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王瞻传_原文_翻译-姚思廉

发布时间:2011-02-23 栏目:专题 投稿:寒冷的柠檬

原文

王瞻,字思范,琅邪临沂人,宋太保弘从孙也。祖柳,光禄大夫、东亭侯。父猷,廷尉卿。瞻年数岁,尝从师受业,时有伎经其门,同学皆出观,瞻独不视,习诵如初,从父尚书仆射僧达闻而异之,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及长,颇折节有士操,涉猎书记,于棋射尤善。起家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顷之,出为鄱阳内史,秩满,授太子中舍人。又为齐南海王友,寻转司徒竟陵王从事中郎,王甚相宾礼。南海王为护军将军,瞻为长史。又出补徐州别驾从事史,迁骠骑将军王晏长史。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时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作乱,路经晋陵,郡民多附敬则。军败,台军讨贼党,瞻言于朝曰:“愚人易动,不足穷法。”明帝许之,所全活者万数。征拜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霸府开,以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领录事。梁台建,为侍中,迁左民尚书,俄转吏部尚书。瞻性率亮,居选部,所举多行其意。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谥康侯。子长玄,著作佐郎,早卒。

解释/注释/译文

王瞻,字思范,是琅邪郡临沂县人,是宋朝太保王弘的堂孙。祖父王柳,担任光禄大夫、东亭侯。父亲王猷,担任廷尉卿。王瞻几岁时,曾拜师读书,当时有艺人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王瞻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伯父尚书仆射王僧达听说后就另眼看待他,对王瞻的父亲说:“我们家族不衰微,希望就寄托在这孩子身上了。”王瞻十二岁,为父亲服丧,以孝道闻名。服丧期满,继承爵位东亭侯。王瞻年幼时轻浮刻薄,喜好放纵游玩,被乡里人憎恶。等到(王瞻)成人,便强自克制而有读书人的操守,涉猎书籍、奏记,对下棋射箭尤为擅长。王瞻出仕为著作佐郎,屡经升迁为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不久,王瞻出京任鄱阳内史,任职期满,授任太子中舍人。王瞻又是齐南海王的朋友,不久改任司徒竞陵王从事中郎,竞陵王对他十分尊敬。南海王担任护军将军,王瞻任长史。王瞻又出京补任徐州别驾从事史,调任骠骑将军王晏的长史。王晏被杀,王瞻出京任晋陵太守。王瞻廉洁行政,妻子儿女也不能免除饥寒。当时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途经晋陵,郡中民众很多人依附王敬则。后军队失败,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王瞻上报朝廷说:“愚蠢的人容易骚动,不值得追根求源去处治。”明帝准许他的意见,所保全的人以万计数。朝廷征召王瞻为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的藩王府邸设立,任命王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兼任录事参军。梁朝台阁建立,王瞻任侍中,调任左民尚书,不久改任吏部尚书。王瞻性格正直,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所推举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高祖经常称说王瞻有三种技术,就是射击、下棋、饮酒。不久加授王瞻左军将军,因患病没有就任,仍旧担任侍中,兼骁骑将军,没有就任,就去世了,时年四十九岁。谥号为康侯。儿子王长玄,担任著作佐郎,早早去世。
何胤,字子季。八岁的时候,他为父母亲守丧,像成人一样因哀痛而毁伤了身体。长大成人之后,他爱好学习。拜沛国刘献为师,学习《易》及《礼记》《毛诗》;又进钟山定林寺学习佛经。这些东西他都学得精通。但是他随任情性,不拘小节,当时没有人了解他,只有刘献和汝南周颙深深器重他,认为他是奇才。何胤初仕任齐秘书郎,迁任太子舍人。出京任建安太守,他施政讲究恩德信义,百姓不忍心欺骗他。每逢伏日腊日,何胤都把关押的囚犯放回家,这些囚犯也都如期返回,没有一个乘机逃跑。何胤入京任尚书三公郎,还未受任,又迁任司徒主簿。何胤注解《易》,又解说《礼记》,解说的文句就写在原书书卷的背面,因此称为《礼记隐义》。永明十年,何胤迁任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为国子祭酒。郁林王继位为帝,何胤因为是皇后的亲族,所以很受亲宠优待。又积功迁任左民尚书。何胤虽然富贵显赫,但他却常有辞官退隐之心。建武初年,他已在郊外建了座房子,称之为小山,他常常和士林友人在建造的房子里栖游。到这时,何胤就卖掉了自己的宅院,想归隐东山。还没开始筹办,何胤就听说谢朏被免去吴兴郡太守之职后并不回京,他担心谢朏抢先隐居东山,于是就上表辞职,不等朝廷回复就擅自离京。明帝十分生气,命御史中丞袁昂上表启奏收捕何胤,不久,又下诏准许辞职。何胤认为会稽的山灵妙神奇,就去那儿游览,住在若邪山云门寺。永元年间,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太子詹事,都不赴任。高祖藩王府建立,选拔何胤任军谋祭酒。何胤不肯到王府任职。高祖登上帝位,下诏任命何胤为特进、右光禄大夫,他也不去就职。高祖又下命令赐给何胤白衣尚书的封号,领取尚书俸禄,何胤坚决拒绝。高祖又命令从山阴库中每月供给何胤五万钱,何胤又不肯接受。高祖于是派何子朗、孔寿等六人到东山何胤处去学习。太守衡阳王萧元简对何胤十分尊崇,以礼相待,每月都常常驾车去何胤家,和他整天谈论。何胤因为若邪山地势狭隘,容不下学生,于是迁往秦望山。何胤家几代人寿命都不长,只有他祖父何尚之活到七十二岁。何胤年纪到了七十二岁时,就离开秦望山,迁移到吴,他作了一首《别山诗》,言辞十分凄怆哀伤。到吴之后,何胤在虎丘西寺讲论经学,学生们又都跟随他学习,东部地方长官往来途中经过吴,个个都要到寺中听何胤讲经。中大通三年,何胤去世,死时八十六岁。

相关推荐:

吕太后本纪_原文_翻译-司马迁

任末好学_原文_翻译-无名氏

王沛传_原文_翻译-欧阳修

《邹容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董文炳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