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吴均

咏宝剑

吴均 - [南北朝]

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

照人,切玉切泥。

锷边凛凛,匣上凄凄。

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咏宝剑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咏宝剑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咏宝剑拼音版/注音版

yǒng bǎo jiàn。

咏宝剑。

wú jūn。

吴均。

wǒ yǒu yī bǎo jiàn,

我有一宝剑,

chū zì kūn wú xī。

出自昆吾溪。

zhào rén rú zhào shuǐ,

照人如照水,

qiè yù rú qiè ní。

切玉如切泥。

è biān shuāng lǐn lǐn,

锷边霜凛凛,

xiá shàng fēng qī qī。

匣上风凄凄。

jì yǔ zhāng gōng zǐ,

寄语张公子,

hé dāng lái jiàn xié。

何当来见携?。

咏宝剑注释

昆吾:传说中的名山,出赤铜,可铸宝剑。

锷边:指剑刃。

张公子:指晋代人张华。他曾派雷焕找夜光冲的宝剑,雷焕在丰城县挖到“龙泉”“太阿”两把宝剑。

何当:何时。

网友完善咏宝剑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咏宝剑评析

此诗也题作《宝剑》。热情于咏侠唱叹的吴均十分鐘爱宝剑。据史料载,吴均似乎并未去过边塞,他有杀敌立功的雄心,却出身贫寒,仕途坎坷,终不得志。但他仍热情地写着边塞诗,用宝剑寄托着自己为国建功的壮志。

昆吾,山名,出赤铜,用以做刀,古人称之为利刃。开篇先以宝剑的“祖籍”示人,既然出自盛产利刃的昆吾溪,可见“我”所佩之剑即使不是名剑,至少也是一件罕有的利器了。

三、四句更是极言其珍。《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张华闻豫章雷焕妙达纬象,邀他一起登楼仰观。焕说,是豫章丰城的宝剑精气贯所至。华令焕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宝剑,并有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焕以一剑送张华,留一剑自佩。后张华被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携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从腰间跃去堕。“使人没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波浪惊沸,于是失剑。”雷华认为两剑由此重新相合。诗中“照”应用此典。《山经·中山经》:昆吾山上“多赤铜”。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火,以之作刃,切玉割泥也。”这两句对仗工整,连用多典,使那切玉泥的宝剑跃然读者眼前。

五、六句紧承前文,进一步描写宝剑光彩。这两句是说,剑刃边同寒凛凛,(抽剑出匣时,)剑匣上声凄厉。这两句掺入了一些人的主观感觉色彩,更显剑之魄力。一把宝剑!莫说是光彩照人,锋利无比,就算只是看一眼,便觉得剑刃同九,凛凛然使人心畏惧,拔剑在手,铿然发声,似阴悲鸣, 让人不由得心下凄凉!

末尾两句复用张华典,似与前人对话。寄语张华公子,什么时候把你的神龙宝剑拿出来比试一下,看看谁的锋利?

前所引《晋书》中对龙泉、太阿两把宝剑的光彩照人已经誇赞至极,今吴均忽然开言要请张华“见携”,显然有自信胜之。龙泉、太阿,是人尽皆知的绝世宝剑,而在吴均看来,尚自不自己的剑,一比之下,这把剑锋芒尽现,不由人不叹服。

英雄求主,怀宝待沽。作者咏宝剑,并不是单纯地炫富,而是以剑喻才,这样一把宝剑不去上阵杀敌,这样一个人才不能得到重用,岂不是浪费了吗?

网友完善咏宝剑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咏宝剑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咏宝剑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咏宝剑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咏宝剑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咏宝剑作者吴均的简介

吴均 - [南北朝]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 吴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深受沈约的称赞。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咏宝剑|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吴均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