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苏洵作品集:
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坚卧固不起,芒刺实在肩。
布衣与食肉,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恍难自论。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
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
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岷峨最先见,晴光厌西川。
远望未及上,但爱青若鬟。大雪冬没胫,夏秋多蛇蚖。
乘春乃敢去,匍匐攀孱颜。有路不容足,左右号鹿猿。
阴崖雪如石,迫暖成高澜。经日到绝顶,目眩手足颠。
自恐不得下,抚膺忽长叹。坐定聊四顾,风色非人寰。
仰面嗫云霞,垂手抚百山。临风弄襟袖,飘若风中仙。
朅来游荆渚,谈笑登峡船。峡山无平冈,峡水多悍湍。
长风送轻帆,瞥过难详观。其间最可爱,巫庙十数巅。
耸耸青玉干,折首不见端。其馀亦诡怪,土老崖石顽。
长江浑浑流,触啮不可拦。苟非峡山壮,浩浩无隅边。
恐是造物意,特使险且坚。江山两相值,后世无水患。
水行月馀日,泊舟事征鞍。烂熳走尘土,耳嚣目眵昏。
中路逢汉水,乱流爱清渊。道逢尘土客,洗濯无瑕痕。
振鞭入京师,累岁不得官。悠悠故乡念,中夜成惨然。
《五噫》不复留,驰车走轘辕。自是识嵩岳,荡荡容貌尊。
不入众山列,体如镇中原。几日至华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数十里,映睫青巑巑。迤逦见终南,魁岸蟠长安。
一月看三岳,怀抱斗以骞。渐渐大道尽,倚山栈夤缘。
下瞰不测溪,石齿交戈鋋。虚阁怖马足,险崖摩吾肩。
左山右绝涧,中如一绳悭。傲睨驻鞍辔,不妨驱以鞭。
累累斩绝峰,兀不相属联。背出或逾峻,远骛如争先。
或时度冈岭,下马步险艰。怪事看愈好,勤劬变清欢。
行行上剑阁,勉强踵不前。矫首望故国,漫漫但青烟。
及下鹿头坂,始见平沙田。归来顾妻子,壮抱难留连。
遂使十馀载,此路常周旋。又闻吴越山,中明水澄鲜。
百金买骏马,往意不自存。投身入庐岳,首挹瀑布源。
飞下二千丈,强烈不可干。馀润散为雨,遍作山中寒。
次入二林寺,遂获高僧言。问以绝胜境,导我同跻攀。
逾月不倦厌,岩谷行欲殚。下山复南迈,不知已南虔。
五岭望可见,欲往苦不难。便拟去登玩,因得窥群蛮。
此意竟不偿,归抱愁煎煎。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
昨闻庐山郡,太守雷君贤。往求与识面,复见山郁蟠。
绝壁横三方,有类大破镮。包裹五六州,倚之为长垣。
大抵蜀山峭,巉刻气不温。不类嵩华背,气象多浓繁。
吴君颍川秀,六载为蜀官。簿书苦为累,天鹤囚笼樊。
岷山青城县,峨眉亦南犍。黎雅又可到,不见宜悒然。
有如烹脂牛,过眼不得餐。始谓泛峡去,此约今又愆。
只有东北山,依然送归轩。他山已不见,此可着意看。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
新造势尚弱,胡为力未衰。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
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
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
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歧。
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
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攲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古器合尺度,法相应矩规。
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虞柳岂不好,结束烦絷羁。
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
一车会百木,后斤斧易为。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
谁知忠义心,馀力尚及斯。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圣俞足下:暌间忽复岁晚,昨九月中尝发书,计已达左右。洵闲居经岁,益知无事之乐,旧病渐复散去,独恨沦废山林,不得圣俞、永叔相与谈笑,深以嗟惋。自离京师,行已二年,不意朝廷尚未见遗,以其不肖之文犹有可采者,前月承本州发遣赴阙就试。圣俞自思,仆岂欲试者。惟其平生不能区区附合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穷困。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万里以就试,不亦为山林之士所轻笑哉。自思少年尝举茂才,中夜起坐,裹饭携饼,待晓东华门外,逐队而入,屈膝就席,俯首据案。其后每思至此,即为寒心。今齿日益老,尚安能使达官贵人复弄其文墨,以穷其所不知邪?且以永叔之言与夫三书之所云,皆世之所见。今千里召仆而试之,盖其心尚有所未信,此尤不可苟进以求其荣利也。昨适有病,遂以此辞。然恐无以答朝廷之恩,因为《上皇帝书》一通以进,盖以自解其不至之罪而已。不知圣俞当见之否?冬寒,千万加爱。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内翰执事:
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势,奔走于小官。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则已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退而处十年,虽未敢自谓其道有成矣,然浩浩乎其胸中若与曩者异。而余公适亦有成功于南方,执事与蔡公复相继登于朝,富公复自外人为宰相,其势将复合为一。喜且自贺,以为道既已粗成,而果将有以发之也。既又反而思,其向之所慕望爱悦之而不得见之者,盖有六人焉,今将往见之矣。而六人者,已有范公、尹公二人亡焉,则又为之潸然出涕以悲。呜呼!二人者不可复见矣,而所恃以慰此心者,犹有四人也,则又以自解。思其止于四人也,则又汲汲欲一识其面,以发其心之所欲言。而富公又为天子之宰相,远方寒士,未可遽以言通于其前;余公、蔡公,远者又在万里外,独执事在朝廷间,而其位差不甚贵,可以叫呼扳援而闻之以言。而饥寒衰老之病,又痼而留之,使不克自至于执事之庭。夫以慕望爱悦其人之心,十年而不得见,而其人已死,如范公、尹公二人者;则四人之中,非其势不可遽以言通者,何可以不能自往而遽已也!
执事之文章,天下之人莫不知之;然窃自以为洵之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何者?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执事之文,纡馀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极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惟李翱之文,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俯仰揖让,有执事之态。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得当,有执事之实;而执事之才,又自有过人者。盖执事之文,非孟子、韩子之文,而欧阳子之文也。夫乐道人之善而不为谄者,以其人诚足以当之也;彼不知者,则以为誉人以求其悦己也。夫誉人以求其悦己,洵亦不为也;而其所以道执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亦欲执事之知其知我也。
虽然,执事之名,满于天下,虽不见其文,而固已知有欧阳子矣。而洵也不幸,堕在草野泥涂之中。而其知道之心,又近而粗成。而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七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人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噫!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 «
- »
-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 浣溪沙 · 父老争言雨水匀
- 崔湖州赠红石琴荐焕如锦文无以荅之以诗酬谢
- 夜雨
- 晚归遇雨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復律吕笑览之余赐以斤斧幸甚
- 自箴三首
- 石塘岭鹦鹉岩其一
- 田舍即事十首
- 干元节锡庆院燕
- 张子锡往访其弟长治
- 次韵庭藻天申节锡燕书事
- 拟桃叶团扇歌三首
- 李中丞宅夜宴送丘侍御赴江东便往辰州
- 踏莎行
- 次秀亭韵二首
- 送赵嗣勋籤书昭庆军幕
- 铜山
- 岁暮即事杂言六章
- 临海驿夏日
- 武曲看褒水新涨
- 送韩文饶知均州
- 减字浣溪沙 · 听歌有感
- 同元默弟游黄云洞马上口占
-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贵妃閤
- 次韵赵积中慈湖即事
- 咏史
- 挽故茂才陈古民表弟
- 十月十五日早离镇江
- 旅夕
- 挽方有成教授
- 三高祠
- 池上菊烂然
- 过大安军黑水阻涨憩崇道观以需涨落乃济
- 读大司马三原王公奏议
- 以云裏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韵集古十四绝为户部白玢郎中题画
- 答朱可大以徐迪功集见况
- 题唐颓山风漪轩
- 祈晴二首
- 大酺一丈红
- 为王允宁赠妇四首
- 杂意
- 苏州十二景阊阖门
- 元宫词
- 上谷秋日杂书四首
- 送万典史之黄冈
- 和迭山先生韵
- 将入都门别南楼感赋
- 西隐寺
- 次韵高仲贻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