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刘勰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文心雕龙 · 史传】

刘勰 - [南北朝]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之世,史有苍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也。唐虞流于典谟,商夏被于诰誓。洎周命维新,姬公定法,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声。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斁。

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盖录而弗叙,故即简而为名也。汉灭嬴项,武功积年。陆贾稽古,作《楚汉春秋》。爰及太史谈,世惟执简,子继志,甄序帝勣。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则文非玄圣。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纪纲之号,亦宏称也。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尔其实录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爱奇反经之尤,条例踳落之失,叔皮论之详矣。

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其《十志》该富,赞序弘丽,儒雅彬彬,信有遗味。至于宗经矩圣之典,端绪丰赡之功,遗亲攘美之罪,征贿鬻笔之愆,公理辨之究矣。观夫左氏缀事,附经间出,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及史迁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实,何则?庖牺以来,未闻女帝者也。汉运所值,难为后法。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无与国,齐桓著盟;宣后乱秦,吕氏危汉:岂唯政事难假,亦名号宜慎矣。张衡司史,而惑同迁固,元平二后,欲为立纪,谬亦甚矣。寻子弘虽伪,要当孝惠之嗣;孺子诚微,实继平帝之体;二子可纪,何有于二后哉?

至于《后汉》纪传,发源《东观》。袁张所制,偏驳不伦;薛谢之作,疏谬少信。若司马彪之详实,华峤之准当,则其冠也。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

至于晋代之书,系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至邓粲《晋纪》,始立条例。又摆落汉魏,宪章殷周,虽湘川曲学,亦有心典谟。及安国立例,乃邓氏之规焉。

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被之千载,表征盛衰,殷鉴兴废,使一代之制,共日存,王霸之迹,并地而久大。是以在汉之初,史职为盛。郡国文计,先集太史之府,欲其详悉于体国也。阅石室,启金匮,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于稽古也。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然后诠评昭整,苛滥不作矣。

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或有同归一事,而数人分功,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病于不周,此又铨配之未易也。故张衡摘史班之舛滥,傅玄讥《后汉》之尤烦,皆此类也。

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高云“传闻异辞”,荀况称“录远详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至于记编同时,时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嗤埋,吹煦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故述远则诬矫彼,记近则回邪此,析理居正,唯素心乎!

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至于寻繁领杂之术,务信弃奇之要,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内之责,而赢是非之尤。秉笔荷担,莫此之劳。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若任情失正,文其殆哉!

赞曰∶

史肇轩黄,体备周孔。世历斯编,善恶偕总。

腾褒裁贬,万古魂动。辞宗邱明,直归南董。

【文心雕龙 · 史传】翻译文

从开辟地以来,年代已很远,在现.在而能了解古代的事情,就得依靠历史书籍了。相传轩辕黄帝的时候,就有仓颉担任史官,主管文史方的工作,从此以来,时间已很久了。《礼记》中的《曲礼》里说:“国家的史官随时准备着记事的笔墨。”所谓“史”,就是令使,就是使史官在帝王周围执笔记录,在古代,左史专管记事,右史专管记言。记言的经典有《尚书》,记事的经典有《春秋》。唐虞时期的历史记载在《尚书》的《尧典》、《皋陶谟》等篇中,夏商时期的历史记载在《汤诰》、《甘誓》等篇中。周人的国运从文王时开始转新,周公制定了记载历史的法则;从此,推算历法来编排年,按照四时来记载事件,诸侯建立了邦国,也各有自己的国史;表彰善事,批评过错,树立起良气。从周平王东迁,周代开始衰弱,政治不西周的太平盛世,法纪散乱,道德败坏。那时孔子忧念帝王的正道被废弃,哀伤西周礼乐的衰落,闲居鲁国时曾慨叹凤凰没有飞来,到五父衢哭泣麒麟的出现不在太平时期。于是在和鲁国乐官讨论了音乐之后,校正了《雅》、《颂》的乐曲;根据鲁国的史书编写了《春秋》。他在《春秋》中列举人物的得失以表明称扬或贬斥,验证国家的兴亡以显示规劝和警戒。有谁受到《春秋》中一个字的赞扬,比高官厚禄的价值还珍贵;遭到片言只语的批评,比斧钺砍杀的分量还沉重。但其精深的意旨不很明显,《春秋》的本文又很简约;只有和孔子同时的左丘明,领会到它的精微言辞,便系统地阐明其始末写成《左传》,创造了为经作传的体例。所谓“传”,就是转达,转达出经典的意旨,用以传授给后人。这是圣人著作的辅助读物,也是最早的历史专著了。到了战国时期,修史的官职仍然存在。秦始皇统一七国,这个期间有许多策划谋略;因为只是对这些加以记录而未作系统编次,所以就用简策的“策”,名为《战国策》。

汉高祖消灭赢秦和项羽,经过了多年的战争;汉初陆贾考察这些史迹,写成《楚汉春秋》。到了西汉的史官司马谈,他家世世代代都担任编修史书的职务。司马迁继承父志,对历代帝王事迹做了认真研究而进行叙述。想比之《尧典》而称为“典”,其中所写的又不全是圣主贤;想要学孔子而题名为“经”,文笔上又不能和《春秋》笔法相比。因此采取《吕氏春秋》的方式,都叫做“纪”。从“纪纲”的意义来命名,也是一种宏大的称谓了。所以,用“本纪”来叙述帝王,用“世家”来记述诸侯,用“列传”来记叙各种重要人物,用“八书”陈述政治体制,用“十表”记录各种大事的年和爵位;这些方式虽然和古史不同,却把众多的事件处理得很有条理。《史记》按实记录无所隐讳的优点,渊博典雅而高谈阔论的才能,爱奇特而违反经典的错误,以及在体例安排上的不当等,班彪已作过详细的评论了。到班固编写《汉书》,继承了前代史家的事业,特别是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得益更多。《汉书》的“十志”相当丰富,赞辞序言写得弘丽,的确是文质彬彬,意味深厚。至于学习儒家圣人和经书的典雅,条理清楚、内容丰富的功绩,抛开班彪之名而窃取其成就的罪过,接受贿赂而编写历史的错误等,仲统已讲得很详细了。从《左传》的记事上看,它依附《春秋》,偶尔记叙到一些史实,在文字上比较简约,对某些历史人物就很难做具体记载。《史记》中的各个列传,才分别对历史人物做了详细记载,从而便于观览,这是后继者所取法的。至于汉惠帝后,吕后代理执政,《史记》、《汉书》中便都为吕后立本纪,这是违反常理而有失忠实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自从伏牺皇帝以来,就未听说过有女人做皇帝。汉代的这种遭遇,难以成为后代的法式。“母鸡不晨鸣”,这是周公的誓词中早就讲过的;不允许妇女参与国事,齐桓公也这样写在盟文中。从前宣太后扰乱秦国,吕后使汉王朝发危险;岂只国家大事难以假代,并且要慎重对待名号的问题。张衡在从事历史工作时,也和司马迁、班固同样糊涂,竟主张为汉元帝皇后写本纪,也是够荒谬的了。按理说,惠帝的儿子刘弘虽然是假冒皇后之子,但总是惠帝的后嗣;孺子刘婴虽然年幼,但他才正是汉平帝的继位者。刘弘、刘婴两人应立本纪,哪有给吕后、元帝后立本纪之理呢?东汉的史书,开始于《东观汉纪》。后来袁山松的《后汉书》、张莹的《后汉南纪》,都写得偏颇杂乱,违反伦常。薛莹的《后汉纪》、谢承的《后汉书》,都写得粗疏谬误,很不可信。像司马彪的《续汉书》,详细而真实,华峤的《后汉书》,准确而恰当,就可算是东汉史中写得最的了。

到了三国时期,记载三国史迹的著作不断出现。孙盛的《魏氏春秋》、鱼豢的《魏略》、虞傅的《江表传》、张勃的《吴录》之类。有的过于激切,与众不同,却难以令人信服;有的粗枝大叶,不着边际,很少抓住要点。只有陈寿的《三国志》,文词和内容都清晰和润;晋代的荀勖和张华,把《三国志》比之《史记》、《汉书》,是并不过誉的。到了晋代,史书的编写属于著作郎。陆机的《晋纪》,写晋初的历史但不完备;王韶之的《晋纪》,写晋未的历史但没有写到东晋结束。干宝的《晋纪》,推究得当而有次序;孙盛的《晋阳秋》,以简明扼要为特,考察《春秋》的经文和传文,都有一定的编写条例。从《史记》、《汉书》以后,就没有几例为编写的依据了。到东晋邓粲编写《晋纪》,又开始拟订条例。他抛开汉魏的史书,而取法殷、周,可见即使僻居湘江的边远学者,也注意到学习古代的典、谟。到孙盛编史也立条例,就是取法邓粲了。

编写史书的根本问题,是必须总贯诸子百家,传之千秋万世,表明历代盛衰的证验,作为后世兴亡的借鉴;使一个朝代的典章制度,和日一样共同存;王霸之业的事迹,和地一样久光大。因此,在汉朝初年,史官的职务较为隆重。各州郡和诸侯国的文件账目,首先要集中到编写史书的太史府,以求史官能详细了解全国的重大规划;还必须阅读国家珍藏的文件史料,搜检一切残旧的帛书竹简,以求史官能广泛而熟练地考察古代史迹。因此,在确立意义和选用言辞上,应以经典为准则;在进行规劝、警戒的取舍上,必须以圣人为根据;然后才能对史实阐释评价得明白而正确,这样就不至于产烦琐不实的记载了。但史书的基本格式,就是按年代顺序编纂有关事件,文字上不能进行空泛的议论,而是按照实际记叙。不过年代太远的事是否写得符合,就很难准确;要写的事太多,对每件事的始末就容易忽略:这的确是作综合记叙所存在的困难。有的同属一事,但和几人有关,果在两人的本传里都写,就造成重复的毛病;果只记在一人头上,则又出现不周全的缺点:这又是在铨衡轻重、相互配合上存在的困难。所以,东汉张衡指出的《史记》、《汉书》中的不少错误,晋代傅玄批评的《东观汉记》的过失和烦琐,都是由于上述困难造成的。

果追述很久以前的历史,年代愈远,不可靠的就愈多。战国时的公羊高曾说:“传闻的东西往往各异其辞。”荀况则说:“远的从略,近的从详。”凡是有疑问的地方宁可暂缺不写,这是由于史书以真实可信为贵。可是一般人都有点奇,不顾“按实而书”的原则。听到点传闻就想大写特写,对遥远的事情却想做详细描写;于是抛开共同一致的而追求奇异的,牵强附会,拉硬扯;过去的史书上从未记载的东西,竟写在自己的书中。这就是史书错乱不实的根源,是追述远代历史的大害。至于编写当代的历史,却正因同时而往往是虚假的。虽然孔子在《春秋》中,对和他同时的鲁定公、鲁哀公的不当之处,也有委婉的讽刺,但一般的世态人情,就很难超脱当时的利害。对功勋荣显的贵族,即使是平庸无能的人,也要全加粉饰;对遭受困顿不幸的人,虽然有美的品德也常常加以嗤笑。任意褒贬,形之笔端,这又是歪曲同时史实而令人叹息的事情。所以,记述远的是那样虚假,记载近的也此歪曲,能够把事理剖析明白而记叙得当的,就只有左丘明了吧!至于对尊或圣贤有所隐讳,固然是孔子的圣意;因为细微的缺点不能影响整个品德高尚的人,而对坏人坏事进行批评警戒,那正是优秀史家应有的直笔;这就正农夫见到野草,必然要把它锄掉。这种精神,也是万代必遵的共同准则。至于从繁杂的事件中,抽出纲要来统领全史的方法;力求真实可信,排除奇闻异说的要领;明白交代起头结尾的顺序;斟酌品评人事的原则;能够掌握这个大纲,编写史书的各种道理就都可贯通了。但史家的使命,负担着综述一代史实,要对全国负责的重任,不能不常常受到各种各样的指责。一切写作任务,没有比这更费力的。司马迁和班固已是精通史学了,他们的史书尚且屡遭后人诋毁,果随意乱写,记述不当,这就很危险了!

史官开始于轩辕黄帝,史书完备于周公孔子。对世代经历的事编成历史,无论人坏人都总括其中。史书上传以褒扬,断以贬辞,期使人惊心动魄。文辞方应学习左丘明,记事方要像南史氏和董狐那样正直秉公。

网友完善【文心雕龙 · 史传】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文心雕龙 · 史传】拼音版/注音版

wén xīn diāo lóng shǐ chuán。

文心雕龙 · 史传。

liú xié。

刘勰。

kāi pì cǎo mèi,

开辟草昧,

suì jì mián miǎo,

岁纪绵邈,

jū jīn shí gǔ,

居今识古,

qí zǎi jí hū xuān yuán zhī shì,

其载籍乎?轩辕之世,

shǐ yǒu cāng jié,

史有苍颉,

zhǔ wén zhī zhí,

主文之职,

qí lái jiǔ yǐ。

其来久矣。

qū lǐ yuē shǐ zài bǐ。

《曲礼》曰∶“史载笔。

shǐ zhě,

”史者,

shǐ yě。

使也。

zhí bǐ zuǒ yòu,

执笔左右,

shǐ zhī jì yě。

使之记也。

gǔ zhě zuǒ shǐ jì shì zhě,

古者左史记事者,

yòu shǐ jì yán zhě。

右史记言者。

yán jīng zé shàng shū,

言经则《尚书》,

shì jīng zé chūn qiū yě。

事经则《春秋》也。

táng yú liú yú diǎn mó,

唐虞流于典谟,

shāng xià bèi yú gào shì。

商夏被于诰誓。

jì zhōu mìng wéi xīn,

洎周命维新,

jī gōng dìng fǎ,

姬公定法,

sān zhèng yǐ bān lì,

三正以班历,

guàn sì shí yǐ lián shì。

贯四时以联事。

zhū hóu jiàn bāng,

诸侯建邦,

gè yǒu guó shǐ,

各有国史,

zhāng shàn dàn è,

彰善瘅恶,

shù zhī fēng shēng。

树之风声。

zì píng wáng wēi ruò,

自平王微弱,

zhèng bù jí yǎ,

政不及雅,

xiàn zhāng sàn wěn,

宪章散紊,

yí lún yōu yì。

彝伦攸斁。

xī zhě fū zǐ mǐn wáng dào zhī quē,

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

shāng sī wén zhī zhuì,

伤斯文之坠,

jìng jū yǐ tàn fèng,

静居以叹凤,

lín qú ér qì lín,

临衢而泣麟,

yú shì jiù tài shī yǐ zhèng yǎ sòng,

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

yīn lǔ shǐ yǐ xiū chūn qiū。

因鲁史以修《春秋》。

jǔ dé shī yǐ biǎo chù zhì,

举得失以表黜陟,

zhēng cún wáng yǐ biāo quàn jiè bāo jiàn yī zì,

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

guì yú xuān miǎn biǎn zài piàn yán,

贵逾轩冕;贬在片言,

zhū shēn fǔ yuè。

诛深斧钺。

rán ruì zhǐ yōu yǐn,

然睿旨幽隐,

jīng wén wǎn yuē,

经文婉约,

qiū míng tóng shí,

丘明同时,

shí dé wēi yán。

实得微言。

nǎi yuán shǐ yào zhōng,

乃原始要终,

chuàng wèi chuán tǐ。

创为传体。

chuán zhě,

传者,

zhuǎn yě zhuǎn shòu jīng zhǐ,

转也;转受经旨,

yǐ shòu yú hòu,

以授于后,

shí shèng wén zhī yǔ hé,

实圣文之羽翮,

jì jí zhī guān miǎn yě。

记籍之冠冕也。

jí zhì zòng héng zhī shì,

及至纵横之世,

shǐ zhí yóu cún。

史职犹存。

qín bìng qī wáng,

秦并七王,

ér zhàn guó yǒu cè。

而战国有策。

gài lù ér fú xù,

盖录而弗叙,

gù jí jiǎn ér wéi míng yě。

故即简而为名也。

hàn miè yíng xiàng,

汉灭嬴项,

wǔ gōng jī nián。

武功积年。

lù jiǎ jī gǔ,

陆贾稽古,

zuò chǔ hàn chūn qiū。

作《楚汉春秋》。

yuán jí tài shǐ tán,

爰及太史谈,

shì wéi zhí jiǎn,

世惟执简,

zǐ cháng jì zhì,

子长继志,

zhēn xù dì jī。

甄序帝勣。

bǐ yáo chēng diǎn,

比尧称典,

zé wèi zá zhōng xián fǎ kǒng tí jīng,

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

zé wén fēi xuán shèng。

则文非玄圣。

gù qǔ shì lǚ lǎn,

故取式《吕览》,

tōng hào yuē jì。

通号曰纪。

jì gāng zhī hào,

纪纲之号,

yì hóng chēng yě。

亦宏称也。

gù běn jì yǐ shù huáng wáng,

故《本纪》以述皇王,

liè zhuàn yǐ zǒng hóu bó,

《列传》以总侯伯,

bā shū yǐ pù zhèng tǐ,

《八书》以铺政体,

shí biǎo yǐ pǔ nián jué,

《十表》以谱年爵,

suī shū gǔ shì,

虽殊古式,

ér dé shì xù yān。

而得事序焉。

ěr qí shí lù wú yǐn zhī zhǐ,

尔其实录无隐之旨,

bó yǎ hóng biàn zhī cái,

博雅弘辩之才,

ài qí fǎn jīng zhī yóu,

爱奇反经之尤,

tiáo lì chuǎn luò zhī shī,

条例踳落之失,

shū pí lùn zhī xiáng yǐ。

叔皮论之详矣。

jí bān gù shù hàn,

及班固述汉,

yīn xún qián yè,

因循前业,

guān sī mǎ qiān zhī cí,

观司马迁之辞,

sī shí guò bàn。

思实过半。

qí shí zhì gāi fù,

其《十志》该富,

zàn xù hóng lì,

赞序弘丽,

rú yǎ bīn bīn,

儒雅彬彬,

xìn yǒu yí wèi。

信有遗味。

zhì yú zōng jīng jǔ shèng zhī diǎn,

至于宗经矩圣之典,

duān xù fēng shàn zhī gōng,

端绪丰赡之功,

yí qīn rǎng měi zhī zuì,

遗亲攘美之罪,

zhēng huì yù bǐ zhī qiān,

征贿鬻笔之愆,

gōng lǐ biàn zhī jiū yǐ。

公理辨之究矣。

guān fū zuǒ shì zhuì shì,

观夫左氏缀事,

fù jīng jiān chū,

附经间出,

yú wén wèi yuē,

于文为约,

ér shì zú nán míng。

而氏族难明。

jí shǐ qiān gè chuán,

及史迁各传,

rén shǐ qū xiáng ér yì lǎn,

人始区详而易览,

shù zhě zōng yān。

述者宗焉。

jí xiào huì wěi jī,

及孝惠委机,

lǚ hòu shè zhèng,

吕后摄政,

bān shǐ lì jì,

班史立纪,

wéi jīng shī shí,

违经失实,

hé zé páo xī yǐ lái,

何则?庖牺以来,

wèi wén nǚ dì zhě yě。

未闻女帝者也。

hàn yùn suǒ zhí,

汉运所值,

nán wéi hòu fǎ。

难为后法。

pìn jī wú chén,

牝鸡无晨,

wǔ wáng shǒu shì fù wú yǔ guó,

武王首誓;妇无与国,

qí huán zhe méng xuān hòu luàn qín,

齐桓著盟;宣后乱秦,

lǚ shì wēi hàn qǐ wéi zhèng shì nán jiǎ,

吕氏危汉:岂唯政事难假,

yì míng hào yí shèn yǐ。

亦名号宜慎矣。

zhāng héng sī shǐ,

张衡司史,

ér huò tóng qiān gù,

而惑同迁固,

yuán píng èr hòu,

元平二后,

yù wèi lì jì,

欲为立纪,

miù yì shén yǐ。

谬亦甚矣。

xún zi hóng suī wěi,

寻子弘虽伪,

yào dāng xiào huì zhī sì rú zǐ chéng wēi,

要当孝惠之嗣;孺子诚微,

shí jì píng dì zhī tǐ èr zi kě jì,

实继平帝之体;二子可纪,

hé yǒu yú èr hòu zāi zhì yú hòu hàn jì chuán,

何有于二后哉? 至于《后汉》纪传,

fā yuán dōng guān。

发源《东观》。

yuán zhāng suǒ zhì,

袁张所制,

piān bó bù lún xuē xiè zhī zuò,

偏驳不伦;薛谢之作,

shū miù shǎo xìn。

疏谬少信。

ruò sī mǎ biāo zhī xiáng shí,

若司马彪之详实,

huá jiào zhī zhǔn dāng,

华峤之准当,

zé qí guān yě。

则其冠也。

jí wèi dài sān xióng,

及魏代三雄,

jì zhuàn hù chū。

记传互出。

yáng qiū wèi lüè zhī shǔ,

《阳秋》、《魏略》之属,

jiāng biǎo wú lù zhī lèi。

《江表》、《吴录》之类。

huò jī kàng nán zhēng,

或激抗难征,

huò shū kuò guǎ yào。

或疏阔寡要。

wéi chén shòu sān zhì,

唯陈寿《三志》,

wén zhì biàn qià,

文质辨洽,

xún zhāng bǐ zhī yú qiān gù,

荀张比之于迁固,

fēi wàng yù yě。

非妄誉也。

zhì yú jìn dài zhī shū,

至于晋代之书,

xì hū zhù zuò。

系乎著作。

lù jī zhào shǐ ér wèi bèi,

陆机肇始而未备,

wáng sháo xù mò ér bù zhōng,

王韶续末而不终,

gàn bǎo shù jì,

干宝述《纪》,

yǐ shěn zhèng dé xù sūn shèng yáng qiū,

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

yǐ yuē jǔ wèi néng。

以约举为能。

àn chūn qiū jīng zhuàn,

按《春秋经传》,

jǔ lì fā fán zì shǐ hàn yǐ xià,

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

mò yǒu zhǔn dì。

莫有准的。

zhì dèng càn jìn jì,

至邓粲《晋纪》,

shǐ lì tiáo lì。

始立条例。

yòu bǎi luò hàn wèi,

又摆落汉魏,

xiàn zhāng yīn zhōu,

宪章殷周,

suī xiāng chuān qū xué,

虽湘川曲学,

yì yǒu xīn diǎn mó。

亦有心典谟。

jí ān guó lì lì,

及安国立例,

nǎi dèng shì zhī guī yān。

乃邓氏之规焉。

yuán fū zǎi jí zhī zuò yě,

原夫载籍之作也,

bì guàn hū bǎi shì,

必贯乎百氏,

bèi zhī qiān zǎi,

被之千载,

biǎo zhēng shèng shuāi,

表征盛衰,

yīn jiàn xīng fèi,

殷鉴兴废,

shǐ yī dài zhī zhì,

使一代之制,

gòng rì yuè ér cháng cún,

共日月而长存,

wáng bà zhī jī,

王霸之迹,

bìng tiān dì ér jiǔ dà。

并天地而久大。

shì yǐ zài hàn zhī chū,

是以在汉之初,

shǐ zhí wèi shèng。

史职为盛。

jùn guó wén jì,

郡国文计,

xiān jí tài shǐ zhī fǔ,

先集太史之府,

yù qí xiáng xī yú tǐ guó yě。

欲其详悉于体国也。

yuè shí shì,

阅石室,

qǐ jīn kuì,

启金匮,

liè bó,

裂帛,

jiǎn cán zhú,

检残竹,

yù qí bó liàn yú jī gǔ yě。

欲其博练于稽古也。

shì lì yì xuǎn yán,

是立义选言,

yí yī jīng yǐ shù zé quàn jiè yǔ duó,

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

bì fù shèng yǐ jū zōng。

必附圣以居宗。

rán hòu quán píng zhāo zhěng,

然后诠评昭整,

kē làn bù zuò yǐ。

苛滥不作矣。

rán jì chuán wèi shì,

然纪传为式,

biān nián zhuì shì,

编年缀事,

wén fēi fàn lùn,

文非泛论,

àn shí ér shū。

按实而书。

suì yuǎn zé tóng yì nán mì,

岁远则同异难密,

shì jī zé qǐ qì yì shū,

事积则起讫易疏,

sī gù zǒng huì zhī wéi nán yě。

斯固总会之为难也。

huò yǒu tóng guī yī shì,

或有同归一事,

ér shù rén fēn gōng,

而数人分功,

liǎng jì zé shī yú fù zhòng,

两记则失于复重,

piān jǔ zé bìng yú bù zhōu,

偏举则病于不周,

cǐ yòu quán pèi zhī wèi yì yě。

此又铨配之未易也。

gù zhāng héng zhāi shǐ bān zhī chuǎn làn,

故张衡摘史班之舛滥,

fù xuán jī hòu hàn zhī yóu fán,

傅玄讥《后汉》之尤烦,

jiē cǐ lèi yě。

皆此类也。

ruò fú zhuī shù yuǎn dài,

若夫追述远代,

dài yuǎn duō wěi。

代远多伪。

gōng yáng gāo yún chuán wén yì cí,

公羊高云“传闻异辞”,

xún kuàng chēng lù yuǎn xiáng jìn,

荀况称“录远详近”,

gài wén yí zé quē,

盖文疑则阙,

guì xìn shǐ yě。

贵信史也。

rán sú jiē ài qí,

然俗皆爱奇,

mò gù shí lǐ。

莫顾实理。

chuán wén ér yù wěi qí shì,

传闻而欲伟其事,

lù yuǎn ér yù xiáng qí jī。

录远而欲详其迹。

yú shì qì tóng jí yì,

于是弃同即异,

chuān záo bàng shuō,

穿凿傍说,

jiù shǐ suǒ wú,

旧史所无,

wǒ shū zé chuán。

我书则传。

cǐ é làn zhī běn yuán,

此讹滥之本源,

ér shù yuǎn zhī jù dù yě。

而述远之巨蠹也。

zhì yú jì biān tóng shí,

至于记编同时,

shí tóng duō guǐ,

时同多诡,

suī dìng āi wēi cí,

虽定、哀微辞,

ér shì qíng lì hài。

而世情利害。

xūn róng zhī jiā,

勋荣之家,

suī yōng fū ér jǐn shì zhūn bài zhī shì,

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

suī lìng dé ér chī mái,

虽令德而嗤埋,

chuī shuāng xù lù,

吹霜煦露,

hán shǔ bǐ duān,

寒暑笔端,

cǐ yòu tóng shí zhī wǎng,

此又同时之枉,

kě wèi tàn xī zhě yě gù shù yuǎn zé wū jiǎo rú bǐ,

可为叹息者也!故述远则诬矫如彼,

jì jìn zé huí xié rú cǐ,

记近则回邪如此,

xī lǐ jū zhèng,

析理居正,

wéi sù xīn hū ruò nǎi zūn xián yǐn huì,

唯素心乎! 若乃尊贤隐讳,

gù ní fù zhī shèng zhǐ,

固尼父之圣旨,

gài xiān xiá bù néng diàn jǐn yú yě jiān tè chéng jiè,

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惩戒,

shí liáng shǐ zhī zhí bǐ,

实良史之直笔,

nóng fū jiàn yǒu,

农夫见莠,

qí bì chú yě ruò sī zhī kē,

其必锄也:若斯之科,

yì wàn dài yī zhǔn yān。

亦万代一准焉。

zhì yú xún fán lǐng zá zhī shù,

至于寻繁领杂之术,

wù xìn qì qí zhī yào,

务信弃奇之要,

míng bái tóu qì zhī xù,

明白头讫之序,

pǐn zhuó shì lì zhī tiáo,

品酌事例之条,

xiǎo qí dà gāng,

晓其大纲,

zé zhòng lǐ kě guàn。

则众理可贯。

rán shǐ zhī wèi rèn,

然史之为任,

nǎi mí lún yī dài,

乃弥纶一代,

fù hǎi nèi zhī zé,

负海内之责,

ér yíng shì fēi zhī yóu。

而赢是非之尤。

bǐng bǐ hé dān,

秉笔荷担,

mò cǐ zhī láo。

莫此之劳。

qiān gù tōng yǐ,

迁、固通矣,

ér lì dǐ hòu shì。

而历诋后世。

ruò rèn qíng shī zhèng,

若任情失正,

wén qí dài zāi zàn yuē shǐ zhào xuān huáng,

文其殆哉! 赞曰∶ 史肇轩黄,

tǐ bèi zhōu kǒng。

体备周孔。

shì lì sī biān,

世历斯编,

shàn è xié zǒng。

善恶偕总。

téng bāo cái biǎn,

腾褒裁贬,

wàn gǔ hún dòng。

万古魂动。

cí zōng qiū míng,

辞宗邱明,

zhí guī nán dǒng。

直归南董。

【文心雕龙 · 史传】注释

草:粗,创。昧:不明。

绵:远。邈(miǎo秒):久远。

轩辕:指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史:史官,仓颉(jié节):传为黄帝时的左史,文字的创始者。

《曲礼》: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

史载笔:孔颖达疏:“‘史’谓国史,书录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笔:这里泛指记事的用具。

左右:有的版本没有这两个字。可能是衍(yǎn演)文,不译。

使:令。《白虎通·记过彻膳之义》中说:“所以谓之史何?明王者使为之也。

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有的本子无二“者”字。左、右史的不同,古代有两种说法:《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礼记·玉藻》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太平御览》卷六○三录刘勰此文,则作“左史记言,右史书事”。译文据《太平御览》。

典、谟:指《尚书》中的《尧典》、《皋陶(gāoyáo高摇)谟》等。

诰、誓:指《尚书》中的《甘誓》、《汤诰》等。

周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维新:乃新。指从周文王时开始革新。

姬(jī机)公:指周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法:指史书记事之法。西晋杜预在《春秋左氏传序》中说:《春秋》的体例是“周公之垂法”。

紬(chōu抽):抽引。这里是以紬缉比喻对历数的运算。三正:指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正:正。班:分、列。

联事:指记载史事。联:系。上两句即杜预《左传序》中所说:“因其历数,附其行事。”

彰善瘅(dàn但)恶,树之声:这两句是借用《尚书·毕命》中的原话。瘅:憎恨。

平王:周平王,周幽王之子。周代自平王起进入东周,周朝开始走上衰落时期。

雅:《诗经》中有《大雅》、《小雅》。这里是以《雅》诗中反映太平盛世的作品来指西周兴盛时期。东周以后走向衰微,所以说“政不及雅”。

宪章:法度。紊(wěn稳):乱。

彝(yí宜):永久的,经常的。攸(yōu优):语词。斁(dù度):败坏。

夫子:孔子。闵(mǐn敏):忧。

伤斯文:《论语·子罕》中说,孔子曾叹息:“之将伤斯文也。”斯:此。文:指礼乐等西周文化。静居:闲居,指孔子周游各国后,晚年闲居鲁国。

叹凤:《论语·子罕》中说,孔子叹息:“凤鸟不至,……吾已矣夫!”传说凤凰出现,表示下太平。孔子看不见凤凰出现,所以叹息自己也完了。

衢:大路。这里指五父衢,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孔丛子·记问》中讲到鲁人“樵于野而获兽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孔子听说后,前往认出是麒麟,便哭泣说:“麟出则,吾道穷矣!”

太师:乐官的首领。《论语·八佾(yì义)》中有孔子和鲁国太师论乐的记载。《雅》《颂》:指雅乐和颂乐的乐曲。《论语·子罕》中说,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后,校正了雅、颂乐曲。

《春秋》: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孟子·滕文公下》中说:“世衰道微,……孔子惧,作《春秋》。”东汉赵岐在《孟子章句》中注这段话说,孔子是“因鲁史记”以作《春秋》,即根据鲁国的史书写成《春秋》。

黜陟(chùzhì触志):人材的进退升降。

征:验证。标:表明。

褒(bāo包):称赞。

逾:超过。轩冕(miǎn免):指高级官位。轩:有帷幕的车。冕:礼帽。

钺(yuè):似斧的兵器。

睿(ruì瑞):深明。存亡:有的版本无此二字,从句意看,当是衍文。

婉约:简练。婉:简约。

丘明:左丘明,与孔子同时的人,相传是《左传》的作者,但唐宋以来很多人有怀疑。

微言:精微之言。

原始要(yāo腰)终:这是借用《周易·系辞》中的话,指全探究事物的始末。原:追溯。要:约会,这里有联系的意思。

传体:解释经书的意义叫“传”,记述人物平事迹的历史著作也叫“传”。《左传》的“传”属前者,史传的“传”属后者,刘勰这里是混而为一了。

羽翮(hé河):翅翼,喻指辅佐。翮:羽毛的茎。

从(zòng纵)横之世:指战国时期。当时苏秦主张东方六国(齐、楚、燕、韩、赵、魏)联合起来抗秦,叫做“合纵”;张仪主张六国和秦国和解,叫做“连横”。从:同纵。

并:合,统一。七王:即七国。

战国有策:刘向《战国策序》说,因其内容主要是战国时游说(shuì睡)之士所献策谋,所以称为《战国策》。

叙:编次。

简:竹简,也称策或简策。《春秋左氏传序》疏:“蔡邕《独断》曰,‘策者,简也。’……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

赢(yíng营):秦王的姓。项:项羽。

陆贾:西汉初年文人。他的《楚汉春秋》今不存。稽:查考。

爰(yuán元):于是。太史谈:指司马谈,汉武帝时的太史令(史官)。他是司马迁的父亲。

执简:指担任史官职务。

:司马迁的字。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甄(zhēn真):审查。勣(jī机):功业。

典:指《尚书》中的《尧典》。

孔:孔子。经:指《春秋》。《史记·自序》中说,壶遂曾把《史记》比作《春秋》。

元圣:即玄圣,指孔子。

《吕览》:即《吕氏春秋》。其中有十二纪、八览、六论。刘勰认为《史记》中的本纪是模仿《吕氏春秋》中的纪。《史记·大宛(yuān冤)传》讲到《禹本纪》,有人认为《禹本纪》才是司马迁所本。但从《大宛传》中引到《禹本纪》的内容,以及司马迁所说“至《禹本记》、《山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来看,刘勰的说法较为可信。

纪纲:法纪政纲。《史记·五帝本纪》索引:“纪者,记也。……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

本纪:《史记》中有十二本纪,记述帝王事迹,《五帝本纪》、《夏本纪》等。

列传:《史记》中有七十列传,记述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重要人物的平事迹,《屈原列传》、《李将军列传》等。总侯伯:这应指记述诸侯王事迹的“世家”而言,《史记》中有三十世家,《赵世家》、《楚元王世家》等。这里的“列传以总侯伯”,与《史记》不符,可能是文字上有脱漏。

八书:《史记》中有《礼书》、《乐书》等八书。铺:陈列。

十表:《史记》中有《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十表。谱:叙录。

反经:违反儒家经典。尤:过失。

踳(chuǎn喘》:据《说文》同“舛”,错乱。

叔皮:班彪的字,他是东汉初年历史家、作家,《后汉书·班彪传》载有他的《史记论》。刘勰以上所评《史记》优劣的话,大多见于《史记论》,但有的并未讲到。所以,主要应看作刘勰自己对《史记》的观点。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汉》:指《汉书》。

因循前业:班固《汉书》沿用了《史记》和班彪《史记后传》的部分体例和史料。因循:沿袭,依照。

思实过半:指得益甚多,《周易·系辞下》中说:“知者观其彖(tuàn团去)辞,则思过半矣。”孔颖达疏:“言聪明知达之士,观此卦下彖辞,则能思虑有益,以过半矣。”

十志:《汉书》中有《律历志》、《礼乐志》等十志。该:兼,备。

赞:《汉书》纪、传的末尾常有一段“赞曰”,说明作者对该篇所述人物事件的意见。序:《汉书》表、志的前常有一段类似序文的说明。

彬彬(bīn宾):文质兼备的样子。

矩(jǚ举):画方形的器具,这里引申为模仿、学习。

端绪:指条理。赡(shàn扇):富足。

遗亲攘美:《汉书》中有些是班固的父亲班彪写的,可是班固都算为自己的作品。遗:抛弃。攘:窃取。傅玄的《傅子》中说:“班固《汉书》,因父得成。遂没不言彪,殊异司马迁也。”(《全晋文》卷五十)

征贿鬻(yù玉)笔:指班固写《汉书》,有接受贿赂的错误。征:求。鬻:卖。愆(qiān千):过失。《史通·曲笔》中也有“班固受金而始书”的传说。

公理:仲统的字。他是汉末著名学者。以上意见,可能是他在《昌言》中讲的。《昌言》今不全,《全后汉文》卷八十八、八十九辑得部分残文。究:穷尽。

左氏:指左丘明的《左传》。缀(zhuì坠):连结。

间出:偶然出现。

氏族:指重要历史人物。

述:循,继。宗:尊重。

孝惠:指西汉惠帝刘盈。委机:抛弃国家大事。

吕后: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zhì志)。摄(shè设)政:代理执政。汉惠帝后,吕后临朝听政,在位八年。

班:指班固的《汉书》。史:指司马迁的《史记》。立纪:《汉书》中有《高后纪》,《史记》中有《吕后本纪》。

违经:违背正常。

庖(páo袍)牺:即伏牺,传为神农氏之前的古代帝王。

值:逢,遇。

牝(pìn聘)鸡:母鸡。无晨:不晨鸣。这是喻指妇女不能掌管国家大事。

武王:周武王。誓:指《尚书·牧誓》所载周武王的誓辞,“牝鸡无晨”就是这个誓辞中的话。

与(yù玉):参与。

齐桓:指齐桓公。《谷梁传·僖公九年》载齐桓公和诸侯订盟,其中讲到“毋使妇人与国事”。

宣后:宣太后,秦昭王的母亲。秦武王后,昭王年幼,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宣大后的异父弟)为政,威震秦国。宣太后理政期间,用魏冉、白起等,对秦国的强大起过一定作用。刘勰所谓“乱秦”,完全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

假:指代摄政事。

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司史:《后汉书·张衡传》说张衡曾“专事东观”,进行《东观汉记》的补缀工作。

迁、固:司马迁、班固。

元帝王后:汉元帝之后王政,汉平帝九岁即帝位,她曾临朝听政。《后汉书·张衡传》中说,张衡上书主张“宜为元后本纪”。

寻:探讨。子弘:汉惠帝子刘弘,吕后临朝期间,曾立为帝。伪:指不是惠帝张后所。《史记·吕后本纪》中说:“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佯)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

要:总。嗣:后代。

孺子:指刘婴,汉宣帝的玄孙,平帝后立为皇太子,号“孺子”。微:当时刘婴只有两岁。

二后:指汉高祖吕后和汉元帝王后。刘勰认为吕后摄政时,代表汉王朝的是刘弘,元帝王后临朝时,继承皇权的是孺子刘婴,只能为刘弘、刘婴立本纪,而不应给吕后、王后立本纪。

东观:东汉王朝藏书和编修史书的地方。刘珍、李尤等人的《东观汉记》就在东观编成,载光武帝以后的东汉历史。

袁:指袁山松,东晋文人,著有《后汉书》。张:指张莹(yíng营),东晋文人,著有《后汉南纪》。两书今均残缺不全。

驳:杂乱。伦:常理。

薛:指薛莹,字道言,三国时吴国文人,曾著《后汉纪》。谢:指谢承,字伟平,也是吴国文人,曾著《后汉书》。两书今均不全。

司马彪:字绍统,西晋文人,曾著《续汉书》,今不全。其中“志”的部分,附于范晔(yè夜)《后汉书》之中。

华峤(qiáo桥):字叔骏,西晋文人,曾著《后汉书》,今不全。

三雄:指魏、蜀、吴三国。

互出:相继出现。

《阳秋》:指东晋孙盛的《魏氏春秋》。《魏略》:魏国鱼豢(huàn换)著。两书均不存,《三国志》等书的注中引到这两书的部分资料。

《江表》:西晋虞溥的《江表传》。《吴录》:西晋张勃著。两书均不存,《三国志》等书的注中保存部分残文。

激:激切。抗:对抗,指不同于时俗的观点。《晋书·孙盛传》中说:“殷浩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征:证验。

疏阔:粗疏,不精密。

陈寿,字承祚(zuò坐),西晋史学家。《三志》:陈寿的《三国志》。

洽(qià恰):和润。

荀:指荀勖(xù续),字公曾,西晋文人。张:指张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华阳国志·后贤志》中说:“《三国志》……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繁:应作“系”,译文据“系”字。系:统属,这里指隶属。著作:官职名,晋代设置著作郎,专任史书编撰。

陆机:字士衡,西晋文学家。曾著《晋纪》,今不存。肇(zhào照):开始,指撰写西晋初的历史。

王韶:王韶之,字休泰,南朝宋代文人。曾著《晋纪》,今不存。续末:指撰写东晋末年历史。但只写到义熙九年,下距晋亡还有七年,所以说“不终”。

干宝:字令升,东晋吏学家、小说家。曾著《晋纪》,今不全。

审:推求。序:次序。

《阳秋》:指《晋阳秋》,今不存。

举例发凡:指编写史书原则所订的体例。《春秋》有五例,《左传》有五十几例。

准的:标准,指凡例所作规定。

邓璨:应为邓粲,东晋文人。他的《晋纪》今不存。

始立条例:据《史通·序例》,干宝的《晋纪》已“远述丘明,重立凡例”,邓粲、孙盛都是在干宝之后才立凡例的。

宪章:取法,学习。

湘川:湖南湘。这里指邓粲,他是沙人。曲:指曲折偏僻之地。

安国:孙盛字安国。

规:法度,指孙盛写史书是取法邓粲。

百氏:指诸子百家。《汉书·叙传下》说《汉书》是“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

被:及。

殷鉴:殷人灭夏,殷之子孙以夏亡为借鉴。

制:这里泛指典章、文物、制度。

霸:诸侯国之强大称雄者,齐桓公、晋文公等春秋五霸。

郡国:汉初兼用郡县制和分封制,诸侯国和郡县并存。这里指全国各地政权机构。文计:文件、账目等。

体国:指全国的重要规划。体:分。

石室、金匮(guì桂):汉代收藏国家重要图书文件的地方。

帛:丝织物,这里帛书。

竹:竹简。

练:熟悉。

与夺:取舍。

宗:本。

昭:明白。整:齐、正。

苛:烦,细。滥:不实。

密:近,切合。

讫(qì气):完结。

功:同工,指事。

铨(quán全):衡量。

摘:选取。《后汉书·张衡传》说,张衡上疏,指出司马迁、班固史书中的十多处错误。舛(chuǎn喘):差错。滥:不恰当。

傅玄:字休奕(yì意),西晋文学家。《后汉》:指《东观汉记》。据《晋书·傅玄传》,傅玄在《傅子》中曾对“三史”进行评论。“三史”指《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隋书·经籍志》说《东观汉记》所记是从光武帝到灵帝的事。

公羊高:战国时齐国人,传为《公羊传》的作者。

传闻异辞:这是《公羊传·隐公元年》中的话。

荀况:战国时著名思想家。

录远略近:据《荀子·非相》的原文:“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这四字应为“录近略远”。

阙:缺。

穿凿:牵强附会。

讹(é俄):错误。

蠹(dù度):蛀虫。

诡(guǐ轨):欺诈。

定、哀微辞:《公羊传·定公元年》中曾说:“定、哀多微辞。”定、哀:鲁定公、鲁哀公,和孔子同时的鲁国国,孔子写《春秋》,对他们有“微辞”,指对其过失不明言,而用隐讳委婉的话来说。

庸夫:平庸的人。

迍(zhūn谆):困难。

令德:美德。嗤(chī吃):讥笑。

理欲:这两个字是衍文。吹喣(xǔ许)露:指随意褒贬。:寒。煦:吹。露:温润。“吹”指对“迍败之士”的贬抑,“煦露”喻对“勋荣之家”的吹捧。

寒:即上句的“吹”。暑:即上句的“煦露”。

在:曲。

矫:假造。

回邪:邪曲不正。

素臣:指左丘明。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中有“仲尼素王,丘明素臣”之说。有人认为“素臣”当作“素心”,从下句说“尼父之圣旨”看,刘勰正是以“素臣”、“素王”并举。

尼父:孔子字仲尼,故尊称尼父。《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用史书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理论根据。

纤瑕(xiānxiá先匣):小毛病。瑕:玉的斑点。玷(diàn电):玉的瑕点,这里作动词用。瑜瑾(yújīn于仅):美玉。

慝(tè特):奸邪。

莠(yǒu有):恶草。

科:类。

寻:抽绎,整理。

品酌:评量斟酌。条:条例,编写史书所订叙事论人的原则。

大纲:指上所说“术”、“要”、“序”、“条”四个方

弥纶:综合组织,整理阐明。

嬴:当作“赢”(yíng营),多得。尤:责备。

秉:操,持。荷:担,负。

诋(dǐ底):诽谤。

殆(dài代):危险。

史肇轩黄:即本篇开始说的:“轩辕之世,史有仓颉。”

偕(xlé斜):共同。

腾:传播。裁:判断。

网友完善【文心雕龙 · 史传】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文心雕龙 · 史传】评析

《史传》是《文心雕龙》的第十六篇。从本篇到第二十五篇《书记》的十篇,所论文体,都属“笔”类,是对吝体散文的论述。从史学的角度看,本篇对晋宋以前的史书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这对古代历史散文,特别是在古代史学理论上是有一定贡献的;但其重要不足之处,是未能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网友完善【文心雕龙 · 史传】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文心雕龙 · 史传】赏析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三段为第一部分,论述晋宋以前的史书。第一段讲史传的含义,和从初设史官到春秋战国时期史书的编写情况;突出地肯定了《春秋》一字褒贬的巨大意义,以及《左传》创体、传经上的作用。第二段评述两汉的史书,对《史记》和《汉书》的得失做了重点评论;对给女后立纪的作法表示激烈反对。这说明刘勰的封建正统观念是相当浓厚的。他认为应给只有两岁的“孺子”刘婴等立本纪,而反对为实际掌管国政八年之久的吕后等立本纪,这种思想,显然比司马迁、班固等落后得多。第三段讲魏、晋以来的史书,评价最高的是《三国志》。

后两段为第二部分,总结编写史书的理论。第一段讲总的任务和要求,强调征圣宗经,提出在会总和相互配合上的两大难点。第二段批判了写远和写近中的两种不良倾向,最后总结出编写史书的四条大纲。

刘勰对历史著作的基本主张是“务信弃奇”。他一再强调“实录无隐”、“按实而书”、“贵信史”等,对不可靠的东西,他认为宁可从略甚至暂缺不写,而不应穿凿附会,追求奇异;他特别反对的是不从实际出发,而吹捧权贵,贬抑失意之士,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刘勰过分拘守征圣宗经的观点,不仅反对为女后立纪,还提出“尊贤隐讳”的主张,这就和他自己一再强调的“实录无隐”等相矛盾了。

网友完善【文心雕龙 · 史传】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文心雕龙 · 史传】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文心雕龙 · 史传】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刘勰 - [南北朝]

刘勰,字彦和,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文心雕龙 · 史传|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刘勰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