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慧能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

慧能 - []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亡功福无比。”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从口发。”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自蔽光明,贪爱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知见。若能正心,常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御白牛车。”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牛车,与白牛之车,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馀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翻译文

僧人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经常念诵《法华经》。他来参拜慧能大师,叩头时头没有接触地。大师责备他说:“行礼却头不点地,还不不行礼。你心里一定有什么东西。平时你修习什么?”法达回答说:“我念诵《法华经》已经有三千遍了。”六祖说:“你即使念了一万遍,并且领悟了经文妙谛,你不因此骄傲,就可以和我一同修行,现在你自负已经读经三千遍而目中无人,却还不知道这是罪过,你听我的偈语: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亡功福无比。”大师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说:“法达。”大师说:“你名叫法达,又何曾通达了佛法呢?”又念偈语说:“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从口发。”法达听了偈语后,向大师悔悟谢罪说:“从今以后,一定对一切都谦虚恭敬,弟子虽然熟诵《法华经》,却没有理解其中的意义,心里经常存在着疑惑,和尚您的智慧广大,希望您给我解说一下经文中的义理。”大师说:“法达,佛法是通达的,是你的心没有通达,经文里是没有疑惑的,是你的心中有疑惑。你诵读这本经文,知道它的宗旨是什么吗?”法达说:“学慧根迟钝,从来就是按照经文诵读,哪里知道宗旨义趣呢?”大师说:“我不认识文字,你把经文试读一遍,我给你解说。”法达就高声诵读经文,读到《譬喻品》,大师说:“停。这部经文原本是以出世为宗旨,纵然再说多少譬喻,也不会超越这个宗旨。是什么因缘呢?经上说:各位佛陀世尊,都是以一种大事的因缘而出现在世界上。这一种大事,就是佛的认知见解。世俗之人在外着迷于表相,在内心又着迷于虚空,果能对着表相离开表相,对着虚空离开虚空,那就是内外都不迷惑。果能觉悟到这种法门,在一念之中心思顿开,就是开启了佛的认知见解。佛,就是觉悟,分为四个法门:开启‘觉’的认知见解,指示‘觉’的认知见解,契合‘觉’的认知见解,深入‘觉’的认知见解。倘若一听开导,就能悟入‘觉’,这就是‘觉’的认知见解,就是原有真实佛性的呈现。你千万不要错误地理解了经文的意思,看见别人说‘开示悟人’,以为那只是佛才能有的认知,像我们这些人不沾边。倘若这样理解,那是诽谤经文和佛祖。他既然是佛,那就已经具备了认知,哪里还用得着再来开导启示呢!你现在应当相信,佛的认知,就是你自己的本心,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佛了。因为一切众,自己遮蔽了内心的光明,贪恋热衷于红世界,受到外在世界和自己内在欲望的引诱,心甘情愿地被驱使,这才要麻烦各位佛祖世尊,从正定中起来,用各种苦苦的说教,劝告众让他们停止那些贪恋欲望,不要再向外界追求,这就与佛法没有区别,所以说是开导启发佛的认知。我也劝导一切人,要在自己的内心中,经常开发佛的智慧。世俗人的心中有邪见,愚昧迷惑而造作罪孽,口出善言而心怀恶意,贪婪,嗔怒,嫉妒,谄媚,欺佞,骄傲,侵害别人,这样就开启了众的认知。果能够端正内心,就会经常发智慧出来以观照自己的内心,停止坏的行为,从事的行为,这就是自己开发了佛的智慧。你要让自己的每一个念头都开发佛的智慧,不要开启众的认知。开发了佛的智慧,就是超凡脱俗。开启了众的认知,就是沉迷俗世。你果只是执著于表用功诵读经文,那和牦牛爱自己的尾巴又有什么两样?”法达问:“果是这样,只要理解意义,就不用下工夫诵读经文了?”大师说:“经文有什么错?怎么能成为你诵读的障碍呢?关键是痴迷或觉悟都在自己把握,读多读少都由你自己,嘴里诵读经文,心中要体会领悟,这就是通过读《法华经》而让fǎ轮大转。只是嘴里诵读经文,心里不体会不领悟,那就是你被经文所转了。你听我念一首偈语: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御白牛车。”车匿还宫法达听了偈语后,不觉感动得泪流,立刻豁然开朗,对大师说:“法达从前那么时间,其实没有因诵读《法华经》而转动fǎ轮,反而被《法华经》所转了。我再请教一下,佛经上说:各位大声闻乃至菩萨,都竭尽全力猜度考量,却不能领悟佛的智慧。现在让凡夫俗子只要觉悟了自己的内心,就号称达到了佛的智慧。我不具备慧根,对这一点难免有疑惑要胡问了。还有佛经上说到声闻、缘觉和菩萨分别乘羊车、鹿车和牛车三车,这和白牛车有什么区别呢?请和尚再给予启示教导。”大师说:“经文上说得很明白,是你自己迷惑而背离了经义。那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人,不能领悟佛的智慧,毛病出在他们把心思都用在猜度考量了。他们越是竭尽全力来推测,就离佛的智慧越远。佛本来就是对凡夫俗子说法的,不是对佛自己说法的。假连这个道理都不愿相信,那就让他从这里退席。你怎么不明白自己已经坐着白牛车,还要到门外去寻找什么羊车、鹿车和牛车呢?何况经文上已经明确地向你说了,只有唯一一种佛道,并没有其他的佛道。至于或者第二种,或者第三种,乃至无数种方便法门,还有种种因缘,譬喻言辞,都是以这一种佛道为核心的善巧方便而已。你怎么不明白?所谓羊车、鹿车、牛车都是假借的名称,是为了说明当日的情况。唯一的佛道才是真实的,是为你的此时而存在的,是教导你去掉假名而回归真实即唯一佛道的,回归真实以后,真实也就不需要假名了。应当知道所有的珍贵财宝都属于你自己,由你来独自享用,不要想这原来是属于父亲的,或将来是属于儿子的,根本不需要想。这才叫修持《法华经》,是从最初的劫数到最后一个劫数,你都在手不释卷,从白到黑夜无时无刻不在诵读了。”法达受到启发,高兴得手舞足蹈,作了一首偈语表达赞美之情:“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大师说:“你从今以后才可以叫做念经僧了。”法达从此领悟到了佛法的微言大义,同时仍然不断地诵读经文。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拼音版/注音版

liù zǔ tán jīng jī yuán dì èr jié。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

huì néng。

慧能。

sēng fǎ dá,

僧法达,

hóng zhōu rén,

洪州人,

qī suì chū jiā,

七岁出家,

cháng sòng fǎ huá jīng。

常诵《法华经》。

lái lǐ zǔ shī,

来礼祖师,

tóu bù zhì dì。

头不至地。

zǔ hē yuē lǐ bù tóu dì,

祖诃曰:“礼不投地,

hé rú bù lǐ。

何如不礼。

rǔ xīn zhōng bì yǒu yī wù。

汝心中必有一物。

yùn xí hé shì yé yuē niàn fǎ huá jīng yǐ jí sān qiān bù。

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zǔ yuē rǔ ruò niàn zhì wàn bù,

”祖曰:“汝若念至万部,

dé qí jīng yì,

得其经意,

bù yǐ wéi shèng,

不以为胜,

zé yǔ wú xié xíng,

则与吾偕行,

rǔ jīn fù cǐ shì yè,

汝今负此事业,

dōu bù zhī guò,

都不知过,

tīng wú jì yuē lǐ běn zhé màn chuáng,

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

tóu xī bù zhì dì yǒu wǒ zuì jí shēng,

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

wáng gōng fú wú bǐ。

亡功福无比。

shī yòu yuē rǔ míng shén me yuē fǎ dá。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

shī yuē rǔ míng fǎ dá,

”师曰:“汝名法达,

hé céng dá fǎ fù shuō jì yuē rǔ jīn míng fǎ dá,

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

qín sòng wèi xiū xiē。

勤诵未休歇。

kōng sòng dàn xún shēng,

空诵但循声,

míng xīn hào pú sà。

明心号菩萨。

rǔ jīn yǒu yuán gù,

汝今有缘故,

wú jīn wèi rǔ shuō。

吾今为汝说。

dàn xìn fó wú yán,

但信佛无言,

lián huā cóng kǒu fā。

莲花从口发。

dá wén jì,

”达闻偈,

huǐ xiè yuē ér jīn ér hòu,

悔谢曰:“而今而后,

dāng qiān gōng yī qiè,

当谦恭一切,

dì zǐ sòng fǎ huá jīng,

弟子诵《法华经》,

wèi jiě jīng yì,

未解经义,

xīn cháng yǒu yí,

心常有疑,

hé shàng zhì huì guǎng dà,

和尚智慧广大,

yuàn lüè shuō jīng zhōng yì lǐ。

愿略说经中义理。

shī yuē fǎ dá,

”师曰:“法达,

fǎ jí shén dá,

法即甚达,

rǔ xīn bù dá,

汝心不达,

jīng běn wú yí,

经本无疑,

rǔ xīn zì yí。

汝心自疑。

rǔ niàn cǐ jīng,

汝念此经,

yǐ hé wéi zōng dá yuē xué rén gēn xìng àn dùn,

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

cóng lái dàn yī wén sòng niàn,

从来但依文诵念,

qǐ zhī zōng qù shī yuē wú bù shí wén zì,

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

rǔ shì qǔ jīng sòng yī biàn,

汝试取经诵一遍,

wú dāng wèi rǔ jiě shuō。

吾当为汝解说。

fǎ dá jí gāo shēng niàn jīng,

”法达即高声念经,

zhì pì yù pǐn,

至《譬喻品》,

shī yuē zhǐ。

师曰:“止。

cǐ jīng yuán lái yǐ yīn yuán chū shì wèi zōng,

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

zòng shuō duō zhǒng pì yù,

纵说多种譬喻,

yì wú yuè yú cǐ。

亦无越于此。

hé zhě yīn yuán jīng yún zhū fú shì zūn,

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

wéi yǐ yī dà shì yīn yuán gù chū xiàn yú shì。

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yī dà shì zhě,

一大事者,

fú zhī zhī jiàn yě。

佛之知见也。

shì rén wài mí zhe xiāng,

世人外迷著相,

nèi mí zhe kōng,

内迷著空,

ruò néng yú xiāng lí xiāng,

若能于相离相,

yú kōng lí kōng,

于空离空,

jí shì nèi wài bù mí。

即是内外不迷。

ruò wù cǐ fǎ,

若悟此法,

yī niàn xīn kāi,

一念心开,

shì wèi kāi fú zhī jiàn。

是为开佛知见。

fú,

佛,

yóu jué yě,

犹觉也,

fēn wéi sì mén kāi jué zhī jiàn,

分为四门:开觉知见,

shì jué zhī jiàn,

示觉知见,

wù jué zhī jiàn,

悟觉知见,

rù jué zhī jiàn。

入觉知见。

ruò wén kāi shì,

若闻开示,

biàn néng wù rù,

便能悟入,

jí jué zhī jiàn,

即觉知见,

běn lái zhēn xìng ér dé chū xiàn。

本来真性而得出现。

rǔ shèn wù cuò jiě jīng yì,

汝慎勿错解经意,

jiàn tā dào kāi shì wù rù,

见他道开示悟入,

zì shì fú zhī zhī jiàn,

自是佛之知见,

wǒ bèi wú fēn。

我辈无分。

ruò zuò cǐ jiě,

若作此解,

nǎi shì bàng jīng huǐ fú yě。

乃是谤经毁佛也。

bǐ jì shì fú,

彼既是佛,

yǐ jù zhī jiàn,

已具知见,

hé yòng gèng kāi。

何用更开。

rǔ jīn dāng xìn fó zhī jiàn zhě,

汝今当信佛知见者,

zhǐ rǔ zì xīn,

只汝自心,

gèng wú bié fú。

更无别佛。

gài wèi yī qiè zhòng shēng,

盖为一切众生,

zì bì guāng míng,

自蔽光明,

tān ài chén jìng,

贪爱尘境,

wài yuán nèi rǎo,

外缘内扰,

gān shòu qū chí,

甘受驱驰,

biàn láo tā shì zūn,

便劳他世尊,

cóng sān mèi qǐ,

从三昧起,

zhǒng zhǒng kǔ kǒu,

种种苦口,

quàn lìng qǐn xī,

劝令寝息,

mò xiàng wài qiú,

莫向外求,

yǔ fú wú èr,

与佛无二,

gù yún kāi fú zhī jiàn。

故云开佛知见。

wú yì quàn yī qiē rén,

吾亦劝一切人,

yú zì xīn zhōng,

于自心中,

cháng kāi fú zhī zhī jiàn。

常开佛之知见。

shì rén xīn xié,

世人心邪,

yú mí zào zuì,

愚迷造罪,

kǒu shàn xīn è,

口善心恶,

tān chēn jí dù,

贪嗔嫉妒,

chǎn nìng wǒ màn,

谄佞我慢,

qīn rén hài wù,

侵人害物,

zì kāi zhòng shēng zhī jiàn。

自开众生知见。

ruò néng zhèng xīn,

若能正心,

cháng shēng zhì huì,

常生智慧,

guān zhào zì xīn,

观照自心,

zhǐ è xíng shàn,

止恶行善,

shì zì kāi fú zhī zhī jiàn。

是自开佛之知见。

rǔ xū niàn niàn kāi fú zhī jiàn,

汝须念念开佛知见,

wù kāi zhòng shēng zhī jiàn。

勿开众生知见。

kāi fú zhī jiàn,

开佛知见,

jí shì chū shì。

即是出世。

kāi zhòng shēng zhī jiàn,

开众生知见,

jí shì shì jiān。

即是世间。

rǔ ruò dàn láo láo zhí niàn,

汝若但劳劳执念,

yǐ wéi gōng kè zhě,

以为功课者,

hé yì máo niú ài wěi。

何异牦牛爱尾。

dá yuē ruò rán zhě,

”达曰:“若然者,

dàn dé jiě yì,

但得解义,

bù láo sòng jīng yé shī yuē jīng yǒu hé guò,

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

qǐ zhàng rǔ niàn,

岂障汝念,

zhǐ wèi mí wù zài rén,

只为迷悟在人,

sǔn yì yóu jǐ,

损益由己,

kǒu sòng xīn xíng,

口诵心行,

jí shì zhuǎn jīng。

即是转经。

kǒu sòng xīn bù xíng,

口诵心不行,

jí shì bèi jīng zhuǎn。

即是被经转。

tīng wú jì yuē xīn mí fǎ huá zhuǎn,

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

xīn wù zhuǎn fǎ huá。

心悟转法华。

sòng jīng jiǔ bù míng,

诵经久不明,

yǔ yì zuò chóu jiā。

与义作雠家。

wú niàn niàn jí zhèng,

无念念即正,

yǒu niàn niàn chéng xié。

有念念成邪。

yǒu wú jù bù jì,

有无俱不计,

zhǎng yù bái niú chē。

长御白牛车。

dá wén jì,

”达闻偈,

bù jué bēi qì,

不觉悲泣,

yán xià dà wù,

言下大悟,

ér gào shī yuē fǎ dá cóng xī yǐ lái,

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

shí wèi zēng zhuǎn fǎ huá,

实未曾转《法华》,

nǎi bèi fǎ huá zhuǎn。

乃被《法华》转。

zài qǐ yuē jīng yún,

再启曰:经云,

zhū dà shēng wén nǎi zhì pú sà,

诸大声闻乃至菩萨,

jiē jǐn sī gòng dù liàng,

皆尽思共度量,

bù néng cè fú zhì。

不能测佛智。

jīn lìng fán fū dàn wù zì xīn,

今令凡夫但悟自心,

biàn míng fú zhī zhī jiàn。

便名佛之知见。

zì fēi shàng gēn,

自非上根,

wèi miǎn yí bàng。

未免疑谤。

yòu jīng shuō sān chē,

又经说三车,

yáng lù niú chē,

羊鹿牛车,

yǔ bái niú zhī chē,

与白牛之车,

rú hé qū bié yuàn hé shàng zài chuí kāi shì。

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

shī yuē jīng yì fēn míng,

”师曰:“经意分明,

rǔ zì mí bèi。

汝自迷背。

zhū sān shèng rén,

诸三乘人,

bù néng cè fú zhì zhě,

不能测佛智者,

huàn zài dù liàng yě。

患在度量也。

ráo yī jǐn sī gòng tuī,

饶伊尽思共推,

zhuǎn jiā xuán yuǎn。

转加悬远。

fú běn wèi fán fū shuō,

佛本为凡夫说,

bù wéi fó shuō。

不为佛说。

cǐ lǐ ruò bù kěn xìn zhě,

此理若不肯信者,

cóng tā tuì xí。

从他退席。

shū bù zhī zuò què bái niú chē,

殊不知坐却白牛车,

gèng yú mén wài mì sān chē。

更于门外觅三车。

kuàng jīng wén míng xiàng rǔ dào,

况经文明向汝道,

wéi yī fú chéng,

唯一佛乘,

wú yǒu yú chéng。

无有馀乘。

ruò èr ruò sān,

若二若三,

nǎi zhì wú shù fāng biàn,

乃至无数方便,

zhǒng zhǒng yīn yuán,

种种因缘,

pì yù yán cí,

譬喻言词,

shì fǎ jiē wèi yī fú chéng gù。

是法皆为一佛乘故。

rǔ hé bù xǐng,

汝何不省,

sān chē shì jiǎ,

三车是假,

wèi xī shí gù。

为昔时故。

yī chéng shì shí,

一乘是实,

wèi jīn shí gù,

为今时故,

zhǐ jiào rǔ qù jiǎ guī shí,

只教汝去假归实,

guī shí zhī hòu,

归实之后,

shí yì wú míng。

实亦无名。

yīng zhī suǒ yǒu zhēn cái,

应知所有珍财,

jǐn shǔ yú rǔ,

尽属于汝,

yóu rǔ shòu yòng,

由汝受用,

gèng bù zuò fù xiǎng,

更不作父想,

yì bù zuò zi xiǎng,

亦不作子想,

yì wú yòng xiǎng。

亦无用想。

shì míng chí fǎ huá jīng,

是名持《法华经》,

cóng jié zhì jié,

从劫至劫,

shǒu bù shì juàn,

手不释卷,

cóng zhòu zhì yè,

从昼至夜,

wú bù niàn shí yě。

无不念时也。

dá méng qǐ fā,

”达蒙启发,

yǒng yuè huān xǐ,

踊跃欢喜,

yǐ jì zàn yuē jīng sòng sān qiān bù,

以偈赞曰:“经诵三千部,

cáo xī yī jù wáng。

曹溪一句亡。

wèi míng chū shì zhǐ,

未明出世旨,

níng xiē lèi shēng kuáng yáng lù niú quán shè,

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

chū zhōng hòu shàn yáng。

初中后善扬。

shéi zhī huǒ zhái nèi,

谁知火宅内,

yuán shì fǎ zhōng wáng。

元是法中王。

shī yuē rǔ jīn hòu fāng kě míng niàn jīng sēng yě。

”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

dá cóng cǐ lǐng xuán zhǐ,

”达从此领玄旨,

yì bù chuò sòng jīng。

亦不辍诵经。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注释

白牛车:佛教认为修行等级有差异,声闻乘羊车,缘觉乘鹿车,菩萨乘白牛车。

声闻:直接听了佛的讲法而觉悟者。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赏析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一:“佛法不二”思想。

《六祖坛经》中记载,“为是二法(指禅定与解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寒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不灭,性相,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很明显,惠能佛法不二说法是佛家之心性一元论,道家之道一元论、气功之气一元论的另一个说法,慧能佛法不二的说法其实归根于道,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禅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学的影响。而且方东美先还从“格义学”角度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论证了中国佛学在形成阶段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二:自修自悟“顿悟成佛”。

“自修自悟”是惠能修禅基本原则,《六祖坛经》指出“善知识,见性自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惠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础上的。

《六祖坛经》还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惠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础上并不排斥“外善知识”的“示导作用”。

《六祖坛经》又指出“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自悟情种,菩提果自成”。惠能的自悟自修说明了他自力更的主张及揭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里,佛那到底是什么,惠能通过自悟则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一种直觉的辩证法。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看净说;惠能的顿见本性说等。其中,惠能的顿见本性说则最有代表性。惠能以众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惠能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六祖坛经》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之体现。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三:“不立文字”。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之渊源是释迦牟尼的“拈微笑”的典故。惠能南宗的“不立文字”之本意并非完全主张不要文字,也不仅仅是教导弟子们在学习经教时不执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遮蔽,努力去把握语言文字后所蕴含的真理。

《六祖坛经》指出“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超常、广大智慧的人,听到人讲说《金刚经》的话,就立即明白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知道了人的本性之中具有般若的智慧,自己还能用此智慧观察审视,所以也就不一定要借助文字。这种说法很现实。功在自然有,悟在无意,禅悟不应当受文字束缚。

惠能高举“不立文字”的旗帜,主要从下三方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变革:

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四:“三无”思想。

“三无”思想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把其视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坛经》进入《定慧品》,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念?《六祖坛经》的解释是:“于诸境上心不染着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或者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的时候,心不染着境界,同明镜,境来则现,境去则无。何为无相?《六祖坛经》说:“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实相无相,但实相也并非离开万物,别有所指,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于相,透过诸相,始能通达法性。

何为无住?《坛经》释曰:“念念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是心为境所缚,倘不住于境,则解脱也。所以般若思想以无住心,为修行的要领。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慧能 - []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慧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