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周人不遇_原文_翻译-无名氏

发布时间:2011-02-09 栏目:专题 投稿:壮观的香氛

原文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仕宦有时,不可求也。

解释/注释/译文

注释
仕:谋求官位。
数:几次,多次。
遇:遇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赏识(知遇之恩)。
或:有的
时:时机,机会。
就:古今异义,都是动词,都解释为“完成”“实现”。
伤:感伤。
是以:即“以是”,因此。是:此。
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人君:国君,皇帝。
更:变动。
周:今洛阳一带。
尝:曾经。
涂:通“途”,道路。
何为:为什么
是以:因此
译文
过去周朝有个人,(一生)多次求官没有得到君主赏识,(直到)年老鬓发斑白,(这天)在路上哭泣。有人问道:“您为什么哭泣呢?”他回答说:“我几次谋官都得不到赏识。现在自己伤心已经年迈,失去机会了,因此伤心地落泪。”那人又问:“您为什么一次都得不到赏识呢?”他回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赏识,未能做官。”(入朝)为官讲究机遇,不可以过于强求。
注释
杨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亡:指丢失,失去。
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率:率领,带领。
党:亲属。
竖:童仆,小仆人。
歧:岔路。
奚:疑问代词,何,哪里,为什么。
反:通“返”,返回,回来。
戚然:忧伤的样子。然:......的样子。
竟日:终日,整天。
既:已经。
损:失去,损失。
众:众多。
嘻:叹词,“呵,哈”。
焉:语气词,“吗”。
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既反:已经返回
率其党:带领他的亲属
译文
杨子的邻居跑掉了一只羊。那位邻居率领家人去追赶,又来请杨子的童仆去帮着追寻。 杨子说:“嘻!丢失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寻?”邻居说:“这里岔路太多。” 邻人回来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说:“找不到了。”杨子问:“怎么跑掉的?”邻人说:“岔路之中又分岔路,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里去了,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神色骤然变了,半天不说话,一天不见笑容。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却使您不苟言笑,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 (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
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去谒见杨子,心都子问杨子说:“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求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他们说:‘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
杨子回答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带粮食向他学泅渡的人成群结队,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本来是学泅水的,而不是来学溺死的,而获利与受害这样截然相反,你认为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
出来后,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这样迂回,老师又回答得这样怪僻呢,我越听越糊了。”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是老师的大弟子,学习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相关推荐:

姚长子墓志铭_原文_翻译-张岱

东坡食汤饼_原文_翻译-陆游

陈康伯传_原文_翻译-脱脱

吴讷为官清廉_原文_翻译-无名氏

百龄传_原文_翻译-赵尔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