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再送荪友南还拼音版/注音版
shuǐ lóng yín zài sòng sūn yǒu nán hái。
水龙吟 · 再送荪友南还。
nà lán xìng dé。
纳兰性德。
rén shēng nán běi zhēn rú mèng,
人生南北真如梦,
dàn wò jīn shān gāo chù。
但卧金山高处。
bái bō dōng shì,
白波东逝,
niǎo tí huā luò,
鸟啼花落,
rèn tā rì mù。
任他日暮。
bié jiǔ yíng shāng,
别酒盈觞,
yī shēng jiāng xī,
一声将息,
sòng jūn guī qù。
送君归去。
biàn yān bō wàn qǐng,
便烟波万顷,
bàn fān cán yuè,
半帆残月,
jǐ huí shǒu,
几回首,
xiāng sī kǔ。
相思苦。
kě yì zhài mén shēn bì,
可忆柴门深闭,
yù shéng dī jiǎn dēng yè yǔ。
玉绳低、剪灯夜雨。
fú shēng rú cǐ,
浮生如此,
bié duō huì shǎo,
别多会少,
bù rú mò yù。
不如莫遇。
chóu duì xī xuān,
愁对西轩,
lì qiáng yè àn,
荔墙叶暗,
huáng hūn fēng yǔ。
黄昏风雨。
gèng nà kān jǐ chù,
更那堪几处,
jīn gē tiě mǎ,
金戈铁马,
bǎ qī liáng zhù。
把凄凉助。
水龙吟 · 再送荪友南还注释
水龙吟:《水龙吟》调名源自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说取自李贺“雌龙怨吟寒水光”,又称《龙吟曲》《小楼连苑》《鼓笛慢》《庄椿岁》《丰年瑞》《海天阔处》等。此调有多种体格,皆为双调,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体。上、下阕各十一句,共一百零二字。上阕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句,下阕第一、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句押仄声韵。
再送:严绳孙南归时,纳兰容若先作《送荪友》诗相送,之后再作此词,是为“再送”。
荪友:严绳孙(公元1623年-公元1702年),字荪友,自号勾吴严四,复一号藕荡老人、藕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说崑山人)。清初诗人、文学家、画家,与朱彝尊、姜宸英号为“江南三布衣”。著有《秋水集》十五卷。
卧:“高卧”之意,形容悠然归隐的生活。
金山:山名,指江苏镇江西北之金山。这里代指荪友之家乡。
白波:水流,唐·李群玉《题金山寺石堂》:“白波四面照楼台,日夜潮声绕寺回。”此处白波喻指时光。
白波东逝:意谓光阴流逝。
盈:满。
觞(shāng):古代酒器。
将息:珍重、保重。
半帆残月:
半帆:指小船.
玉绳低:谓夜已深。
玉绳:北斗七星之斗杓,在北斗第五星玉衡之北,即天乙、太乙二星。《太平御览·卷五》引《春秋纬·元命苞》:“玉衡北两星为玉绳。”宋·苏轼《洞仙歌》:“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剪(jiǎn)灯夜雨:语出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雨”。剪,同“剪”。
浮生:指人生。容若《送荪友》有“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轩:这里指有窗的长廊。
荔墙:即薜荔墙。荔,薜荔(又称木莲)之省称。
金戈铁马:指战争,其时正值“三藩之乱”,严绳孙南还,距离战区愈近。《旧五代史·李袭吉传》載,李克用与朱温书云:“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宋·辛弃疾《永遇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纳兰填此词时“三藩”刚刚平定,但收复台湾、雅克萨,平定噶尔丹等战事仍在进行中,故云。
-
暂无!
水龙吟 · 再送荪友南还赏析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是为绳孙南归的赠别之作。
该词上阕全用虚笔,开头想象友人回到家乡之后任性适意的隐居生活,境界高远。开篇起笔不凡,“人生南北真如梦”一句抛出了“人生如梦”这等千古文人常叹之语,其后接以自己总挂在嘴边的归隐之思,令全词的意境在开篇时便显得空远阔大。“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白描勾勒出的情景或许是此时,也或许是想象:看江水东流,花开花落,莺歌燕语,任凭时光飞逝,这是何等惬意。
在这样逍遥洒脱的词境中,词人转入送别,“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点出了别情。用语精炼,但深情内蕴。自古送别总是断肠时,古时不比如今,一别之后或许就是此生再难相见,因而古人或许在自己的生死上能豁达一些,却也总对与友人的离别无可奈何。像苏东坡那样旷达的人,在别离时也高唱:“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
眼前离别之情装满了酒杯,词人却只能一声叹息,目送友人离去。而离去之后,天地便换了风光,“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词人再用想象之语遥想友人归途中的情景,将思念之情寓于景物描写之中,最后以友人回首相思这一意象作结,含蓄深沉,同时和过片的“可忆柴门深闭”一句相呼应,使上下片在结构上更加严谨,过度更加自然。
下阕首句转入了回忆,抒写友人离去后自己的孤独苦闷。首先词人忆起了柴门紧闭、斗转星移、夜雨畅谈的时光,然而聚少离多是人生莫大的悲哀。接下来的一句,“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多少可以看出词人的一些悲观情绪,词人似乎总在相遇时间的问题上自寻烦恼,其曾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但人在时间面前终归是渺小的,时间不可逆转正是种种迷惘痛苦的根由。
“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转笔又是白描写景,如今离别,又兼愁风冷雨,四字小句将悲凉的气氛层层渲染开去。倒是篇末一句,有种不同于前面词句的雄浑苍凉的味道,“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此句将国事与友情融为一体,词的境界因而变得更加深沉阔大。
词人填完此词一个月后,便溘然长逝了。这次离别之后,两人也便真的没有了再次相见的机会。隔着时间的长河,凝聚在词句中这种怆然伤别的深挚友情依旧令人感叹不已。
-
暂无!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元一六五五年一月十九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康熙十年(西元一六七一年),时十七岁进太学。康熙十一年(西元一六七二年)中举,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中会试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