cái zhěng zhěng,
才整整,
yòu xié xié。
又斜斜。
yào tú huà,
要图画,
hái wǒ yú suō。
还我渔蓑。
dòng yín yīng xiào,
冻吟应笑,
gāo ér wú fēn mán jiān chá。
羔儿无分谩煎茶。
qǐ lái jí mù,
起来极目,
xiàng mí máng shù jǐn guī yā。
向弥茫、数尽归鸦。
上西平 · 会稽秋风亭观雪注释
金人捧露盘:词牌名。西汉司马子长《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镰,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南北朝佚名《三辅黄图·卷三·建章宫》:「神明台,《汉书》曰:『建章有神明台。』《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三辅黄图·卷五·台榭》:「通天台,武帝元封二年作甘泉通天台。《汉旧仪》云:『通天者,言此台高通于天也。』「」《汉武故事》:『筑通天台于甘泉,去地百馀丈,望云雨悉在其下,望见长安城。……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祭泰乙,云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神,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元凤间,自毁,椽桷皆化为龙凤,徙风雨飞去。』」唐·李长吉《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云:「魏明帝青龙五年(西元二三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其诗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后乐家据此制曲,故声调多苍凉、激越之音。该调从此曲中截取一段前奏引曲而成,故又称《铜人捧露盘引》。《词谱·卷十八》:「一名《铜人捧露盘》。程正伯词名《上平西》,张仲宗词名《上西平》,又名《上西平曲》、《西平曲》,刘昂词名《上平南》,金词注『越调』。」贺方回词名《天宁乐》,又名《凌歊》,王哲词名《上丹霄》。另名《上平曲》、《芦花雪》。北宋新声。北宋后期晁端礼元宵词为创调之作。晁词乃长调,与此体相异。贺方回两词为《铜人捧露盘引》,八十一字体。南宋初年曾觌词题为《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于北宋故都抒写亡国之痛感。韩玉改调名为《上平西》,词题为《甲申岁西度道中作》,词云:「折腰劳,弹冠望,纵飞蓬。笑造化、相戏穷通。风帆浪桨,暮城寒角晓楼钟。暗藉霜雪鬓边来,惊对青铜。萧闲好,何时遂,门横水,径穿松。有无限、杯月襟风。区区个甚,帝尧堂下足夔龙。不如闻早问溪山,高养吾慵。」此词感悟人生,风格旷达。此调应为《金人捧露盘引》,通行者两体,均七十九字。另一体首句用韵,前后阕结两句为一个四字句,一个上三下四之七字句。高词三首格律相同,此首乃咏梅之作。宋季罗志仁《丙午钱塘》抒写怀念故国之情,风格奇崛悲凉,最能体现此调之声情特点,词云:「湿苔青,妖血碧,坏垣红。怕精灵、来往相逢。荒烟瓦砾,宝钗零乱隐鸾龙。吴峰越谳,翠颦销、若为谁容。浮屠换,昭阳殿,僧磬改,景阳钟。兴亡事、泪老金铜。骊山废尽,更无宫女说元(玄)宗。角声起,海涛落、满眼秋风。」此词首句未用韵。此调用平韵,三字句较多,结句为四字句,或为上三下四之七字句,其中插入四字句和七字句,故调势奔放又归于收敛,音韵甚为和谐,宜用于祝颂、怀旧、感时伤世、咏物、言志等题材。此调别体亦多,以高竹屋《金人捧露盘·梅花》为正体,双调七十九字,前阕八句五平韵,后阕九句四平韵,宋词俱照此填。若辛词之减字,贺词之添字,皆变体也;变体一,双调七十九字,前阕八句四平韵,后阕九句四平韵,以程正伯《上平西·爱春归》为代表,惟前阕起句不押韵异,又前后阕两结作七字一句、四字一句;变体二,双调七十八字,前阕八句四平韵,后阕九句四平韵。以辛稼轩《金人捧露盘·会稽秋风亭观雪》为代表,惟前阕第七句四字作三字;变体三,双调七十八字,前阕八句五平韵,后阕九句四平韵。以辛稼轩《金人捧露盘·送杜叔高》为代表,惟前阕结句七字作六字;变体四,双调八十一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以贺方回《凌歊·控沧江》为代表,惟前阕第六句,后阕第七句,各添一字作八字。
秋风亭:南宋·张清源《会稽续志·卷一·秋风亭》:「秋风亭在观风堂之侧,其废已久,嘉定十五年,汪纲即旧址再建。纲自记于在柱云:『秋风亭 辛稼轩曾赋词,脍炙人口,今废矣。余即旧基面东为亭,复创数椽于后,以为宾客往来馆寓之地,当必有高人胜士如宋玉、张翰来游其间,游目骋怀,幸为我留,其毋遽起悲吟思归之兴云。』」按:《会稽续志》此文,不著秋风亭创始于何人,唯据下引张约斋和章题中「稼轩即帅浙东,作秋风亭成,以长短句寄余」诸语,知其为稼轩手创也。
「杯逐马,带随车」句:唐·韩昌黎《咏雪赠张籍》诗:「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桮。」
种玉:东晋·干令升《搜神记·卷十一》:「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阪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要图画,还我渔蓑」句:唐·郑都官《雪中偶题》诗:「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宋·苏东坡《谢人见和前篇二首·其一》诗:「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冻吟:宋·苏东坡《谢人见和前篇二首·其一》诗:「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羔儿无分谩煎茶」句:宋·吴虑臣《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乐府·柳三变词〉》:「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宋·苏东坡《赵成伯家中有姝丽吟春雪谨依元韵》诗中有自注云:「世传陶穀学士买得党太尉家故妓,遇雪,陶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于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吃羊羔儿酒耳。』陶默然,愧其言。」
-
暂无!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髙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