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纳兰性德

天仙子 · 好在软绡红泪积

纳兰性德 - []

在软绡红泪积,漏痕斜罥菱丝碧。古钗封寄玉关秋,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天仙子 · 好在软绡红泪积翻译文

洒下湿了衣衫,草字行行,犹斜挂着的菱蔓。遥寄一封书信给远隔千里的征人,涯咫尺,人各南北,不信朝夕相伴的鸳鸯见了这样的愁绪不会愁白了青丝!

网友补充:
    暂无!

天仙子 · 好在软绡红泪积拼音版/注音版

tiān xiān zǐ hǎo zài ruǎn xiāo hóng lèi jī。

天仙子 · 好在软绡红泪积。

nà lán xìng dé。

纳兰性德。

hǎo zài ruǎn xiāo hóng lèi jī,

好在软绡红泪积,

lòu hén xié juàn líng sī bì。

漏痕斜罥菱丝碧。

gǔ chāi fēng jì yù guān qiū,

古钗封寄玉关秋,

tiān zhǐ chǐ,

天咫尺,

rén nán běi。

人南北。

bù xìn yuān yāng tóu bù bái。

不信鸳鸯头不白。

天仙子 · 好在软绡红泪积注释

软绡(xiāo):即轻纱柔,一种柔软轻薄的丝织品。此处指轻柔精致的丝质衣物。

漏痕:草书的一种笔法,谓行笔须藏锋。与下句之“古钗”均指草书。宋姜夔《续书谱》:“草书用笔,折钗股,屋漏痕。”《法书苑》谓:颜鲁公与怀素同学草书于邬兵曹。或问曰,张史见公孙大娘舞剑,始得低昂回翔之状,兵曹有之乎?”怀素以古钗脚对,颜鲁公曰:“何屋漏痕?”

斜罥(juàn):斜挂着。

菱丝:菱蔓。

古钗(chāi):亦作“古钗脚”。比喻书法笔力遒劲。

玉关:玉门关。古代以玉门关代指遥远的征戍之地。唐李白《王昭》之一:“一上玉关道,涯去不回。”

咫(zhǐ)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一尺。形容距离近。

网友补充:
    暂无!

天仙子 · 好在软绡红泪积评析

仙子·在软绡红泪积》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怀念妻子的一首词。描写思妇用绢帛书写家书,遥寄征人的情境。全词没有绮烂之词,用韵亦不复杂,读来却觉其中有一种行云流之美。

网友补充:
    暂无!

天仙子 · 好在软绡红泪积赏析

仙子·在软绡红泪积》况味颇有拟古之,遣词造句古朴雅致却不见笨拙,只识真意境,收篇一句更为点睛之作,含婉深细。[1] 词句叙说相思离情别绪,依三个层次进行描述:

首二句说菱丝碧。谓漏痕斜罥,指上草字行行,犹菱蔓斜挂。又谓软绡红泪,指上凝聚泪痕4,仍依稀可见。这是对于来书的描述。在说明感情不变,温爱依旧。因为有实物见证,软绡下留下红泪。这时第一层意思。

中间三句说玉关秋。谓于秋尽之时,在玉关接到来书。用古钗脚写成的书信。

古钗与上的漏痕,指草书,亦指泪痕。果说漏痕斜罥的菱丝碧为专指,那么,古钗封寄当是泛指。表示出征关塞,接获兰闺锦字。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广。以下两个三言句,就一个“秋”字,加以引申,将下这征人、思妇所造成的两地相望,重会无期的局,展示出来。这是第二层意思。

最后的“不信鸳鸯头不白”,以“不信,不;信,一定”的模式,表示虽遥隔千里,但始终坚信,将相守终老。其所信守,与“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孟郊《列女操》)一样决绝。这是全篇的总结。

三个层次的铺排,其中心意思,即所谓作书寄远者也。征人思妇,相思念远,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昭代词选》辑录纳兰此词,副题为“古意”,表明是一种仿古之作。乃复制品,并非原创。当不一定来真的,未必有真感情在,比王国维所说,“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不一定用心,用命书写,或者歌咏。也许只是一种游戏文字。并且因为用典,以故事说故事,亦很难相信就是自身的体验。但其将个别推向一般,却更加带有普遍意义。未可等闲视之。

词开头两句用典可谓十分恰当,以浑朴古拙之笔写妻子寄来的轻纱,浅叙白描,却不失情真意切,深致动人。首句用一锦城官妓灼灼之典,《丽情集》中说:“灼灼,锦城官妓也,善舞《柘枝》,能歌《调》,御史裴质与之善。后裴召还,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此处软绡,饱含款款相思之情。“古钗封寄玉关秋”亦用古钗之典,深切委婉地表达了归乡之思,表达了他对爱妻的深情思念。而结句犹显含婉深细,“不信鸳鸯头不白”,是反用李商隐的《代赠》中“鸳鸯可羡头俱白”,也有欧阳修《荷赋》中句子:“已见双鱼能比目,应笑鸳鸯会白头”,亦是“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之意。

网友补充:
    暂无!

天仙子 · 好在软绡红泪积辑评

清·刘熙载《词概》:小令之作,“虽小却,虽却小”。

张秉戌《纳兰词笺注》:《昭代词选》副题作《古意》。据词义确有拟古意味。但尽管浅叙白描,浑朴古拙,却不失情真意密。

网友补充:
    暂无!

纳兰性德 - []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元一六五五年一月十九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康熙十年(西元一六七一年),时十七岁进太学。康熙十一年(西元一六七二年)中举,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中会试,因患寒疾,未殿试。康熙十五年(西元一六七六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与容若为从曾祖姑表兄弟,且年齿相彷)爱其才,更兼出身八旗,世为皇戚,故常伴帝侧,授三等侍卫职,寻晋一等侍卫,数随帝出巡塞外,并奉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事。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西元一六八五年七月一日)患急病卒,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容若「生长华阀,淡于荣利」(《清诗别裁集》),爱才喜客,「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清诗别裁集》)所与游者皆一时名士,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荪友、顾梁汾、陈迦陵、姜湛园尤相契厚。诗文均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眞切感人。」「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清诗别裁集》)谭复堂以之与项莲生、蒋鹿潭为「清词三鼎足」。今人以其与曹实庵、顾梁汾称「京华三绝」。集宋元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有《通志堂集》。词集《侧帽集》、《饮水词》。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列传·纳兰性德传〉》。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天仙子 · 好在软绡红泪积|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纳兰性德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