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慧能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

慧能 - []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馀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僧法,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双修是正。”法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翻译文

慧能大师从黄梅县五祖弘忍处得到佛法真传后,回到韶州曹侯村,当地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真相。当时有一个儒士叫刘志略,对大师十分尊敬,礼遇周到。刘志略有一个姑妈是尼姑,法名叫无尽藏,经常念诵《大涅槃经》。大师偶然听了她念诵,就对经文的妙谛真义了解得很透彻,于是给无尽藏作解说。老尼姑拿上经卷向大师请教具体文字,大师回答说:“字我不认识,要是义理有问题我能回答。”老尼姑说:“字还不认得,怎么能理解义理呢?”大师说:“各种佛法的妙谛真义和文字没有关系。”老尼姑感到很惊奇,到处告诉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们,说这个人是一位有道高僧,应该礼遇供养。村中有一个魏武侯曹操的玄孙叫曹叔良的,还有其他一些村民,都很踊跃地前来拜见。当时村里的宝林古寺自从隋朝末年遭遇兵火后已经废弃,村里人就在废庙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佛庙,请大师居住,这里很快就成了弘扬佛法的宝坊圣地。大师在庙里住了九个,又被抢夺传法衣钵的恶僧党羽追寻迫害,大师就躲到前的山里去,恶人们放火焚烧山上的草木,大师藏到一块山石后才得以幸免。至今石头上还有大师趺坐的膝盖痕迹和衣服的褶纹,人们将这块石头叫做避难石。大师想起五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嘱咐,就又去怀集和四会一带隐居。僧人法,韶州曲江人,是最早参拜六祖大师的。他问大师:“什么是‘即心即佛’呢?希望能得到您指点教导。”大师回答说:“前一个念头不苦苦执著就是心,后一个念头也不执著非要消除就是佛;心中想一切色相就是心,不想任何色相就是佛。我要是具体解说,永远难以说完。听我念这首偈语: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双修是正。”法听了立刻觉悟,也念了一首偈语回敬赞颂:“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拼音版/注音版

liù zǔ tán jīng jī yuán dì yī jié。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

huì néng。

慧能。

shī zì huáng méi dé fǎ,

师自黄梅得法,

huí zhì sháo zhōu cáo hóu cūn,

回至韶州曹侯村,

rén wú zhī zhě。

人无知者。

shí yǒu rú shì liú zhì lüè,

时有儒士刘志略,

lǐ yù shén hòu。

礼遇甚厚。

zhì lüè yǒu gū wèi ní,

志略有姑为尼,

míng wú jìn cáng,

名无尽藏,

cháng sòng dà niè pán jīng。

常诵《大涅槃经》。

shī zàn tīng jí zhī miào yì,

师暂听即知妙义,

suì wèi jiě shuō。

遂为解说。

ní nǎi zhí juǎn wèn zì,

尼乃执卷问字,

shī yuē zì jí bù shí,

师曰:“字即不识,

yì jí qǐng wèn。

义即请问。

ní yuē zì shàng bù shí,

”尼曰:“字尚不识,

yān néng huì yì shī yuē zhū fú miào lǐ,

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

fēi guān wén zì。

非关文字。

ní jīng yì zhī,

”尼惊异之,

biàn gào lǐ zhōng qí dé yún,

遍告里中耆德云,

cǐ shì yǒu dào zhī shì,

此是有道之士,

yí qǐng gōng yǎng。

宜请供养。

yǒu wèi wǔ hòu xuán sūn cáo shū liáng jí jū mín,

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

jìng lái zhān lǐ。

竞来瞻礼。

shí bǎo lín gǔ sì zì suí mò bīng huǒ yǐ fèi,

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

suì yú gù jī chóng jiàn fàn yǔ,

遂于故基重建梵宇,

yán shī jū zhī,

延师居之,

é chéng bǎo fāng。

俄成宝坊。

shī zhù jiǔ yuè yú rì,

师住九月馀日,

yòu wèi è dǎng xún zhú,

又为恶党寻逐,

shī nǎi dùn yú qián shān,

师乃遁于前山,

bèi qí zòng huǒ fén cǎo mù,

被其纵火焚草木,

shī yǐn shēn āi rù shí zhōng de miǎn。

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

shí jīn yǒu shī fū zuò xī hén,

石今有师趺坐膝痕,

jí yī bù zhī wén,

及衣布之纹,

yīn míng bì nàn shí。

因名避难石。

shī yì wǔ zǔ huái huì zhǐ cáng zhī zhǔ,

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

suì xíng yǐn yú èr yì yān。

遂行隐于二邑焉。

sēng fǎ hǎi,

僧法海,

sháo zhōu qǔ jiāng rén yě,

韶州曲江人也,

chū cān zǔ shī。

初参祖师。

wèn yuē jí xīn jí fó,

问曰:“即心即佛,

yuàn chuí zhǐ yù。

愿垂指谕。

shī yuē qián niàn bù shēng jí xīn,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

hòu niàn bù miè jí fú chéng yī qiè xiāng jí xīn,

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

lí yī qiè xiāng jí fú。

离一切相即佛。

wú ruò jù shuō,

吾若具说,

qióng jié bù jìn。

穷劫不尽。

tīng wú jì yuē jí xīn míng huì,

听吾偈曰:即心名慧,

jí fú nǎi dìng。

即佛乃定。

dìng huì děng chí,

定慧等持,

yì zhōng qīng jìng。

意中清净。

wù cǐ fǎ mén,

悟此法门,

yóu rǔ xí xìng。

由汝习性。

yòng běn wú shēng,

用本无生,

shuāng xiū shì zhèng。

双修是正。

fǎ hǎi yán xià dà wù,

”法海言下大悟,

yǐ jì zàn yuē jí xīn yuán shì fú,

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

bù wù ér zì qū。

不悟而自屈。

wǒ zhī dìng huì yīn,

我知定慧因,

shuāng xiū lí zhū wù。

双修离诸物。

”。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注释

暂无注译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赏析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一:“佛法不二”思想。

《六祖坛经》中记载,“为是二法(指禅定与解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寒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不灭,性相,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很明显,惠能佛法不二说法是佛家之心性一元论,道家之道一元论、气功之气一元论的另一个说法,慧能佛法不二的说法其实归根于道,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禅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学的影响。而且方东美先还从“格义学”角度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论证了中国佛学在形成阶段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二:自修自悟“顿悟成佛”。

“自修自悟”是惠能修禅基本原则,《六祖坛经》指出“善知识,见性自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惠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础上的。

《六祖坛经》还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惠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础上并不排斥“外善知识”的“示导作用”。

《六祖坛经》又指出“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自悟情种,菩提果自成”。惠能的自悟自修说明了他自力更的主张及揭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里,佛那到底是什么,惠能通过自悟则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一种直觉的辩证法。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看净说;惠能的顿见本性说等。其中,惠能的顿见本性说则最有代表性。惠能以众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惠能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六祖坛经》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之体现。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三:“不立文字”。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之渊源是释迦牟尼的“拈微笑”的典故。惠能南宗的“不立文字”之本意并非完全主张不要文字,也不仅仅是教导弟子们在学习经教时不执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遮蔽,努力去把握语言文字后所蕴含的真理。

《六祖坛经》指出“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超常、广大智慧的人,听到人讲说《金刚经》的话,就立即明白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知道了人的本性之中具有般若的智慧,自己还能用此智慧观察审视,所以也就不一定要借助文字。这种说法很现实。功在自然有,悟在无意,禅悟不应当受文字束缚。

惠能高举“不立文字”的旗帜,主要从下三方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变革:

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四:“三无”思想。

“三无”思想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把其视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坛经》进入《定慧品》,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念?《六祖坛经》的解释是:“于诸境上心不染着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或者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的时候,心不染着境界,同明镜,境来则现,境去则无。何为无相?《六祖坛经》说:“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实相无相,但实相也并非离开万物,别有所指,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于相,透过诸相,始能通达法性。

何为无住?《坛经》释曰:“念念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是心为境所缚,倘不住于境,则解脱也。所以般若思想以无住心,为修行的要领。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慧能 - []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慧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