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可楼记_原文_翻译-高攀龙

发布时间:2011-02-05 栏目:专题 投稿:深情的白昼

原文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1。楼可方丈2,窗疏四辟3。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4,西则九龙峙焉5。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6:“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7,于水有悠然之旨焉8,可以被风之爽9,可以负日之暄10,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11,优哉游哉12,可以卒岁矣13!”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曩吾少时14,慨然欲游五岳名山15,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16,托而栖焉17。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18,观览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19,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20,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21,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22,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23,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也24。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

解释/注释/译文

为亭台楼阁作记,在高攀龙之前,早有佳构。即以明代为例,刘基的《苦斋记》、宋濂的《阅江楼记》就颇具特色;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更是精美而真挚感人。高攀龙这篇《可楼记》却异乎前人,名曰“记”,实则重在“议”,即只是平平略记其楼之建构和登望之乐,而把主旨和重心放在“可”与“不可”、“足”与“不足”的哲理与感叹上。
文章开篇用一个自然段写自己为什么名其楼为“可楼”,虽记述了四面开窗,登望湖山景色而静穆悠远、优游自得心态但在全篇中,它却只是为议论蓄势,有如放矢前的张弓。按常理推之,接下来作者当就可与不可展开题旨了,然而文章又故作迁回,写了一小段自己年轻时所理想的“可”,以及观览祖国名胜后“无足可吾意”的“不可”。二者对举,似乎又否了第一自然段说的“可”和年轻时企望的“可”。从文气上看,似乎仍是引而不发;从逻辑和内蕴上看,这一段却是作进一步的铺垫,并迂回曲达,摆出了“不可”与“可”这矛盾和作者的疑惑心理。当然这样写正反映了作者经历、人格和他所处明末社会环境的真实情感和心路历程,但在写法上,也避免了平庸和浅露。
第三自然段,既是文章的高潮所在,也是作作记的主旨所在。以传统的观念言之,“知足不辱”、“知足常乐”,而今人不知足,虽所得“止于一饱”,所安“止几席之地”,仍要“极力以营其口腹”、“极力以营居处”凡此种种,既是对现实的影射,也是对传统观念的怀疑,更是对人生和处世哲理的探索。虽然高攀龙明言这种“不足”产生的“不可”是“人之大患”,并表明“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但明白人看来,其中隐含着作者的不平、愤与不记个人得失的操守。他的不论穷达而主持正义,他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精神于此文之中亦可窥其一斑。
一般来说,明代散文总体说来,前期沉寂,貌岸然而无生气。其后,文派纷起,但又复古、拟古,散文创作颇多优孟冠,不能“自为其言”。到隆庆、万历之际,企图摆脱古人束缚而要求“直抒胸臆,唐宋派也提出了写“新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的主张,公安派还倡导“独抒性灵”。高攀龙虽不以文名,但他顺应潮流,写出这种简洁而有自己见解的,有含蓄特色的散文,是难能可贵的。
我天性疏放不拘,忍受不了羁绊与束缚,不幸又有着与东坡和半山一样的嗜好。每当闭门在家呆一天,就会觉得像坐在火炉上一样全身不自在。所以,即使是在霜天黑月这样的天气里,面对纷乱庞杂的事务时,我的心也是无时无刻地做客于山水之间。自从我病愈之后,住在无锡,几乎没有客人来访,读书成了每天惟一所做的事。然而,浅易好懂的不值得看,艰深难解的又不能使人心意爽快。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杂剧等令人心意畅快的书,又已经再熟悉不过而不想读了,再说大病初愈之人,能有多少精神和眼力去认真勤勉地长久握着一部书?邻居朱生,是个擅长说书的人,他说书和世俗的说法很不一样,听了令人心脾健旺,精神大增。所以,看书之余,我就会请朱生来做客,他总是娓娓道来,一副连续不倦的样子,听久了也觉得厌倦。
我对方子公说,现在天气暖和,是登临山水的最佳时节,而此处离惠山又最近。于是,找来一叶小舟,带着我的儿子开一起出发了。温茶的器具还没热,我们已经到了山下。山中的僧房构造精致,迂回曲折,幽远像深洞。远望山顶的秋声阁,景色极佳。昏沉的精神、郁结的心情,一时间都烟消云散了。流连于阁中,住了两夜才回去。现在才知道使病痊愈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山水之游。于是游览西湖的兴致,愈发强烈了。

相关推荐:

刘馥传_原文_翻译-陈寿

谯周传_原文_翻译-陈寿

韩文公_原文_翻译-沈括

金国凤传_原文_翻译-朱由检

《清史稿·向荣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