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赋虞美人草拼音版/注音版
yú měi rén fù yú měi rén cǎo。
虞美人 · 赋虞美人草。
xīn qì jí。
辛弃疾。
dāng nián dé yì rú fāng cǎo,
当年得意如芳草,
rì rì chūn fēng hǎo。
日日春风好。
bá shān lì jìn hū bēi gē,
拔山力尽忽悲歌,
yǐn bà yú xī cóng cǐ nài jūn hé。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rén jiān bù shí jīng chéng kǔ,
人间不识精诚苦,
tān kàn qīng qīng wǔ。
贪看青青舞。
mò rán liǎn mèi què tíng tíng,
蓦然敛袂却亭亭,
pà shì qǔ zhōng yóu dài chǔ gē shēng。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虞美人 · 赋虞美人草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宋·王灼《碧鸡漫志·卷四·〈虞美人〉》云:「《脞(cuǒ)说琐碎鄙俗之言谈议论》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曾子宣夫人 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亦有就曲志其事者,世以为工。其词云:『帐前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抚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黄载万追和之,压倒前辈矣。其词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伯图休,一似□□□□水东流。 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年魂魄未消磨。」按《益州草木记》:「雅州 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贾氏谈录》:『褒 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或唱《虞美人》,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拍。』《酉阳杂俎》云:『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叶动如舞。』《益部方物图赞》改虞作娱,云:『今世所传《虞美人》曲,下音俚调,非楚 虞姬作。意其草纤柔,为歌气所动,故其叶至小者或若动摇,美人以为娱耳。』《笔谈》云:『高邮 桑景舒性知音,旧闻虞美人草,遇人作《虞美人》曲,枝叶皆动,他曲不然。试之,如所传。详其曲,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目曰《虞美人操》。其声调与旧曲始末不相近,而草辄应之者,律法同管也。今盛行江湖间,人亦莫知其如何为吴音。』《东斋记事》云:『虞美人草,唱他曲亦动,传者过矣。』予考六家说,各有异同。《方物图赞》最穿凿,无所稽据。旧曲固非虞姬作,若便谓下音俚调,嘻其甚矣。亦闻蜀中数处有此草,予皆未之见,恐种族异,则所感歌亦异。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宫』,近世转入『黄钟宫』。此草应拍而舞,应旧曲乎?新曲乎?桑氏吴音,合旧曲乎?新曲乎?恨无可问者。又不知吴草与蜀产有无同类也。」元 高拭词注「南吕调」。《乐府雅词》名《虞美人令》。周紫芝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名《玉壶冰》。张炎词赋柳儿,因名《忆柳曲》。王行词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此调以七字句和五字句为主,配以一个九字句为结,凡四换韵,仄韵与平韵相间,每句用韵,因而音节明快响亮,气势奔放,以悲歌慷慨为基本特色。以李煜词、毛文锡词为正体,李词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毛词为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另有变体,五十六字,两仄韵、两平韵;五十八字,五平韵;五十八字,前阕五句五平韵,后阕五句两仄韵、三平韵。
虞美人草: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高邮 桑景舒性知音,听百物之声,悉能占其灾福,尤善乐律。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景舒试之,诚如所传。乃详其曲声,曰:「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谓之《虞美人操》。其声调与《虞美人曲》全不相近,始末无一声相似者,而草辄应之,与《虞美人曲》无异者,律法同管也。其知者臻妙如此。景舒进士及第,终于州县官。今《虞美人操》盛行于江 吴间,人亦莫知其如何为吴音。」
「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青青:兼谓鬓髮,指虞姬。
敛袂(mèi):整理衣袖,此言罢舞。南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十一·〈卉部·虞美人草·虞美人〉》作「敛衽(rèn)」。
亭亭:状形体挺拔。南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十一·〈卉部·虞美人草·虞美人〉》作「无言」。
-
暂无!
虞美人 · 赋虞美人草评析
这首咏物词是咏虞美人草的,也是借咏虞美人草映带虞姬事,不同的是议论成分较重。
词的上阕写霸王别姬。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浑化无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饮罢」二句写霸王别姬。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这就自然地过渡到下阕去。
词的下阕咏虞美人草。「人间」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暮然」句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在这里,作者使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人觉得格外生动。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用拟人笔法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蕴藉,真挚动人。
-
暂无!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辛弃疾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