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媭砧课诵图》序原文及翻译
王拯
原文《媭砧课诵图》者,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不能来就弟养。今姑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阻于远行。拯自始官日,畜志南归,以迄于今,颠顿荒忽,琐屑自牵,以不得遂其志。
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日惴惴于奄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自二十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为图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庶免其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为之图者,陈君名铄,为余丁酉同岁生也。
译文《媭砧课诵图》,是我王拯在京城任职时候请人所画。我在京城任官时,嫁给刘氏的姐姐在男家奉养她年老的婆婆,不能前来京城接受弟弟的供养。现在她婆婆去世了,姐姐又到广州去依靠嫁给宁氏的二姐处寄居饮食度日,这样来京城又受阻于远途难行。我从开始做官时就立志向回归南方,然而到现在,颠沛困顿、神情恍惚,因而不能实现自己的心志。
追忆从七岁时母亲去世,就来依靠姐姐。姐姐恰巧刚刚守寡,再丧失了自己的遗腹子孤单单地独自生活。她家的屋后有个小园有几丈宽,茂盛的树木遮盖着它。在树木之后,有屋二间,姐姐带着我居住于这里。我长到十岁以后,到私塾拜师求学,早早出门而晚晚归家。到晚上,姐姐就常常手做缝刺活儿,点亮一盏小灯,命令我坐在她的旁边读书。夏天屋内热得难受,暂停夜读课诵。一旦天亮,就叫我起床,叫我拿了小桌子到小园树下进行早读。在树根边放上两大石块:一块是姐姐捣衣用来作为砧板的东西,一块命令我就座读书。到“日出”的时辰,才送我入私塾。因此我年幼时常常一早到私塾里所诵读的内容竟然比其他童儿熟练。有时深夜读书疲倦了,我略微贪求玩耍,姐姐一定流着热泪把母亲劳累病死的情况告诚我,而且对我说:“你现在不努力学习,母亲在九泉是要悲伤的啊!”我悲伤至极,流着泪告诉姐姐,以后我不再说这些贪玩的话了。
唉!我无能现已30岁了。追忆十五六岁时,还能常常拿着书本靠近姐姐读书,每天内绝不敢稍稍放纵自己。从20岁后出姐姐门,做人办事,一天天就学业荒废了,追想起大姐的教诲始终不能忘记,因此我找人画这张图用来警戒自己,希望让自己仍然每天在姐姐身旁读书一样,上或许可以免除自己日益加深的学业荒废,而导致最终的一事无成。
道光二十四年仲秋农历九月。画这幅图的人,是好友陈铄,他是我于道光十七年广西乡试中举的同年(即同届)生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