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慧能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

慧能 - []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善知识,常行十善,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何到彼?”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智慧,护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堂只在目前。”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翻译文

大师说:“大众,世人自己的色身就是一座有门的城池,眼、耳、鼻、舌也是门,这是外边的五个门,里边还有一个门,就是意。心是土地,本性是国王,国王居住在心的土地上,本性在国王就在,本性离去国王也就没有了。本性在,身体和精神就存在,本性离去了,身体和精神也就毁坏了。佛就在本性里产,不要向身体外去追求。自己的本性迷惑那你就是俗人,自己的本性觉悟那你就是佛,慈悲为怀你就是观音菩萨,乐善施那你就是大势至菩萨,心灵纯净你就是释迦牟尼佛,公平正直你就是阿弥陀佛。计较人与我的利害就出来须弥山,产邪恶之心念就是滔滔,有烦恼就是波浪汹涌,有毒害之心意就是恶龙伤身,心虚妄之见就出来鬼神作祟,追逐红名利就有鱼鳖横行,贪婪嗔怒就是地狱,愚昧痴迷就是畜牲。善知识们,经常实行十善,堂就到眼前;去除人与我的利害计较,须弥山就立刻倒塌;去掉了邪恶之心念,滔滔就立刻干枯;烦恼没有了,波浪就止息了;毒害之心意忘却了,作怪的鱼鳖蛟龙也就绝迹了。从自己的心地上觉悟佛性接近来,就会放射出本性的智慧大光明。这种光明对外照得六门清净,把六欲诸都破除了。自己的本性被光明向内照耀,贪、嗔、痴三毒也就立刻被去除了,入地狱的罪孽也在瞬间被消灭了。达到这样内和外都光明透彻的境界,和西方净土毫无差别。果不这样修行,又怎么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呢?”大家听了大师此讲解,都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佛性,一起向大师礼拜,感叹叫,齐声赞美:“但愿法界众,凡听到大师讲解的都能立刻觉悟。”大师又说:“善知识们,果真要修行,在家修行也行,不一定非要出家到寺庙里来。在家里能修行,就像东方人心地向善;在寺庙里不修行,就像西方人心地向恶。只要心底洁净了,就已经达到了自己本性中的西方净土。”韦公又问:“在家里怎样修行呢?希望您再给予教导。”大师说:“我给大家念一首《无相颂》的偈语,只要根据这里说的修行,就像和我在一起一样。果不照此修行,即使剃了头发出了家,对于佛道又有什么益处呢!颂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智慧,护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堂只在目前。”夜半逾城大师又说:“善知识们,大家一定要按照这篇偈语来修行,认识自己的本性,就可以直接成就佛道。修佛法是不能迟延的,大家先散会归去吧,我也要回曹溪了。大家果还有什么疑惑,再来问我吧。”当时,韦刺史,各位官僚,参加聚会的善男信女们,各自都获得开悟,信仰,接受,照偈语去修行。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拼音版/注音版

liù zǔ tán jīng jué yí dì èr jié。

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

huì néng。

慧能。

shī yán dà zhòng,

师言:“大众,

shì rén zì sè shēn shì chéng,

世人自色身是城,

yǎn ěr bí shé shì mén,

眼耳鼻舌是门,

wài yǒu wǔ mén,

外有五门,

nèi yǒu yì mén。

内有意门。

xīn shì dì,

心是地,

xìng shì wáng,

性是王,

wáng jū xīn dì shàng,

王居心地上,

xìng zài wáng zài,

性在王在,

xìng qù wáng wú。

性去王无。

xìng zài shēn xīn cún,

性在身心存,

xìng qù shēn xīn huài。

性去身心坏。

fú xiàng xìng zhōng zuò,

佛向性中作,

mò xiàng shēn wài qiú。

莫向身外求。

zì xìng mí jí shì zhòng shēng,

自性迷即是众生,

zì xìng jué jí shì fú,

自性觉即是佛,

cí bēi jí shì guān yīn,

慈悲即是观音,

xǐ shě míng wéi shì zhì,

喜舍名为势至,

néng jìng jí shì jiā,

能净即释迦,

píng zhí jí mí tuó。

平直即弥陀。

rén wǒ shì xū mí,

人我是须弥,

xié xīn shì hǎi shuǐ,

邪心是海水,

fán nǎo shì bō làng,

烦恼是波浪,

dú hài shì è lóng,

毒害是恶龙,

xū wàng shì guǐ shén,

虚妄是鬼神,

chén láo shì yú biē,

尘劳是鱼鳖,

tān chēn shì dì yù,

贪嗔是地狱,

yú chī shì chù shēng。

愚痴是畜生。

shàn zhī shí,

善知识,

cháng xíng shí shàn,

常行十善,

tiān táng biàn zhì chú rén wǒ,

天堂便至;除人我,

xū mí dào qù xié xīn,

须弥倒;去邪心,

hǎi shuǐ jié fán nǎo wú,

海水竭;烦恼无,

bō làng miè dú hài wàng,

波浪灭;毒害忘,

yú lóng jué。

鱼龙绝。

zì xīn dì shàng jué xìng rú lái,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

fàng dà guāng míng。

放大光明。

wài zhào liù mén qīng jìng,

外照六门清净,

néng pò liù yù zhū tiān,

能破六欲诸天,

zì xìng nèi zhào,

自性内照,

sān dú jí chú,

三毒即除,

dì yù děng zuì,

地狱等罪,

yī shí xiāo miè。

一时消灭。

nèi wài míng chè,

内外明彻,

bù yì xī fāng。

不异西方。

bù zuò cǐ xiū,

不作此修,

rú hé dào bǐ dà zhòng wén shuō,

如何到彼?”大众闻说,

liǎo rán jiàn xìng,

了然见性,

xī jiē lǐ bài,

悉皆礼拜,

jù tàn shàn zāi chàng yán pǔ yuàn fǎ jiè zhòng shēng,

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

wén zhě yī shí wù jiě。

闻者一时悟解。

shī yán shàn zhī shí,

”师言:“善知识,

ruò yù xiū xíng,

若欲修行,

zài jiā yì dé,

在家亦得,

bù yóu zài sì。

不由在寺。

zài jiā néng xíng,

在家能行,

rú dōng fāng rén xīn shàn zài sì bù xiū,

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

rú xī fāng rén xīn è。

如西方人心恶。

dàn xīn qīng jìng,

但心清净,

jí shì zì xìng xī fāng。

即是自性西方。

wéi gōng yòu wèn zài jiā rú hé xiū xíng,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

yuàn wèi jiào shòu。

愿为教授。

shī yán wú yǔ dà zhòng shuō wú xiāng sòng,

”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

dàn yī cǐ xiū,

但依此修,

cháng yǔ wú tóng chǔ wú bié。

常与吾同处无别。

ruò bù zuò cǐ xiū,

若不作此修,

tì fà chū jiā,

剃发出家,

yú dào hé yì sòng yuē xīn píng hé láo chí jiè xíng zhí hé yòng xiū chán ēn zé xiào yǎng fù mǔ,

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

yì zé shàng xià xiāng lián。

义则上下相怜。

ràng zé zūn bēi hé mù,

让则尊卑和睦,

rěn zé zhòng è wú xuān。

忍则众恶无喧。

ruò néng zuàn mù qǔ huǒ,

若能钻木取火,

yū ní dìng shēng hóng lián。

淤泥定生红莲。

kǔ kǒu de shì liáng yào,

苦口的是良药,

nì ěr bì shì zhōng yán。

逆耳必是忠言。

gǎi guò bì shēng zhì huì,

改过必生智慧,

hù duǎn xīn nèi fēi xián。

护短心内非贤。

rì yòng cháng xíng ráo yì,

日用常行饶益,

chéng dào fēi yóu shī qián。

成道非由施钱。

pú tí zhǐ xiàng xīn mì,

菩提只向心觅,

hé láo xiàng wài qiú xuán tīng shuō yī cǐ xiū xíng,

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

tiān táng zhī zài mù qián。

天堂只在目前。

shī fù yuē shàn zhī shí,

”师复曰:“善知识,

zǒng xū yī jì xiū xíng,

总须依偈修行,

jiàn qǔ zì xìng,

见取自性,

zhí chéng fó dào。

直成佛道。

fǎ bù xiāng dài,

法不相待,

zhòng rén qiě sàn,

众人且散,

wú guī cáo xī。

吾归曹溪。

zhòng ruò yǒu yí,

众若有疑,

què lái xiāng wèn。

却来相问。

shí cì shǐ guān liáo,

”时刺史官僚,

zài huì shàn nán xìn nǚ,

在会善男信女,

gè dé kāi wù,

各得开悟,

xìn shòu fèng xíng。

信受奉行。

【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注释

色身:指人的肉体,佛教认为是由地、、火、四种要素(色法)组成。

观音: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因此称观世音为观音。

势至:即大势至菩萨,他能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让地狱、饿鬼和畜牲三恶道中的众都“得无上力”,故名“大势至”。

弥陀:梵语音译,意译为无量寿、无量光,大乘佛教称来佛之名。

十善: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贪心、不嗔心、不抱邪见、不说绮语、不说妄语、不说粗口、不两舌。

六欲诸:欲界的六重、四大王。

钻木取火:传说远古时人发明的取火方法,这里比喻通过修行而见佛性。

饶(ráo)益:有利于别人的言行活动。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赏析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一:“佛法不二”思想。

《六祖坛经》中记载,“为是二法(指禅定与解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寒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不灭,性相,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很明显,惠能佛法不二说法是佛家之心性一元论,道家之道一元论、气功之气一元论的另一个说法,慧能佛法不二的说法其实归根于道,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禅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学的影响。而且方东美先还从“格义学”角度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论证了中国佛学在形成阶段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二:自修自悟“顿悟成佛”。

“自修自悟”是惠能修禅基本原则,《六祖坛经》指出“善知识,见性自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惠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础上的。

《六祖坛经》还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惠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础上并不排斥“外善知识”的“示导作用”。

《六祖坛经》又指出“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自悟情种,菩提果自成”。惠能的自悟自修说明了他自力更的主张及揭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里,佛那到底是什么,惠能通过自悟则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一种直觉的辩证法。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看净说;惠能的顿见本性说等。其中,惠能的顿见本性说则最有代表性。惠能以众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惠能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六祖坛经》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之体现。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三:“不立文字”。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之渊源是释迦牟尼的“拈微笑”的典故。惠能南宗的“不立文字”之本意并非完全主张不要文字,也不仅仅是教导弟子们在学习经教时不执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遮蔽,努力去把握语言文字后所蕴含的真理。

《六祖坛经》指出“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超常、广大智慧的人,听到人讲说《金刚经》的话,就立即明白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知道了人的本性之中具有般若的智慧,自己还能用此智慧观察审视,所以也就不一定要借助文字。这种说法很现实。功在自然有,悟在无意,禅悟不应当受文字束缚。

惠能高举“不立文字”的旗帜,主要从下三方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变革:

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四:“三无”思想。

“三无”思想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把其视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坛经》进入《定慧品》,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念?《六祖坛经》的解释是:“于诸境上心不染着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或者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的时候,心不染着境界,同明镜,境来则现,境去则无。何为无相?《六祖坛经》说:“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实相无相,但实相也并非离开万物,别有所指,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于相,透过诸相,始能通达法性。

何为无住?《坛经》释曰:“念念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是心为境所缚,倘不住于境,则解脱也。所以般若思想以无住心,为修行的要领。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慧能 - []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慧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