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慧能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

慧能 - []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 "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余。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翻译文

我将母亲安顿,立刻辞别母亲上路,不到三十多,便到了黄梅,拜见了五祖。五祖问我:“你是哪里人?来这儿想得到什么?”我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远道而来拜见您,只想成佛,不想得到别的什么东西。”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么能成佛呢?”我说:“人虽然分南方人和北方人,佛性却不分南北的,獦獠的肉身也许与和尚您有所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异呢?”五祖想和我更作深谈,但看见徒弟们老围在旁边,就让我随众人一起在寺里劳作。我说:“慧能有话启禀和尚,弟子从心里经常产智慧,能不离开自身所有的佛性,就是在耕种福田,不知道和尚还让我做什么活计?”五祖说:“这个獦獠根性很敏捷呀。你不要再说了,到槽厂里干活去吧。”我退到后院,有一个行者,分派我劈柴、踏碓舂米,这样一直干了八个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拼音版/注音版

liù zǔ tán jīng xíng yóu dì sān jié。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

huì néng。

慧能。

huì néng ān zhì mǔ bì,

惠能安置母毕,

jí biàn cí wéi,

即便辞违,

bù jīng sān shí yú rì,

不经三十余日,

biàn zhì huáng méi,

便至黄梅,

lǐ bài wǔ zǔ。

礼拜五祖。

zǔ wèn yuē rǔ hé fāng rén yù qiú hé wù huì néng duì yuē dì zǐ shì lǐng nán xīn zhōu bǎi xìng,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 "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

yuǎn lái lǐ shī,

远来礼师,

wéi qiú zuò fú,

惟求作佛,

bù qiú yú wù。

不求余物。

zǔ yán rǔ shì lǐng nán rén,

" 祖言:"汝是岭南人,

yòu shì gé liáo,

又是獦獠,

ruò wéi kān zuò fú huì néng yuē rén suī yǒu nán běi,

若为堪作佛?"惠能曰: "人虽有南北,

fó xìng běn wú nán běi gé liáo shēn yǔ hé shàng bù tóng,

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

fó xìng yǒu hé chā bié wǔ zǔ gèng yù yǔ yǔ,

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

qiě jiàn tú zhòng zǒng zài zuǒ yòu,

且见徒众总在左右,

nǎi lìng suí zhòng zuò wù。

乃令随众作务。

huì néng yuē huì néng qǐ hé shàng,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

dì zǐ zì xīn cháng shēng zhì huì,

弟子自心常生智慧,

bù lí zì xìng,

不离自性,

jí shì fú tián。

即是福田。

wèi shěn hé shàng jiào zuò hé wù zǔ yún zhè gé liáo,

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

gēn xìng dà lì rǔ gèng wù yán,

根性大利!汝更勿言,

zhe cáo chǎng qù。

著槽厂去。

huì néng tuì zhì hòu yuàn,

"惠能退至后院,

yǒu yī xíng zhě,

有一行者,

chà huì néng pò chái tà duì,

差惠能破柴踏碓,

jīng bā yuè yú。

经八月余。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注释

獦獠:音同“葛僚”,是当时对携犬行猎为的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可能当时慧能的穿戴像少数民族。

和尚:梵语音译,尚也写作上,本是印度称老师的俗语,中国佛教中是对僧人的尊称,泛化后则指出家的佛教徒,尊义渐减。

作务:干活,劳动。

福田:像种田会有收获,信佛教行善事也会有福报,故称福田。

根性大利:教讲究慧根,即心性中有信佛的因子,大利指领悟很快,这是赞美语。

行者:方丈的侍者,也指游方僧人,这里指寺院内管理杂务的僧人。

踏碓:碓是过去舂米的器具,一般为石制,配有杠杆原理的木槌,用脚踩木槌将稻碾为米,故叫踏碓。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赏析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一:“佛法不二”思想。

《六祖坛经》中记载,“为是二法(指禅定与解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寒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不灭,性相,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很明显,惠能佛法不二说法是佛家之心性一元论,道家之道一元论、气功之气一元论的另一个说法,慧能佛法不二的说法其实归根于道,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禅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学的影响。而且方东美先还从“格义学”角度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论证了中国佛学在形成阶段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二:自修自悟“顿悟成佛”。

“自修自悟”是惠能修禅基本原则,《六祖坛经》指出“善知识,见性自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惠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础上的。

《六祖坛经》还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惠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础上并不排斥“外善知识”的“示导作用”。

《六祖坛经》又指出“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自悟情种,菩提果自成”。惠能的自悟自修说明了他自力更的主张及揭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里,佛那到底是什么,惠能通过自悟则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一种直觉的辩证法。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看净说;惠能的顿见本性说等。其中,惠能的顿见本性说则最有代表性。惠能以众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惠能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六祖坛经》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之体现。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三:“不立文字”。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之渊源是释迦牟尼的“拈微笑”的典故。惠能南宗的“不立文字”之本意并非完全主张不要文字,也不仅仅是教导弟子们在学习经教时不执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遮蔽,努力去把握语言文字后所蕴含的真理。

《六祖坛经》指出“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超常、广大智慧的人,听到人讲说《金刚经》的话,就立即明白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知道了人的本性之中具有般若的智慧,自己还能用此智慧观察审视,所以也就不一定要借助文字。这种说法很现实。功在自然有,悟在无意,禅悟不应当受文字束缚。

惠能高举“不立文字”的旗帜,主要从下三方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变革:

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四:“三无”思想。

“三无”思想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把其视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坛经》进入《定慧品》,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念?《六祖坛经》的解释是:“于诸境上心不染着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或者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的时候,心不染着境界,同明镜,境来则现,境去则无。何为无相?《六祖坛经》说:“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实相无相,但实相也并非离开万物,别有所指,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于相,透过诸相,始能通达法性。

何为无住?《坛经》释曰:“念念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是心为境所缚,倘不住于境,则解脱也。所以般若思想以无住心,为修行的要领。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慧能 - []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三节|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慧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