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慧能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

慧能 - []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请迎,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无灭,是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凭何出离?”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是。”简曰:“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不灭,性相,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所说不不灭者,将灭止,以显灭,灭犹不灭,说不。我说不不灭者,本自无,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奏师语。其年九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来知见,朕积善馀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⑥及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焉。”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翻译文

神龙元年正十五日,武则和唐中宗下诏书说:“朕已经迎请慧安大师和神秀大师到皇宫中供养,在日理万机的空闲时间,每钻研学习一点佛法。两位大师推让说:‘南方有一位慧能大师,受弘忍大师密传的衣钵佛法,得到以心传心的法门,可以向他请教。’现在派遣内侍薛简驰马捧诏旨去迎请您,希望大师能大发慈悲,赶快来京城。”慧能大师向来使呈交了一封称病辞谢的表章,表示愿意在山林里终老。薛简说:“京城的禅师大德们都说,要想得到佛道的真谛,必须打坐学习禅定,不经过禅定的功夫而获得觉悟解脱的,还从来没有过。不知道大师您所讲说的佛法宗旨是什么?”大师说:“佛道是从内心得到觉悟,哪里是靠打坐呢。佛经上说,果说来佛是从坐、卧中得道,那是邪门歪道。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无处可来,也无处可去,没有也没有灭,这就是来真正的清净禅意。一切法门本质上都是空寂,这就是来真正的清净打坐禅修。其深奥的境界无法作有形的证明,岂是打坐所能包括的?”薛简说:“弟子回到京城,主上必然要问我,请大师大发慈悲,指示佛法的要旨,我禀报两宫的圣上,并告知京城里修学佛道的人。这就像一盏灯又点亮了千百盏灯,让黑暗都变成了光明,光明普照无有穷尽。”大师说:“佛道无所谓光明和黑暗,明暗是代谢变化的意思。所谓光明普照无有穷尽,其实也是有尽头的,因为光明和黑暗是相对而存在的两个名称。所以《净名经》上说:佛法是不能比喻的,因为佛法不是相对而存在的。”薛简说:“光明比喻智慧,黑暗比喻烦恼,修佛道的人,果不用智慧照耀破除烦恼,那无始无终的轮回又怎么能解脱呢?”大师说:“烦恼就是菩提,它们并不是两个东西,二者并没有区别。果想用智慧来照破烦恼,这是声闻、缘觉二乘初级的看法,是坐羊车鹿车的阶段,真正的大慧根大智慧,都不是这样看的。”薛简问:“大乘境界的见解是什么?”大师说:“明和无明,凡夫俗子们看做两个东西,智慧的人就明白它们没有区别。没有区别的本性就是真实的本性。真实的本性,在凡俗的地位不会减少,在圣贤的地位也不会增加,停留在烦恼中不会因此而迷乱,到了禅定的境界中也不会因此而空寂。它是不会中断也不会永恒的,不来也不去的,不在中间,也不在内部或外部,不也不灭,它的性质和表相一,总是存在而没有变化,它的名字叫道。”薛简问:“大师说不也不灭,这和外道的说法有什么区别?”大师说:“外道所说的不也不灭,是用灭来停止,用来显示灭,这样的灭等于不灭,这样的等于不。我所说的不也不灭,是本来就没有,现在也就无所谓灭,这和外道的说法是不同的。你果要想获得佛法要领,只要对一切善和恶都不思考,自然就进入清净的心之本体了,那时你就清湛宁静,妙用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穷无尽。”薛简受了大师指教,豁然开朗,大彻大悟,行礼告别大师,返回皇宫,把大师说的话上奏。还饷资粮那一年九三日,朝廷有诏旨下发对大师给予表扬:“慧能大师因年老多病而辞谢进宫召请,他留在民间为朕修行佛道,这是在为国家种福田修功德。大师就像《净名经》里的维摩居士一样,托病在毗耶城,阐扬大乘教法,传授各位佛的教义,宣讲不二的法门。薛简带回了大师传授的来智慧,朕多年行善积德,种下善根,才有这样的果报,幸遇大师出世,让朕顿悟了上乘的智慧。感谢大师的恩惠,感激无限。奉上磨衲袈裟和晶钵盂,敕命韶州刺史重新装修佛寺,并赐大师旧居寺庙为国恩寺。”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拼音版/注音版

liù zǔ tán jīng hù fǎ dì yī jié。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

huì néng。

慧能。

shén lóng yuán nián shàng yuán rì,

神龙元年上元日,

zé tiān zhōng zōng zhào yún zhèn qǐng ān xiù èr shī gōng zhōng gōng yǎng,

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

wàn jī zhī xiá,

万机之暇,

měi jiū yī chéng。

每究一乘。

èr shī tuī ràng yún nán fāng yǒu néng chán shī,

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

mì shòu rěn dà shī yī fǎ,

密授忍大师衣法,

chuán fó xīn yìn,

传佛心印,

kě qǐng bǐ wèn。

可请彼问。

jīn qiǎn nèi shì xuē jiǎn,

’今遣内侍薛简,

chí zhào qǐng yíng,

驰诏请迎,

yuàn shī cí niàn,

愿师慈念,

sù fù shàng jīng。

速赴上京。

shī shàng biǎo cí jí,

”师上表辞疾,

yuàn zhōng lín lù。

愿终林麓。

xuē jiǎn yuē jīng chéng chán dé jiē yún,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

yù de huì dào,

欲得会道,

bì xū zuò chán xí dìng,

必须坐禅习定,

ruò bù yīn chán dìng ér dé jiě tuō zhě,

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

wèi zhī yǒu yě。

未之有也。

wèi shěn shī suǒ shuō fǎ rú hé shī yuē dào yóu xīn wù,

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

qǐ zài zuò yě。

岂在坐也。

jīng yún ruò yán rú lái ruò zuò ruò wò,

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

shì xíng xié dào。

是行邪道。

hé gù wú suǒ cóng lái,

何故?无所从来,

yì wú suǒ qù,

亦无所去,

wú shēng wú miè,

无生无灭,

shì rú lái qīng jìng chán。

是如来清净禅。

zhū fǎ kōng jì,

诸法空寂,

shì rú lái qīng jìng zuò。

是如来清净坐。

jiū jìng wú zhèng,

究竟无证,

qǐ kuàng zuò yé jiǎn yuē dì zǐ huí jīng,

岂况坐耶?”简曰:“弟子回京,

zhǔ shàng bì wèn,

主上必问,

yuàn shī cí bēi,

愿师慈悲,

zhǐ shì xīn yào,

指示心要,

chuán zòu liǎng gōng,

传奏两宫,

jí jīng chéng xué dào zhě。

及京城学道者。

pì rú yī dēng rán bǎi qiān dēng,

譬如一灯燃百千灯,

míng zhě jiē míng,

冥者皆明,

míng míng wú jìn。

明明无尽。

shī yún dào wú míng àn,

”师云:“道无明暗,

míng àn shì dài xiè zhī yì。

明暗是代谢之义。

míng míng wú jìn,

明明无尽,

yì shì yǒu jǐn,

亦是有尽,

xiāng dài lì míng。

相待立名。

gù jìng míng jīng yún fǎ wú yǒu bǐ,

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

wú xiāng dài gù。

无相待故。

jiǎn yuē míng yù zhì huì,

”简曰:“明喻智慧,

àn yù fán nǎo,

暗喻烦恼,

xiū dào zhī rén,

修道之人,

tǎng bù yǐ zhì huì zhào pò fán nǎo,

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

wú shǐ shēng sǐ,

无始生死,

píng hé chū lí shī yuē fán nǎo jí shì pú tí,

凭何出离?”师曰:“烦恼即是菩提,

wú èr wú bié。

无二无别。

ruò yǐ zhì huì zhào pò fán nǎo zhě,

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

cǐ shì èr chéng jiàn jiě,

此是二乘见解,

yáng lù děng jī,

羊鹿等机,

shàng zhì dà gēn,

上智大根,

xī bù rú shì。

悉不如是。

jiǎn yuē rú hé shì dà chéng jiàn jiě shī yuē míng yǔ wú míng,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

fán fū jiàn èr,

凡夫见二,

zhì zhě le dá,

智者了达,

qí xìng wú èr。

其性无二。

wú èr zhī xìng,

无二之性,

jí shì shí xìng。

即是实性。

shí xìng zhě,

实性者,

chù fán yú ér bù miè,

处凡愚而不灭,

zài xián shèng ér bù zēng,

在贤圣而不增,

zhù fán nǎo ér bù luàn,

住烦恼而不乱,

jū chán dìng ér bù jì。

居禅定而不寂。

bù duàn bù cháng,

不断不常,

bù lái bù qù,

不来不去,

bù zài zhōng jiān,

不在中间,

jí qí nèi wài,

及其内外,

bù shēng bù miè,

不生不灭,

xìng xiàng rú rú,

性相如如,

cháng zhù bù qiān,

常住不迁,

míng zhī yuē dào。

名之曰道。

jiǎn yuē shī shuō bù shēng bù miè,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

hé yì wài dào shī yuē wài dào suǒ shuō bù shēng bù miè zhě,

何异外道?”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

jiāng miè zhǐ shēng,

将灭止生,

yǐ shēng xiǎn miè,

以生显灭,

miè yóu bù miè,

灭犹不灭,

shēng shuō bù shēng。

生说不生。

wǒ shuō bù shēng bù miè zhě,

我说不生不灭者,

běn zì wú shēng,

本自无生,

jīn yì bù miè,

今亦不灭,

suǒ yǐ bù tóng wài dào。

所以不同外道。

rǔ ruò yù zhī xīn yào,

汝若欲知心要,

dàn yī qiè shàn è dōu mò sī liang,

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

zì rán dé rù qīng jìng xīn tǐ,

自然得入清净心体,

zhàn rán cháng jì,

湛然常寂,

miào yòng héng shā。

妙用恒沙。

jiǎn méng zhǐ jiào,

”简蒙指教,

huò rán dà wù,

豁然大悟,

lǐ cí guī quē,

礼辞归阙,

zòu shī yǔ。

奏师语。

qí nián jiǔ yuè sān rì,

其年九月三日,

yǒu zhào jiǎng yù shī yuē shī cí lǎo jí,

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

wèi zhèn xiū dào,

为朕修道,

guó zhī fú tián。

国之福田。

shī ruò jìng míng,

师若净名,

tuō jí pí yé,

托疾毗耶,

chǎn yáng dà chéng,

阐扬大乘,

chuán zhū fó xīn,

传诸佛心,

tán bù èr fǎ。

谈不二法。

xuē jiǎn chuán shī zhǐ shòu rú lái zhī jiàn,

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

zhèn jī shàn yú qìng,

朕积善馀庆,

sù zhǒng shàn gēn,

宿种善根,

zhí shī chū shì,

值师出世,

dùn wù shàng chéng。

顿悟上乘。

gǎn hé shī ēn,

感荷师恩,

dǐng dài wú yǐ。

顶戴无已。

bìng fèng mó nà jiā shā jí shuǐ jīng bō,

并奉磨衲袈裟⑥及水晶钵,

chì sháo zhōu cì shǐ,

敕韶州刺史,

xiū shì sì yǔ,

修饰寺宇,

cì shī jiù jū wèi guó ēn sì yān。

赐师旧居为国恩寺焉。

” 。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注释

神龙元年:神龙是武则年号,唐中宗沿用,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

上元日:阴历正十五。

中宗:唐中宗李显,武则之子,683年即帝位,684年被武则废黜,705年复辟。

安秀二师:安;指嵩山少林寺慧安;秀,指玉泉寺神秀。

内侍:皇宫内庭的侍卫,当指太监。

磨衲袈裟:一种名贵的袈裟,据说是高丽国(朝鲜)所出产。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赏析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一:“佛法不二”思想。

《六祖坛经》中记载,“为是二法(指禅定与解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寒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不灭,性相,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很明显,惠能佛法不二说法是佛家之心性一元论,道家之道一元论、气功之气一元论的另一个说法,慧能佛法不二的说法其实归根于道,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禅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学的影响。而且方东美先还从“格义学”角度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论证了中国佛学在形成阶段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二:自修自悟“顿悟成佛”。

“自修自悟”是惠能修禅基本原则,《六祖坛经》指出“善知识,见性自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惠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础上的。

《六祖坛经》还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惠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础上并不排斥“外善知识”的“示导作用”。

《六祖坛经》又指出“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自悟情种,菩提果自成”。惠能的自悟自修说明了他自力更的主张及揭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里,佛那到底是什么,惠能通过自悟则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一种直觉的辩证法。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看净说;惠能的顿见本性说等。其中,惠能的顿见本性说则最有代表性。惠能以众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惠能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六祖坛经》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之体现。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三:“不立文字”。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之渊源是释迦牟尼的“拈微笑”的典故。惠能南宗的“不立文字”之本意并非完全主张不要文字,也不仅仅是教导弟子们在学习经教时不执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遮蔽,努力去把握语言文字后所蕴含的真理。

《六祖坛经》指出“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超常、广大智慧的人,听到人讲说《金刚经》的话,就立即明白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知道了人的本性之中具有般若的智慧,自己还能用此智慧观察审视,所以也就不一定要借助文字。这种说法很现实。功在自然有,悟在无意,禅悟不应当受文字束缚。

惠能高举“不立文字”的旗帜,主要从下三方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变革:

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四:“三无”思想。

“三无”思想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把其视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坛经》进入《定慧品》,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念?《六祖坛经》的解释是:“于诸境上心不染着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或者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的时候,心不染着境界,同明镜,境来则现,境去则无。何为无相?《六祖坛经》说:“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实相无相,但实相也并非离开万物,别有所指,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于相,透过诸相,始能通达法性。

何为无住?《坛经》释曰:“念念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是心为境所缚,倘不住于境,则解脱也。所以般若思想以无住心,为修行的要领。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慧能 - []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慧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