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陶渊明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拟輓歌辞三首】

陶渊明 - []

【其一】

必有,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不得足。

【其二】

在昔无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中,送我出远郊。

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鸣,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輓歌辞三首】翻译文

【其一】

人命有必有,早终不算

昨晚存在世上,今晨命丧赴黄泉。

游魂飘散在何处?枯稿屍身存木棺。

娇儿找父伤心啼,友痛哭灵柩前。

去不知得与失,哪还会有是非感?

千秋万岁身后事,荣辱怎能记心间?

衹恨今在世时,饮不足太遗憾。

【其二】

前贫困无饮,今日奠觞。

清香浮泡沫,何时能再得品尝!

佳肴案摆前,亲友痛哭在我旁。

想要发言口无声,想要睁眼目无光。

往日安寝在高堂,眠荒草乡。

一朝归葬出门去,想再归来没指望。

【其三】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抖白杨。

已是寒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悲鸣,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网友完善【拟輓歌辞三首】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拟輓歌辞三首】拼音版/注音版

nǐ wǎn gē cí sān shǒu。

拟挽歌辞三首。

táo yuān míng。

陶渊明。

qí yī yǒu shēng bì yǒu sǐ,

【其一】 有生必有死,

zǎo zhōng fēi mìng cù。

早终非命促。

zuó mù tóng wéi rén,

昨暮同为人,

jīn dàn zài guǐ lù。

今旦在鬼录。

hún qì sàn hé zhī,

魂气散何之,

kū xíng jì kōng mù。

枯形寄空木。

jiāo ér suǒ fù tí,

娇儿索父啼,

liáng yǒu fǔ wǒ kū。

良友抚我哭。

dé shī bù fù zhī,

得失不复知,

shì fēi ān néng jué qiān qiū wàn suì hòu,

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

shéi zhī róng yǔ rǔ dàn hèn zài shì shí,

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

yǐn jiǔ bù dé zú。

饮酒不得足。

qí èr zài xī wú jiǔ yǐn,

【其二】 在昔无酒饮,

jīn dàn zhàn kōng shāng。

今但湛空觞。

chūn láo shēng fú yǐ,

春醪生浮蚁,

hé shí gèng néng cháng yáo àn yíng wǒ qián,

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

qīn jiù kū wǒ bàng。

亲旧哭我傍。

yù yǔ kǒu wú yīn,

欲语口无音,

yù shì yǎn wú guāng。

欲视眼无光。

xī zài gāo táng qǐn,

昔在高堂寝,

jīn sù huāng cǎo xiāng yī zhāo chū mén qù,

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

guī lái liáng wèi yāng。

归来良未央。

qí sān huāng cǎo hé máng máng,

【其三】 荒草何茫茫,

bái yáng yì xiāo xiāo。

白杨亦萧萧。

yán shuāng jiǔ yuè zhōng,

严霜九月中,

sòng wǒ chū yuǎn jiāo。

送我出远郊。

sì miàn wú rén jū,

四面无人居,

gāo fén zhèng jiāo yáo。

高坟正嶕峣。

mǎ wèi yǎng tiān míng,

马为仰天鸣,

fēng wèi zì xiāo tiáo。

风为自萧条。

yōu shì yī yǐ bì,

幽室一已闭,

qiān nián bù fù cháo。

千年不复朝。

qiān nián bù fù cháo,

千年不复朝,

xián dá wú nài hé。

贤达无奈何。

xiàng lái xiāng sòng rén,

向来相送人,

gè zì hái qí jiā。

各自还其家。

qīn qī huò yú bēi,

亲戚或余悲,

tā rén yì yǐ gē。

他人亦已歌。

sǐ qù hé suǒ dào,

死去何所道,

tuō tǐ tóng shān ā。

托体同山阿。

【拟輓歌辞三首】注释

挽歌:挽柩者所唱哀悼者的歌,泛指对者悼念的诗歌或哀叹旧事物灭亡的文辞。

非命促:并非促。意谓属于自然规律,故命并无之分。

昨暮:昨晚。

同为人:指还活在世上。

今旦:今晨。

在鬼录:列入鬼的名册,指去。

魂气:指人的精神意识。《左传·昭公七年》疏:「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

散何之:散归何处。

枯形:枯槁的屍体。

寄空木:安放于棺木之中。

索:寻找。

千秋万岁:千年万年,形容岁久。

湛(zhàn)空觞:是说往日的空杯中,今盛了澄清的奠

春醪(lǎo):春

浮蚁:上的泡沫。《文选·张衡〈南都赋〉》:「醪敷径寸,浮蚁若萍。」刘良注:「膏径寸,布于上,亦有浮蚁萍也。」

肴(yáo)案:指摆在供桌上的盛肉食的木盘。肴,荤菜;案,古代进食用的一种脚木盘。

盈:指摆

傍:即「旁」。

荒草乡:指荒草丛的坟地。按:逯本据《乐府诗集》于此句後校增「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二句,为诸本所无。然此二句与第三首「四无人居」、「荒草何茫茫」等句重复,故当删去。

出门去:指出殡。

良未央:未有尽头,遥遥无期。良,确,诚。此句一本作「归来夜未央」。

何:何其,多么。

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萧萧:吹树木声。

:寒,浓

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无人居:指荒无人烟。

嶕峣(jiāo yáo):高耸的样子。

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幽室:指墓穴。

朝(zhāo):早晨,亮。

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

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向:先时,刚纔。

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兹从逯本。

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网友完善【拟輓歌辞三首】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拟輓歌辞三首】评析

这组组诗作品是诗人假设自己后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的看法,又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第一首诗是说后收殓的情况,描述儿女朋友痛哭。诗人豁达地说后便没有荣誉与羞辱,只觉得还未喝够便了,有些遗憾。第二首诗是写出殡前的祭祀。诗人描述亲人的哀伤,自己虽感到不能饮的遗憾,但已为离开家园而有些黯然。第三首诗是写下葬的情形。诗人对下葬后的幽冥世界不猜测,也认为贤达也不能逃避亡,与当时追求神仙得道的气迥异。全诗艺术构思极有新意,以形象化的语言设想自己离开人世之后发的主客观情状,表现了诗人对极其坦然的态度,显示了他极其明彻达观的思想。

网友完善【拟輓歌辞三首】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拟輓歌辞三首】赏析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而这三首挽歌诗又极有新意。魏晋人侈尚清谈,多言。但贤王羲之,尚不免有「亦大矣,岂不痛哉」之叹;而真正能勘破关者,在当时恐怕只有陶渊明一人而已。他在《形影神·神释》诗的结尾处说:「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意思说人地之间纵身大浪,沉浮无主,而自己却应以「不忧亦不惧」处之。这已是非常难得了。而对于,他竟持一种极坦率的态度,认为「到了该的时候就任其了,何必再多所顾虑!」这同陶渊明在早些时候所写的《归去来辞》结尾处所说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命复奚疑」,实际是一个意思。

这种勘破关的达观思想,虽说难得,但在一个人身体健康、并能用理智来思辨问题时这样说,还是比较容易的。等到大病临身,自知必不久于人世,仍能明智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以半开玩笑的方式(说「但恨在世时,饮不得足」)写成自挽诗,这就远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了。

第一首开宗明义,说明人有必有,即使得早也不算命。这是贯穿此三诗的主旨,也是作者对观的中心思想。然后接下去具体写从,只要一停止呼吸,便已名登鬼录。从诗的具体描写看,作者是懂得人气绝就再无知觉的道理的,是知道没有什么所谓灵魂之类的,所以他说:「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只剩下一具尸体纳入空棺而已。以下「娇儿」、「良友」二句,乃是根据前的活经验,设想自己后孩子和友仍有割不断的感情。「得失」四句乃是作者大彻大悟之言,只要人一断气,一切了无所知,身后荣辱,当然也大可不必计较了。最后二句虽近诙谐,却见出渊明本性。他平俯仰无愧怍,毕遗憾只在于家里太穷,嗜不能常得。此是纪实,未必用典。不过陶既以与身后得失荣辱相提并论,似仍有所本。盖西晋时张翰有云:「使我有身后名,不即时一杯。」(见《晋书·文苑》本传)与此诗命意正复相近似。

此三诗前后衔接,用的是不明显的顶针续麻手法。第一首以「饮不得足」为结语,第二首即从「在昔无饮」写起。而诗意却由入殓写到受奠,过渡得极自然,毫无针线痕迹。「湛」训没,训深,训厚,训多(有的注本训澄,训清,似未确),这里的「湛空觞」指觞中盛。「今但湛空觞」者,意思说觞常空,现在灵前虽然觞中盛,却只能任其摆在那里了。「春醪」,指春新酿熟的。一般新,大抵于秋收后开始酝酿,第二年春便可饮用。「浮蚁」,的表泛起一层泡沫,蚁浮于上,语出张衡《南都赋》。这里说春,已是来年的事,自己再也尝不到了。「肴案」四句,正者受奠。「昔在」四句,预言葬后情状,但这时还未到殡葬之期。因「一朝出门去」是指不久的将来,言一旦棺柩出门就再也回不来了,可见这第二首还没有写到出殡送葬。末句是说这次出门之后,再想回家,只怕要等到无穷无尽之日了。一本作「归来夜未央」,意指自己想再回家,而地下夜无穷,永无见日的机会了。亦通。

从三诗的艺术成就看,第三首写得最,故萧统《文选》只选了第三首。此首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严」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四」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也只能与鬼为邻了。然后一句写「马」,一句写「」,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绘出来,虽仅点到而止,却历历画。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结,说明圹坑一闭,人鬼殊途,正与第二首末句相呼应。但以上只是写殡葬时种种现象,作者还没有把真正的观表现得透彻充分,于是把「千年」句重复了一次,接着正点出「贤达无奈何」这一层意思。盖不论贤士达人,对有必有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这并非消极,而实是因勘得破看得透而总结出来的。而一篇最精彩处,全在最後六句。「向来」犹言「刚才」。刚才来送殡的人,一俟棺入穴中,幽室永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这与上文写者从此永不能回家又遥相对照。「亲戚」二句,是识透人真谛之后提炼出来的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者忘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论语·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是说孔子果某一参加了别人的丧礼,为悼念者而哭泣过,那么他在这一就一定不唱歌。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时转不过来,而且刚哭完者便又高兴地唱起歌来,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其实孔子这样做,还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诉诸理性的表现;果是一般人,为人送葬不过是礼节性的周旋应酬,从感情上说,他本没有什么悲伤,只要葬礼一毕,自然可以歌唱了。陶渊明是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所以他反用《论语》之意,爽性直截了当地把一般人的表现从思想到行动都实地写了出来,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达观而毫无矫饰的地方。陶之可贵处亦正在此。而且在作者的人观中还是有着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所以他在此诗的最后两句写道:「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大意是,人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它即将化为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实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

至于前说的此三首陶诗极有新意,是指其艺术构思而言的。在陶渊明之前,贤孔孟,达老庄,还没有一个人从者本身的角度来设想离开人世之后有哪些主客观方的情状发;而陶渊明不但这样设想了,并且把它们一一用形象化的语言写成了诗,其创新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当然,艺术上的创新还要以思想上的明彻达观为基础。没有陶渊明这样高平修养的人,是无法构想出此新奇而真实、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来的。

网友完善【拟輓歌辞三首】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拟輓歌辞三首】辑评

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引胡仔:渊明自作挽歌词凡三首,秦太虚亦效之,余谓渊明之词了达,太虚之词哀怨,有不同耳。

清代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首篇乍而殓,次篇奠而出殡,三篇送而葬之,次第秩然。

清代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十一》:挽歌昉于缪袭,以此歌比而校之,其旷达处相同,而哀惨过之,陆机三章虽佳,骨则减矣。

网友完善【拟輓歌辞三首】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陶渊明 - []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归园田居》、《桃源记》、《五柳先传》、《归去来兮辞》等。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拟輓歌辞三首|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陶渊明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