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拼音版/注音版
qīng píng lè。
清平乐。
nà lán xìng dé。
纳兰性德。
yān qīng yǔ xiǎo,
烟轻雨小,
wàng lǐ qīng nán le。
望里青难了。
yī lǚ duàn hóng chuí shù miǎo,
一缕断虹垂树杪,
yòu shì luàn shān cán zhào。
又是乱山残照。
píng gāo mù duàn zhēng tú,
凭高目断征途,
mù yún qiān lǐ píng wú。
暮云千里平芜。
rì yè hé liú dōng xià,
日夜河流东下,
jǐn shū yīng tuō shuāng yú。
锦书应托双鱼。
清平乐评析
《清平乐·烟轻雨小》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词人于塞上所见景色,下片依然写景,但更多的是抒情。全词不过是平淡乏味,但也可以表达出词人对自己妻子的怀念之情。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清平乐赏析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古代文人要写离别之情,总是会将情景设置在烟雨迷蒙、柳条拂面之中。纳兰这首词也不例外。烟雨蒙蒙中,放眼望去,满目青色,无边无际。好像词人此刻的心情,充满迷蒙。
虽然从这首词的字里行间可以推断出这是写离别之情的。但至于纳兰是为谁写的离别词,就不得而知了。从词句判断,应该是纳兰的友人。友人离别,站于迷蒙的细雨中,看着友人离去的方向,最终望不到友人的身影,想着友人此时应该走到何处。
友情总是纳兰生命中重要的支撑,故而他才会对每一段友情的消逝都感到痛苦万分。写完细密的雨,接下来,纳兰便将笔触延伸到更远处。“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上片之见是时间的一个顺延,雨停之后,天边现出彩虹,在远处乱石上,夕阳残照,彩虹挂在树梢上。
尽管这首词并非纳兰的佳作,但依然可以从中看出纳兰写词的风格。纳兰将每种景致都极致化,令自己的词成为一种艺术。这首《清平乐》的下片依然写景,但更多则是抒情。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登高望远,方能心胸开阔。纳兰这句词有着与自己以往词里没有的豪气干云。男儿气概在此时表露无遗,登高望断天涯路,前方征途漫漫,一眼看不到头,但是在眼前,暮云停驻,而云霞下面,则是千里的平原,草木丛生,犹如思念的荒地,长满了杂草。
词在最后,写下如何缓解思念的方式,便是“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从最后的这句词来看,似乎是要写给远方的爱妻,但从当时的情景来看,纳兰并未有牵挂着的女子。不过,不论这词是因何而作,也是纳兰将一番思念之苦,化作锦书,托送给双鱼,希望后世都能看到。
全词通过对塞上风景的描写,形象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爱妻的想思之情。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清平乐辑评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学者张秉戌《纳兰词笺注》:“塞上写离情,而此情全凭景物化出。其景象苍茫凄凉,皆为实景,景中寓托了征人怀思的苦情。”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词人、学者,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时期重臣纳兰明珠长子。
纳兰容若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尔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极(孟古哲哲子)。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亲兄)之女爱新觉罗氏,父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容若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