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曹操

短歌行二首(其一)

曹操 - []

当歌,人几何?

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不厌深。

周公吐哺,下归心。

短歌行二首(其一)翻译文

对着美高声放歌,人的岁能有几何?比是清晨的露日出就干,可悲可叹失去的日已经很多。

慷慨激昂地唱着歌,内心忧虑却不能遗忘,用什么来消除忧愁?只有那美杜康。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寄托着我悠思慕之心。就是因为渴慕贤才,焦虑吟沉直到今,

鹿儿嗷嗷鸣叫呼唤朋友,共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我有了尊贵的贵宾,更会设宴鼓乐盛情款待。

清明的博学贤才,什么时候被我招来?我的忧虑发自内心,日日夜夜都不会断绝,

有劳您走过阡陌小路远道跋涉,枉驾而来致意问候。久别重逢欢宴畅谈,感念您还结记着旧日的恩情。

儿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乌鹊寻找依托向南而飞。绕着大树飞翔三圈,不知可以依歇在哪根树枝?

大山永远不会嫌高,大也永远不会嫌深。像周公那样虚心对待贤才,一定会得到下人的拥戴。

网友完善短歌行二首(其一)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短歌行二首(其一)拼音版/注音版

duǎn gē xíng èr shǒu qí yī。

短歌行二首(其一)。

cáo cāo。

曹操。

duì jiǔ dāng gē,

对酒当歌,

rén shēng jǐ hé pì rú zhāo lù,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qù rì kǔ duō。

去日苦多。

kǎi dāng yǐ kāng,

慨当以慷,

yōu sī nán wàng。

忧思难忘。

hé yǐ jiě yōu wéi yǒu dù kāng。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qīng qīng zǐ jīn,

青青子衿,

yōu yōu wǒ xīn。

悠悠我心。

dàn wèi jūn gù,

但为君故,

chén yín zhì jīn。

沉吟至今。

yōu yōu lù míng,

呦呦鹿鸣,

shí yě zhī píng。

食野之苹。

wǒ yǒu jiā bīn,

我有嘉宾,

gǔ sè chuī shēng。

鼓瑟吹笙。

míng míng rú yuè,

明明如月,

hé shí kě duō yōu cóng zhōng lái,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bù kě duàn jué。

不可断绝。

yuè mò dù qiān,

越陌度阡,

wǎng yòng xiāng cún。

枉用相存。

qì kuò tán yàn,

契阔谈䜩,

xīn niàn jiù ēn。

心念旧恩。

yuè míng xīng xī,

月明星稀,

wū què nán fēi。

乌鹊南飞。

rào shù sān zā,

绕树三匝,

hé zhī kě yī shān bù yàn gāo,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hǎi bù yàn shēn。

海不厌深。

zhōu gōng tǔ bǔ,

周公吐哺,

tiān xià guī xīn。

天下归心。

短歌行二首(其一)注释

当歌:一边喝着,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有慨叹人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何以解忧:一作「以何解忧」。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的人,这里代指

子,对对方的尊称;

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衿,古式的衣领。

悠悠: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句:出自《诗经·郑·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一作「萍」,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掇,一作「辍(chuò)」,停止。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何枝可依:一作「无枝可依」。

不厌深:一本作「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不辞,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网友完善短歌行二首(其一)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短歌行二首(其一)评析

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是第一首,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渴的思想和统一下的雄心壮志。

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网友完善短歌行二首(其一)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短歌行二首(其一)赏析

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二十四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歌行》还有《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歌微吟不能」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歌续歌」等句,认为「歌」、「歌」是指「歌声有」。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歌行》的音乐特点。《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歌行二首》。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

「对当歌,人几何?譬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歌》思猛士之旨也。『人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故」这个「」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上的明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不厌深,周公吐哺,下归心。」

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下,吾于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决不会有「人之患」。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不厌,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此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蒿里行》、《对》、《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网友完善短歌行二首(其一)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短歌行二首(其一)辑评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魏武帝「对当歌,人几何」……言当及时为乐。又旧说歌,大率言人寿命分定,不可妄求也。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孔融、杨修俱毙其手,操之高深安在?身为汉相,而时人目以汉贼,乃以周公自拟,谬矣。

明·锺惺《古诗归》:「譬朝露,去日苦多」:不用来日苦少,句觉尤妙。「但为故,沈吟至今」:英雄何尝不笃于交情,然亦不泛。「明明」:字幻极,乐府奇语。「契阔讌谈,心念旧恩」:惨刻处惨刻,厚道处厚道,各不妨,各不相讳所以为英雄。又云:四言至此,出脱《三百篇》殆尽,此其心手不粘滞处。「青青子衿」二句,「呦呦鹿鸣」四句,全写《三百篇》,而毕竟一毫不似,其妙难言。谭元春:少小时读之,不觉其细;数年前读之,不觉其厚。至细,至厚,至奇!英雄骚雅,可以验后人心眼。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诗源辩体·卷四》:徐昌谷云:「韦孟辈四言,窘缚不荡。曹公《歌行》、子建《来日大难》,工堪为则矣。……。」愚按:……元瑞谓「曹公、子建二诗,虽精工华爽,而雅典刑几尽」,斯并得之。……魏人乐府四言,孟德《歌行》、子桓《善哉行》、子建《飞龙篇》等,其源出于《采芝》、《鸿鹄》,轶荡自,正是乐府之体,不当于雅求之。

清·沈德潜《古诗源》:言当及时为乐也。「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山不厌高」四句,言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成其大也。

清·陈沆《诗比兴笺·卷一》:此诗即汉高(祖)《大歌》思猛士之旨也。「人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次两引《青衿》、《鹿鸣》二诗,一则求之不得,而沈吟忧思;一则求之既得,而笙簧醴。虽然,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吴蜀,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不厌,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下归心。说者不察,乃谓孟德禅夺已萌,而沈吟未决,畏人讥嫌。感岁流,恐进退之失据。试问篇中《子衿》、《鹿鸣》之诗,「契阔燕谈」之语,当作何解?且孟德吐握求贤之日,犹王莽谦恭下士之初,岂肯直吐鄙怀,公言篡逆者乎?其谬甚矣。

网友完善短歌行二首(其一)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曹操 - []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短歌行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曹操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