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家告赵宣子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郑子家告赵宣子翻译文
晋灵公召集各国诸侯在郑国的扈地会合,目的是要与宋国谈和。当时晋灵公拒绝与郑穆公见面,认为郑国既服从晋国又投靠楚国。
郑国大夫子家就派一位送信的官员到晋国送了一封信,信写给赵盾,信中说:“我们君主即位的第三年,就邀请蔡庄公一起服从你们君主。这年九月,蔡庄公来到我国准备同我们国君一起去晋国,但因为我国发生了侯宣多恃宠专权的患难,我们君主因此而不能与蔡庄公一起去。这年十一月,战胜灭绝了侯宣多,我们君主就与蔡庄公相随朝见服事于你这位执政。我们君主即位后第十二年六月,归生辅佐我们君主的太子夷,为了向楚国请求他们与陈灵公讲和,特地去朝见了你们君主。十四年七月,我们君主又以完成了陈国的事情朝见你们。十五年五月,陈灵公从我国去朝见你们君主。去年正月,烛之武去,陪同太子夷去朝见你们。八月,我们君主又去。作为陈、蔡,与楚国如此亲密相近,却不敢投靠楚国,那是有我们的缘故。虽然我们如此对待贵国君主,却为何不免得到你们的责罚呢?你们在位的君主当中,我们朝见过晋襄公一次,而朝见过在位君主两次。太子夷与我们国君的一些臣僚一个接一个地去到绛都。虽则我们是小国,这样做也没有哪个国家能超过了吧。现在你作为大国说:‘你们还做得不快我们的心意。’我国要像这么被要求就只有灭亡,再不能增加什么了。古人有言说:‘头也害怕尾也害怕,留下身子还能剩余多少不害怕呢?’又说:‘鹿要死也就不管自己的声音了。’小国服侍大国,大国以仁德对待它,它就是人;不用仁德对待它,它就是一只鹿,着急了就会疾速走入险境,着急了还能选择吗?大国无准则地下命令,我们也知道要灭亡了,只能把我国的全部军资集中起来在鯈地等待了,任凭你执政命令我们吧。我们文公即位的第二年六月壬申,到齐国朝见。四年二月壬戌,因为齐国侵伐蔡国,我们也只得与楚国谈和。处在大国之间,都要求我们服从强者的命令,难道成了我们的罪过?你们大国如果不考虑这些,那我们就无处逃避性命了。”
赵盾看到信后派巩朔到郑国和谈,赵穿、公婿池也到郑国作了人质。
-
暂无!
郑子家告赵宣子拼音版/注音版
zhèng zi jiā gào zhào xuān zi。
郑子家告赵宣子。
zuǒ qiū míng。
左丘明。
jìn hóu hé zhū hóu yú hù,
晋侯合诸侯于扈,
píng sòng yě。
平宋也。
yú shì jìn hóu bú jiàn zhèng bó,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
yǐ wéi èr yú chǔ yě。
以为贰于楚也。
zhèng zi jiā shǐ zhí xùn ér yǔ zhī shū,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
yǐ gào zhào xuān zǐ yuē guǎ jūn jí wèi sān nián,
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
zhào cài hóu ér yǔ zhī shì jūn。
召蔡侯而与之事君。
jiǔ yuè,
九月,
cài hóu rù yú bì yì yǐ xíng,
蔡侯入于敝邑以行,
bì yì yǐ hóu xuān duō zhī nán,
敝邑以侯宣多之难,
guǎ jūn shì yǐ bù dé yǔ cài hóu xié,
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
shí yī yuè,
十一月,
kè jiǎn hóu xuān duō ér suí cài hóu yǐ cháo yú zhí shì。
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
shí èr nián liù yuè,
十二年六月,
guī shēng zuǒ guǎ jūn zhī dí yí,
归生佐寡君之嫡夷,
yǐ qǐng chén hóu yú chǔ ér cháo zhū jūn。
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
shí sì nián qī yuè guǎ jūn yòu cháo,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
yǐ chǎn chén shì。
以蒇陈事。
shí wǔ nián wǔ yuè,
十五年五月,
chén hóu zì bì yì wǎng cháo yú jūn。
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
wǎng nián zhēng yuè,
往年正月,
zhú zhī wǔ wǎng cháo yí yě。
烛之武往朝夷也。
bā yuè,
八月,
guǎ jūn yòu wǎng cháo。
寡君又往朝。
yǐ chén cài zhī mì ěr yú chǔ,
以陈蔡之密迩于楚,
ér bù gǎn èr yān,
而不敢贰焉,
zé bì yì zhī gù yě。
则敝邑之故也。
suī bì yì zhī shì jūn,
虽敝邑之事君,
hé yǐ bù miǎn zài wèi zhī zhōng,
何以不免?在位之中,
yī zhāo yú xiāng,
一朝于襄,
ér zài jiàn yú jūn,
而再见于君,
yí yǔ gū zhī èr sān chén,
夷与孤之二三臣,
xiāng jí yú jiàng。
相及于绛。
suī wǒ xiǎo guó,
虽我小国,
zé miè yǐ guò zhī yǐ。
则蔑以过之矣。
jīn dà guó yuē ěr wèi chěng wú zhì。
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
bì yì yǒu wáng,
’敝邑有亡,
wú yǐ jiā yān。
无以加焉。
gǔ rén yǒu yán yuē wèi shǒu wèi wěi,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
shēn qí yú jǐ yòu yuē lù sǐ bù zé yīn。
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
xiǎo guó zhī shì dà guó yě,
’小国之事大国也,
dé,
德,
zé qí rén yě bù dé,
则其人也;不德,
zé qí lù yě。
则其鹿也。
tǐng ér zǒu xiǎn,
铤而走险,
jí hé néng zé mìng zhī wǎng jí,
急何能择?命之罔极,
yì zhī wáng yǐ。
亦知亡矣。
jiāng xī bì fù yǐ dài yú tiáo,
将悉敝赋以待于鯈,
wéi zhí shì mìng zhī。
唯执事命之。
wén gōng èr nián,
文公二年,
cháo yú qí sì nián,
朝于齐;四年,
wèi qí qīn cài,
为齐侵蔡,
yì huò chéng yú chǔ。
亦获成于楚。
jū dà guó zhī jiān ér cóng yú qiáng lìng,
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
qǐ yǒu zuì yě dà guó ruò fú tú,
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
wú suǒ táo mìng。
无所逃命。
jìn gǒng shuò xíng chéng yú zhèng,
” 晋巩朔行成于郑,
zhào chuān gōng xù chí wèi zhì yān。
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郑子家告赵宣子赏析
这一篇照会,终使晋国赵盾审时度势,改变了对郑的外交策略。郑国在楚晋二强的夹缝中苟活,可以说对双方都毕恭毕敬,就如子家所说是无以复加了。而此时晋国仍不满意,也即要求专一敬我,这其实就断绝了郑国的生路。晋人不讲信义,曲沃翼都争锋,同族手足相残,借道伐虢而灭虞,对秦以怨报德,晋灵公的继位也是赵盾等出尔反尔的例证。如果郑国彻底和楚断绝来往,今日让赵盾心满意足,就必须面对楚国的讨伐。等到楚军压境,再向晋国求援是来不及的,只能死路一条。而晋又从不枉费钱粮,不像烛之武说秦退兵,穆公还留逢孙等驻守,反正屈从晋国是死,不从也就再无可加之刑了,郑虽军力绵薄,但也能拼死一搏,或楚国尚有体谅,倾力前来救援,绝路逢生也未可知,这才有了子家的呐喊。所谓哀兵必胜——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子家的说辞,和展喜不同。虽然齐鲁和晋郑相互地位、关系有相似之处,但展喜是胸有成竹:当时的齐孝公内忧不断,伐鲁不过是炫耀武功,鲁国虽有灾荒,但人心同仇敌忾。齐军并不愿在疆场和鲁国对决,更不能粘着对恃。所以很顺利地说退齐兵。子家文书倒类似烛之武的方式,都是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都是在逻辑上引出第三方的砝码,让对方来权衡利弊,重新斟酌和我方的关系。所不同的是,子家的陈述面对的晋国,是威胁的主要发起方,而烛之武说秦穆公,面对是进攻联军的次要部分;因为当时晋文公是决心灭郑,没有改变的可能性——叔詹自杀都无济于事!但秦穆公的军事实力最强,具有左右局势的能量,而第三方砝码就是晋的图霸!所以谈判水到渠成。子家面对的晋灵公(也即赵盾),只有彻底折服郑国的愿望,却没有灭郑的力量——如果能够,他不必装模作样;郑国尚有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不是陈蔡小国所能比,又地处中原战略要冲,是晋楚在争霸中最具价值的帮手。可以说,他们谁争取到郑国,就为称霸奠定了最有力的基础。子家的说辞,最让赵盾担忧的,不是“鹿死不择荫”,而是铤而走险——彻底地投靠楚国,甚至请楚派军驻守。这个砝码的重量,赵盾不可能不掂量。子家专门说到陈国,那么详尽地讲他先和陈侯去楚国请示,再和陈侯来晋国朝见。言外之意是:你看看楚国多大气,我们是不能只依靠你的!和解是最好,开战也可以,让我彻底背离楚国不可能!利弊得失您看着办吧。
-
暂无!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左丘明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