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哀盐船文_原文_翻译-汪中

发布时间:2011-02-16 栏目:专题 投稿:自觉的画笔

原文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列樯蔽空[8],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一夕并命,郁为枯腊,烈烈厄运,可不悲邪!于时玄冥告成[11],万物休息。穷阴涸凝[12],寒威凛栗。黑眚拔来[13],阳光西匿。群饱方嬉,歌咢宴食[14]。死气交缠,视面惟墨[15]。夜漏始下[16],惊飙勃发[17]。万窍怒号[18],地脉荡决[19]。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摩木自生[20],星星如血[21],炎光一灼,百舫尽赤。青烟睒睒[22],熛若沃雪[23]。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24]。始连楫以下碇[25],乃焚如以俱没[26]。跳踯火中,明见毛发。痛謈田田[27],狂呼气竭。转侧张皇[28],生涂未绝[29]。倏阳焰之腾高[30],鼓腥风而一吷[31]。洎埃雾之重开[32],遂声销而形灭[33]。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发冤气之焄蒿[34],合游氛而障日[35]。行当午而迷方[36],扬沙砾之嫖疾[37]。衣缯败絮[38],墨查炭屑[39],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40]。旋入雷渊[41],并为波臣[42]。又或择音无门[43],投身急濑[44],知蹈水之必濡[45],犹入险而思济[46]。挟惊浪以雷奔,势若隮而终坠[47]。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积哀怨于灵台[48],乘精爽而为厉[49]。出寒流以浃辰[50],目睊睊而犹视[51]。知天属之来抚[52],慭流血以盈眦[53]。诉强死之悲心[54],口不言而以意[55]。若其焚剥支离[56],漫漶莫别[57]。圜者如圈[58],破者如玦[59]。积埃填窍[60],攦指失节[61]。嗟狸首之残形[62],聚谁何而同穴[63]!收然灰之一抔[64],辨焚余之白骨。呜呼,哀哉!且夫众生乘化[65],是云天常。妻孥环之[66],气绝寝床。以死卫上[67],用登明堂[68]。离而不惩[69],祀为国殇[70]。兹也无名,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游魂不归,居人心绝[71]。麦饭壶浆[72],临江呜咽。日堕天昏,凄凄鬼语。守哭迍邅[73],心期冥遇。惟血嗣之相依[74],尚腾哀而属路[75]。或举族之沉波,终狐祥而无主[76]。悲夫!丛冢有坎[77],泰厉有祀[78]。强饮强食,冯其气类[79]。尚群游之乐[80],而无为妖祟!人逢其凶也邪?天降其酷也邪?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

解释/注释/译文

此文的艺术特点包括:
(1)叙事生动,描写细致。文章描述失火情状,一面以时间先后为主轴,统率整个事件的描写次序;一面又从失火时的环境、氛围、船民垂死挣扎及死后形骸枯焦的各种凄惨景象展开,多方面地再现出当时火焰冲天、烟雾迷漫、群声嘶号、焦尸浮江的惨况;描绘逼真,设喻贴切,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情感流走,控纵自如。此文通篇流贯着哀矜痛苦的悲悯之情,这与作者能熟练运用骈文的艺术技巧密不可分。首先是承继了六朝骈文长于抒情、善于夸饰的特点,讲究对偶和用韵增强了文章的咏唱情味和声调之美,更显凄楚动人;其次是把用典、藻采化解在对场面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中,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3)运笔圆活,富于辞采。此文既有全景的鸟瞰,又有局部的刻划;描写之中情感洋溢,叙事之末归于议论,笔法灵活,气脉贯通,一洗传统骈文板重、粘滞之弊。此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既有骈文句式整齐、音律和谐的优点,又骈散兼行,挥洒自如,似信笔写成,故语言典雅而不失其自然,工整而不失其生动。
王念孙在《述学》序中评价说:“至其为文……当世所最称颂者:《哀盐船文》……盖其贯穿于经史诸子之书,而流衍于豪素,揆厥所元,抑亦酝酿者厚矣。”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卷四中评价说:“汪中的骈文所以特出于当世,不仅在于他的有学和词采,更重要的在于他有真实的思想感情。他的每一篇作品,都不是率意而为,也不是无所为而为,而是经过长期的准备酝酿,发抒其不得不言的产物。他的骈文,确实如刘台拱《遗诗题辞》所说的‘钩贯经史,熔铸汉唐,阔丽渊雅,卓然自成一家’。”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熙宁元年(1068年),新即位的宋神宗问王安石:“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王安石答:“以择术为始。”熙宁二年,宋神宗问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翰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说他:“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一次宋神宗和文彦博讨论变法之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相关推荐:

登泰山记_原文_翻译-姚鼐

王铎传_原文_翻译-欧阳修

自护其短_原文_翻译-无名氏

《勉谕儿辈》原文及翻译

《胡应炎传》原文及翻译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