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七节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慧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馀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七节翻译文
又过了两天,寺院中一个小童,从碓房门前经过,一边走一边唱诵神秀的偈语。慧能一听,就知道这篇偈子没有认识佛的本性,虽然我并没有接受过谁的教导,但早已懂了这首偈语的大意,就问小童说:“你念诵的是什么偈子?”童子回答说:“你这獦獠哪儿知道,大师说:世人最大的事是生死问题,想要把衣钵法教传承下去,让众门人都作偈语给他看,如果能觉悟大意,就把衣钵法教传给他,作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在南边廊壁上写了这篇揭示万物无相的偈语,大师让众人都来唱诵,按照这篇偈子来修持,以免堕落三恶道,照这篇偈子修持,可以获得大好处。”慧能说:“我也要念诵这篇偈语,好结下辈子的佛缘。上人,我在这儿踏碓舂米已经八个多月了,从来没有到前面法堂去过,希望上人能引导我到偈语前礼拜。”童子就引导我到偈语前礼拜。我又说:“慧能不识字,请上人给我念一念。”这时正好有一个信佛的江州别驾官,姓张,名叫日用的在旁边,就高声朗诵这篇偈语给我听。慧能听了以后,就说:“我也有了一篇偈子,希望别驾替我写到壁上。”别驾说:“你也能作偈语?这种事可是少有。”慧能向别驾说:“要想学最高的智慧,就不能轻视初学的人。最下等的人也许有最上等的智慧,最上等的人也许会埋没智慧。如果轻视初学的人,就有无限大的罪过。”别驾说:“你念你的偈子吧,我替你写。但如果你将来得到佛法,首先要超度我,可别忘了我这句话。”慧能就念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别驾把偈子写在廊壁上,众门徒看了都很吃惊,没有不感叹的,互相说:“真稀奇呀!看来不能以貌取人,他来的时间还不长,怎么就成了肉身菩萨了!”五祖看到众人吃惊奇怪,恐怕有人会伤害我,就用鞋把偈子擦掉,说:“这篇偈语也没有觉悟到佛性。”大家信以为真。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七节拼音版/注音版
liù zǔ tán jīng xíng yóu dì qī jié。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七节。
huì néng。
慧能。
fù liǎng rì,
复两日,
yǒu yī tóng zǐ,
有一童子,
yú duì fāng guò,
于碓坊过,
chàng sòng qí jì,
唱诵其偈,
huì néng yī wén,
慧能一闻,
biàn zhī cǐ jì wèi jiàn běn xìng,
便知此偈未见本性,
suī wèi méng jiào shòu,
虽未蒙教授,
zǎo shí dà yì,
早识大意,
suì wèn tóng zǐ yuē sòng zhě hé jì tóng zǐ yuē ěr zhè gé liáo bù zhī,
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
dà shī yán shì rén shēng sǐ shì dà,
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
yù de chuán fù yī fǎ,
欲得传付衣法,
lìng mén rén zuò jì lái kàn,
令门人作偈来看,
ruò wù dà yì,
若悟大意,
jí fù yī fǎ,
即付衣法,
wèi dì liù zǔ。
为第六祖。
shén xiù shàng zuò yú nán láng bì shàng shū wú xiāng jì,
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
dà shī lìng rén jiē sòng,
大师令人皆诵,
yī cǐ jì xiū,
依此偈修,
miǎn duò è dào,
免堕恶道,
yī cǐ jì xiū,
依此偈修,
yǒu dà lì yì。
有大利益。
huì néng yuē wǒ yì yào sòng cǐ,
”慧能曰:“我亦要诵此,
jié lái shēng yuán。
结来生缘。
shàng rén,
上人,
wǒ cǐ tà duì bā gè yú yuè,
我此踏碓八个馀月,
wèi zēng xíng dào táng qián,
未曾行到堂前,
wàng shàng rén yǐn zhì jì qián lǐ bài。
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tóng zǐ yǐn zhì jì qián lǐ bài。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
huì néng yuē huì néng bù shí zì,
慧能曰:“慧能不识字,
qǐng shàng rén wéi dú。
请上人为读。
shí yǒu jiāng zhōu bié jià,
”时有江州别驾,
xìng zhāng míng rì yòng,
姓张名日用,
biàn gāo shēng dú。
便高声读。
huì néng wén yǐ,
慧能闻已,
suì yán yì yǒu yī jì,
遂言:“亦有一偈,
wàng bié jià wèi shū。
望别驾为书。
bié jià yán rǔ yì zuò jì qí shì xī yǒu。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huì néng xiàng bié jià yán yù xué wú shàng pú tí,
”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
bù kě qīng yú chū xué,
不可轻于初学,
xià xià rén yǒu shàng shàng zhì,
下下人有上上智,
shàng shàng rén yǒu méi yì zhì。
上上人有没意智。
ruò qīng rén,
若轻人,
jí yǒu wú liàng wú biān zuì。
即有无量无边罪。
bié jià yán rǔ dàn sòng jì,
”别驾言:“汝但诵偈,
wú wèi rǔ shū,
吾为汝书,
rǔ ruò dé fǎ,
汝若得法,
xiān xū dù wú,
先须度吾,
wù wàng cǐ yán。
勿忘此言。
huì néng jì yuē pú tí běn wú shù,
”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
míng jìng yì fēi tái。
明镜亦非台。
běn lái wú yī wù,
本来无一物,
hé chǔ rě chén āi shū cǐ jì yǐ,
何处惹尘埃?书此偈已,
tú zhòng zǒng jīng,
徒众总惊,
wú bù jiē yà。
无不嗟讶。
gè xiāng wèi yán qí zāi bù dé yǐ mào qǔ rén,
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
hé dé duō shí shǐ tā ròu shēn pú sà。
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zǔ jiàn zhòng rén jīng guài,
”祖见众人惊怪,
kǒng rén sǔn hài,
恐人损害,
suì jiāng xié cā le jì,
遂将鞋擦了偈,
yuē yì wèi jiàn xìng。
曰:“亦未见性。
zhòng yǐ wéi rán。
”众以为然。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七节注释
童子:还没有正式出家的少年,或小沙弥一类。
上人:本是对德行高者的尊称,这里慧能用以称呼童子,是表示格外尊重的意思。
别驾:官名,刺史的佐僚。
肉身菩萨:虽然还是父母给予的肉身,但在精神上已经达到了菩萨的境界。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七节赏析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一:“佛法不二”思想。
《六祖坛经》中记载,“为是二法(指禅定与解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寒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很明显,惠能佛法不二说法是佛家之心性一元论,道家之道一元论、气功之气一元论的另一个说法,慧能佛法不二的说法其实归根于道,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禅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学的影响。而且方东美先生还从“格义学”角度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论证了中国佛学在形成阶段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二:自修自悟“顿悟成佛”。
“自修自悟”是惠能修禅基本原则,《六祖坛经》指出“善知识,见性自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惠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础上的。
《六祖坛经》还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惠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础上并不排斥“外善知识”的“示导作用”。
《六祖坛经》又指出“心地含情种,法雨即生花,自悟花情种,菩提果自成”。惠能的自悟自修说明了他自力更生的主张及揭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里,佛那到底是什么,惠能通过自悟则认为,通过“顿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谓成佛实际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中国禅强调自性是佛。
禅宗开创了通过禅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或者可以说一种直觉的辩证法。其中主要有菩提达摩的直觉真性说;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的“念心”、“守心”直觉方式;神秀的佛尘看净说;惠能的顿见本性说等。其中,惠能的顿见本性说则最有代表性。惠能以众生本性为般若直觉的直接对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顿见本性”的直觉思维特点。惠能明确地把“本性即佛”作为“顿悟成佛”的理论出发点。他说:“本性是佛性,离性无别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惠能佛性说的特点在于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径通过“内求于心”,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而《六祖坛经》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灵感之体现。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三:“不立文字”。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之渊源是释迦牟尼的“拈花微笑”的典故。惠能南宗的“不立文字”之本意并非完全主张不要文字,也不仅仅是教导弟子们在学习经教时不执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遮蔽,努力去把握语言文字后面所蕴含的真理。
《六祖坛经》指出“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超常、广大智慧的人,听到人讲说《金刚经》的话,就立即明白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知道了人的本性之中具有般若的智慧,自己还能用此智慧观察审视,所以也就不一定要借助文字。这种说法很现实。功在自然有,悟在无意生,禅悟不应当受文字束缚。
惠能高举“不立文字”的旗帜,主要从如下三方面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变革:
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生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生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六祖坛经》禅学思想之四:“三无”思想。
“三无”思想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把其视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坛经》进入《定慧品》,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念?《六祖坛经》的解释是:“于诸境上心不染着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或者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的时候,心不染着境界,如同明镜,境来则现,境去则无。何为无相?《六祖坛经》说:“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实相无相,但实相也并非离开万物,别有所指,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于相,透过诸相,始能通达法性。
何为无住?《坛经》释曰:“念念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是心为境所缚,倘不住于境,则解脱也。所以般若思想以无住生心,为修行的要领。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