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湖心泛月记_原文_翻译-林纾

发布时间:2011-02-06 栏目:专题 投稿:飘逸的草莓

原文

杭人佞佛1,以六月十九日为佛诞2。先一日,阖城3士女皆夜出,进香于三竺4诸寺,有司5不能禁,留涌金门6待之。余食既7,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亦出城荡舟为湖游。霞轩能洞箫,遂以箫从。月上吴山8,雾霭溟蒙,截然划湖之半9。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洞箫于中10流发声。声微细,受风若咽,而凄悄哀怨。湖山触之,仿佛若中秋气。雾消,月中湖水纯碧,舟沿白堤11止焉。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入柳阴中。堤柳蓊12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霞轩著白袷13衫,立月中,凉蝉触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画船经堤下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诒孙顾余:“此赤壁之续14也。“余读东坡《夜泛西湖五绝句》15,景物凄黯。忆南宋以前,湖面尚萧寥,恨赤壁之箫16,弗集于此。然则今夜之游,余固未袭东坡耳。夫以湖山遭幽人踪迹,往往而类,安知百余年后,不有袭我者?宁17能责之袭东坡也?天明入城,二生趣18余急为之记。

解释/注释/译文

这篇散文开头一节先写杭州人佞佛,于佛诞日的前一天“阖城士女皆夜出,进香于三竺诸寺”,其盛况至于“有司不能禁”,还得“留涌金门待之”。但在这种世俗的氛围中,作者却不但不随波逐流,反而别出心裁,携陈氏二生去月夜游湖,这种雅趣本身就和世俗佞佛的痴迷形成鲜明的对照,更何况游湖时又更“以箫从”,其超尘脱俗的气骨就更可见一斑了。中间一节是全文的主体。作者依次写出游湖的行踪和湖上景物的变幻。先写景:月上吴山,雾霭迷漫,笼罩着半个湖面。因为有雾霭,所以画船灯火明灭,依稀可见,而偌大一个湖面上,却又只有六、七处,足见和三竺诺寺进香盛况相比,这一方天地何等清静,而纷纷扰扰的尘世中幽人雅士又是何等的少见。写景之后继而写声。弥漫的雾气可隔开游船灯火,而哀怨的洞箫声义更增添了这种凄婉的气氛,在宽阔空旷的湖面上吹箫,本来就显得细微,更加上风的影响,飘散开来,平白就增加了一种哀婉的情调,一如苏轼泛舟赤壁时那箫声一样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尤为“凄悄哀怨”,以至那湖山也似乎有了灵性,有了感触,从中体味到那已然临近的秋天肃杀凄清的气氛。或许是这种情景使游入感到过于幽清凄凉,或许是月下西湖景物新的变幻使作者更倍感月华的皎洁,他们弃舟登岸,这时雾霭散尽,湖水一片碧绿,霞轩吹箫,背月而行,步入蓊郁的柳荫之中,柳荫浓密处一片黑影,柳断处乃得见月。霞轩又是穿着一件白袷衫,立于如水如银的月华里,伴着呜呜的箫声,宁静、清新,色彩分明,洁净如洗,实在是一片神化了的境界,人也罢,柳也罢,乃至这袅袅的洞箫声也罢,似乎都融入了这一片溶溶的月色里。这意境、这箫声感染了万事万物,大自然的一切都带着自己的灵性宋和这神妙的境界相融合,于是“凉蝉触箫,警而群噪”;于是“夜景澄澈,画船经堤下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于是,雾蔼溟濛时那种凄迷,湖上听箫时的那种哀婉,都在寥瞬空阔的神化了的境界中消融,大自然的一切都在无边的月华中变得和谐和安详。在这片天地里,足可使人澡涤心胸,脱却尘俗,步入物我相忘的境界,感受到苏轼泛舟赤壁时那种超然物外的自得心境。这节文字,静动相映,声色俱备,不止有老庄的旷达,更有禅宗的解脱与感悟,或许正因为如此,它才会使入感受到沁香浥露的愉悦。
最后一节是作者的议论,或许是因为有月、有箫,有一种如同赤壁之游那样的环境气氛,所以二生之一的陈诒孙会认为这次西湖泛月当可视作“赤壁之续”。但作者不这样看,他想起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所写的当时西湖景物,推测苏轼那次游湖,不但“湖面尚萧寥”,更无箫鼓的愉悦。苏轼之忘情在赤壁而不在西湖。而自己这次游西湖,赏月华、品箫声,正是综二者之长,所以“今夜之游,余固未袭东坡也。”但二者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那就是“湖山遭幽人踪迹,往往而类”,所以“安知百年之后,不有袭我者”。这节文字,徐缓从容,不但增强了全文婉曲的美感,更使人从比较中进一步体味出上述境界的优美,合赤壁之乐和西湖之美为一体,其赏心悦目过苏轼远甚。作者湖山幽人的襟怀大概会令苏轼也为之艳羡。
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景,但纯粹描绘自然景观的仅寥寥二十多字,作者不吝笔墨突出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自然的清凉为夜游者所感奠定了基调,而人的活动又强化了这种清凉。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月下吹箫这个镜头上,抓住陈霞轩月下吹箫作详细的描述,将西湖月夜的空明澄澈、凄清冷寂渲染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凄凉哀怨的气氛。而这种气氛与自然景观的清凉和谐一致。这里,人与自然已融成一体。湖上的清冷与进香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月色、雾霭、船火、箫声,组成了一幅凄悄秀美的画图,情趣盎然,虽无诗的韵律,却有诗的意境。体现了林氏散文融情入景、清新如画的特色。
注释
①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
②保叔塔:应作“保俶塔”,在西湖边的山上。
③昭庆:和下文的净寺都是西湖的寺庙名。
④棹: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
⑤娥:美女的黛眉。
⑥酣:尽兴,痛快。
⑦东阿王:即三国魏国的曹植,曾封东阿王。民间传说曹植年幼时,曾受到哥哥曹丕的皇后甄氏的照料,因此彼此很有感情,后来甄氏早逝,曹植得到了甄氏的一个枕头作为纪念,当天晚上,曹植在洛水的船上在梦中与甄氏重逢,醒后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纪念,这就是著名的《感甄赋》,后改名为《洛神赋》。而甄氏也因此被尊为洛神。
⑧毕:结束。
⑨突兀:高耸的样子
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颜面,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相关推荐:

能令公少年行_原文_翻译-龚自珍

梁仲用默斋说_原文_翻译-王守仁

叶嘉传_原文_翻译-苏轼

田登为郡守_原文_翻译-无名氏

《相剑者》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