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纳兰性德

菩萨蛮

纳兰性德 - []

吹散三更,倩魂犹恋桃。梦莫催醒,由他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翻译文

凛冽的北,将三更还在飘落的大吹得四散飞扬。在梦中,相思之人还在迷恋开的明之夜。梦是那么美,不要催醒他,让他在美的梦境中多转一转吧。

没有任何征兆,梦中突然听见了画角声,醒来时,泪已经在枕边结成了薄薄的一层红冰。耳中听到的是塞马的嘶鸣,眼中看到的是斜挂着残星的军中大旗,一派凄冷而又壮阔的景象。

网友完善菩萨蛮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菩萨蛮拼音版/注音版

pú sà mán。

菩萨蛮。

nà lán xìng dé。

纳兰性德。

shuò fēng chuī sàn sān gēng xuě,

朔风吹散三更雪,

qiàn hún yóu liàn táo huā yuè。

倩魂犹恋桃花月。

mèng hǎo mò cuī xǐng,

梦好莫催醒,

yóu tā hǎo chù xíng。

由他好处行。

wú duān tīng huà jiǎo,

无端听画角,

zhěn pàn hóng bīng báo。

枕畔红冰薄。

sāi mǎ yī shēng sī,

塞马一声嘶,

cán xīng fú dà qí。

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注释

:边塞外凛冽的北

倩魂:少女的梦魂,典出唐人小说《离魂记》。此处指作者自己的梦魂。

:即桃,农历二盛开,故称。此处代指美的时光。

由他:任他,听凭他。

处:指美梦中的景象。

无端:平白无故。

画角:古代乐器,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

红冰:泪结成的冰,形容感怀之深。《开元宝遗事》:“贵妃初承恩召,泣涕登车,时寒,泪结为红冰。”

塞马:边塞的战马。

大旗:军中的旗帜。

网友完善菩萨蛮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菩萨蛮评析

这首词写驻留塞外的征夫在之夜对妻子的思念。上片首先描写塞外之夜交加的典型物候特征,接着写梦中的情形。梦境的温馨绮丽和现实的苦寒荒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悲苦。“三更”和“桃”,一实一虚,哀乐毕现,自然而然地引出三四两句对虚幻幸福的渴望。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写梦,但却跌宕曲折,出新意。即使是梦境也不能久,令人心烦的画角声无端地惊醒了梦。泪流成冰,既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深,同时也进一步渲染了塞外的苦寒。最后以景语作结,塞马嘶鸣,残星大旗,和朔首尾相应,为痛苦低沉的词境注入了苍凉壮阔的质素,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网友完善菩萨蛮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菩萨蛮赏析

第一句描写呼啸的朔吹起了地的落虽然停住了,但继之而来的狂卷起了,这刀似割,它比下更冷十倍,它的来临使寒冬落的气温更加凄冷;“三更”点明是在夜里下的,塞外苦寒,之夜,思念故乡的军旅之人这时还不能人睡。

第二句“倩魂犹恋桃”,“倩魂”意思是带着笑意的梦魂。这一句写军旅征夫进入梦境,外呼啸的寒还在凄紧地吹着,一直思念故乡的人终于带着微笑进入了梦境;他仿佛看到,窗下色溶溶,窗外桃耀眼,闺中旖旎温馨的氛围与光叫人无限依恋。梦境与现实是此悬殊,作者以“三更”与“桃”对举,把交加的塞外寒夜与闺中的温情作了鲜明的对比。“犹恋”两字承接上句的“朔吹”,表明尽管强劲的朔吹散了地的,但吹不散军旅征夫的思乡之念,在寒刺骨的深夜,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下片,第三、四句,以“梦”承“桃”而发,诉说了远离故乡的思家之人,每鞍马劳顿,巡边守地,只有在深夜里才能静静地思念故乡的亲人,但寒夜中的梦,有恶梦,也有梦,今夜正做着梦,就让他做下去吧。让他在梦中多得到一些欢聚的幸福和快乐。诗人在这里用了两句非常流畅易懂的句子,但投入的感情却是真切深刻的,充了对军旅征夫的无限同情。希望他多享受梦的幸福,谁也不要打断他的梦,这与唐代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删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写法十分相近。金昌绪写了思妇梦往边地,纳兰性德写征夫梦回故里,他们难相见,就让他们在梦中多相会吧!为了这,鸟儿不要啼叫,更不要去相催。

第五、六句,又接出了“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然而,梦不,画角一声把征夫从欢聚团的梦境中拽回到现实。本来,卫戍边地的军人,对军旅中的画角声声习以赞常,但这时对梦回故里,沉醉入幸福欢乐的梦中人来说,这画角吹稠太“无端”,“无端”两字透出了征夫对这画角的恼恨,对军营活的恼恨,也隐隐谴责了制造这悲欢离合的封建统治阶级。一声画角断送了他一场幸福梦,他久地盼望着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但却很难实现。终于,在梦中他回到了故里和亲人中间,征夫禁不住流淌下幸福的泪,待到画角一声梦醒回时,欢聚时的幸福泪已在枕边凝结成为一层薄薄的冰。方千里诗曾道:“情泪滴冰”。“枕畔红冰薄”中的“红冰”两字,这里指凝成为冰。诗人以“梦”,“画角”人手,点出最后的一个“冰”字,把梦境中幸福缠绵情景与现实中的塞外苦寒活做了鲜明的对比,强烈地抒发出这无声之恸。

最后的两句词,“塞马一声嘶,残星照大旗”,继之画角,这塞马一声嘶,又一次打破了周遭的沉寂,把仍然沉浸于梦境的征夫梦彻底打碎了,从迷惘中醒来的征夫,虽然还留恋着刚才的梦境,但睁眼抬头时,残星欲曙,晓吹拂着军旗,迎来了塞外冰冷的空旷的黎明,使征夫完全回到冰冷的现实活里。

这首词中诗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把边地军旅活的劳苦艰辛和征夫们对妻室故园的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强烈地抒发出对卫戍边地的征夫们无限同情。在写梦醒时,连同画角、塞马、残星、大旗,把塞外寒夜中军旅活描绘得格外悲凉寂寞,与词的上片写梦回故里时的缠绵格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网友完善菩萨蛮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菩萨蛮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菩萨蛮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菩萨蛮作者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 - []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元一六五五年一月十九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康熙十年(西元一六七一年),时十七岁进太学。康熙十一年(西元一六七二年)中举,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中会试,因患寒疾,未殿试。康熙十五年(西元一六七六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与容若为从曾祖姑表兄弟,且年齿相彷)爱其才,更兼出身八旗,世为皇戚,故常伴帝侧,授三等侍卫职,寻晋一等侍卫,数随帝出巡塞外,并奉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事。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西元一六八五年七月一日)患急病卒,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容若「生长华阀,淡于荣利」(《清诗别裁集》),爱才喜客,「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清诗别裁集》)所与游者皆一时名士,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荪友、顾梁汾、陈迦陵、姜湛园尤相契厚。诗文均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眞切感人。」「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清诗别裁集》)谭复堂以之与项莲生、蒋鹿潭为「清词三鼎足」。今人以其与曹实庵、顾梁汾称「京华三绝」。集宋元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有《通志堂集》。词集《侧帽集》、《饮水词》。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列传·纳兰性德传〉》。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菩萨蛮|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纳兰性德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