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李时珍作品集:
释名
蜂糖。生岩石者名石蜜、石饴、岩蜜。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大便不通。用蜜二合,微为煎至饴糖状,乘热做成挺,长一寸们一端尖细。待冷变硬后,寒入肛门中,不久即可通便。
产后口渴。用炼蜜不限量,熟水调服即止。
隐疹作痒。用蜂蜜不限量,好酒调服。
五色丹毒。用蜂蜜调干姜末敷涂。
口中生疮。用蜂蜜浸大青叶含咽。
龟头生疮。用蜂蜜煎甘草涂搽。
肛门生疮(肛门主肺,肺热则肛门肿缩生疮),用蜂蜜一斤,调入猪胆汁一枚,微火煎浓,做成挺子,塞肛六内,令通泄即愈。
热油烫烧。用蜂蜜涂搽。
疔肿恶毒。用生蜜与隔年葱研成膏。把疔刺破涂上,半小时后,以热醋洗去
大风癞疮。用生姜二斤,捣取汁,拌入蜂蜜一斤中,微火煎浓,收存。每日清晨服枣大一丸,温酒送下,一天服在次,忌生冷醋滑等物。
脸上斑点。用蜂蜜调茯苓末敷搽。
目生珠管。用生蜜涂目。仰卧半日再洗去。每天一次。
释名
零榆。白者名粉。
气味
白皮:甘、平、滑利、无毒。
主治
喘不止。用榆白皮阴干,焙为末,每天清晨和晚上用末二钱、水五合,煎成胶状服下。
虚劳白浊。用榆白皮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分五次服下。
小便气淋(按:指小便时觉气胀面排尿困难)。用榆枝,石燕子煎水,每日饮服。
五淋涩痛。用榆白皮阴干、焙研,每取五我,加水五合,煎如胶,一天服二次
口渴多尿。用榆皮二斤,去黑皮,加水一斗,煮成一升。每服三合,一天服三次。
身体突然浮肿。用榆皮捣为末,同米煮粥吃,以小便能畅为效。
早产后流血不止。用榆白皮、当归(焙)各半两,加生姜水煎服。
胎死腹中或母因病欲堕胎。用榆白皮煮汁服二升。
头、身长疮。用榆白皮研为末,调油涂搽。
火伤成疮。嚼榆白皮敷涂。
五色丹毒(又名游肿)。榆白皮研为末,调鸡蛋白涂搽。
背疽。用榆根白皮,切细,清水洗净,捣至极烂,调香油敷搽,留出疮头透气。药干则以苦茶润湿,若药已不粘,须另换新调的药。
小儿瘰疬。用榆白皮生捣如泥,封涂患处。经常换药。
榆叶:
消水肿,利小便,下石淋。用榆树嫩叶作汤或炒吃。
胆热虚劳不眠。用榆叶、酸枣仁等分。加蜜做成丸子,每日服适量。
酒鼻。用榆叶煎汁常洗。
气味
竹叶(堇竹叶):苦、平、无毒;
竹叶(淡竹叶):辛、平、大寒、无毒;;
竹叶(苦竹叶):苦、冷、无毒。;
竹茹(淡竹茹):甘、微寒、无毒;
竹沥(淡竹沥):甘、大寒、无毒。
主治
竹叶:
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用竹叶三斤、桔皮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
时行发黄。用竹叶五升(切细)、小麦七升、石膏三两,加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细细饮服。服尽一剂可愈。
牙齿出血。用淡竹叶煎浓汁含漱。
脱肛不收。用淡竹叶煎浓汁热洗。
不儿头疮、耳疮、疥癣。用苦竹叶烧为还想,调猪胆涂搽。
竹茹:
伤寒劳复,卵肿股痛。用竹茹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几次后,服汁。
妇女劳复(病初愈因过劳复发,热气冲胸,手足抽搐,状如中风)。用淡竹茹半斤、栝楼二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妇女损胎(孕八、九月时,或跌伤,或惊伤,心痛)。用竹茹五两,加酒一升,煎成五合服下。
月经不净。用竹茹微炙,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服。
小儿热痛,口噤体热。用竹茹三两、加醋三升,煎成一升。每服一合。
跌打内伤(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煎为末,加酒一升,煮开三次服下。三服可愈。
竹沥:
中风口噤。用竹沥、姜汁等于发,每日饮服。
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以竹沥饮一、二升,即苏。
小和伤寒。用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令慢慢饮服。
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用竹沥夜服二合。
妇女胎动(妊娠为房事所动,因绝)。用竹沥一程式,饮服立愈。
消渴尿多。频饮竹沥,数日可愈。
咳嗽肺痿(咳逆短气、胸中有声、吐脓痰,有臭味)。有淡竹沥一合服下。一天服三、五次,以愈为度。
产后虚汗。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目赤痛。眼不得开。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棉裹浸一宿,频频点眼,令热泪出。
突然牙痛。用苦竹烧一头,另一头出汗,取汁涂痛处。
释名
茯灵、茯兔、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茯神。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
虚滑遗精。用白茯苓二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加盐二钱,将瘦羊肉切薄片蘸药炙熟吃,酒送下。
浊遗带下(男子元阳虚损,精气不固,小便下浊,余沥常流,梦寐我惊,频频遗泄。妇人白带)。用白茯苓(去皮)四两,挖空一处,填入猪苓四钱半,煮开多次人,取出晒干,去掉猪苓,研为末,化黄蜡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空心服,唾液送下。以尿清为度,忌米醋。此方名“威喜丸”。
小便频多。用白茯苓(去皮)、干山药(去皮),在白矾水中渍过,焙干,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小便淋沥不禁。用白茯苓、示茯苓,等分为末,加不揉洗去筋,控干,以酒煮地黄汁捣成膏调为丸子,如梧子在。每嚼一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滑痢不止。用白茯苓一两、木香(煨)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紫苏木瓜汤送下。
妊娠水肿,小便不利,恶寒。用赤茯苓(去皮)、葵子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
突然耳聋。用黄蜡不拘多少,和茯苓末细嚼。茶汤送下。
痔漏。用赤、白茯苓(去皮)、没药各二两,破故纸四两,在石臼中捣成一块,酒浸数日,取出,放入木笼蒸熟,晒干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水肿尿涩。用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汤,每日饮服。有效为止。
附方茯苓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菌核。常寄生在赤松或马尾松的根上。本品入药,有以下各种
茯苓皮:为茯苓的外皮。利不消肿。
赤茯苓:是除去茯苓皮后内部的淡红色部分。清利湿热。
白茯苓:是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健脾渗透湿。
茯神:是白茯苓中心穿有松树根者。宁心安神
神木:是茯苓中间的木块。治脚气挛痛。
释名
江珠。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镇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五分,一起熬捣为散。每服二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有特颜色。此方名“琥珀散”。
症瘕气块,产后血晕。治方同上
初生婴称惊阐。用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半钱,共研为末,以猪乳调二、三分涂入口中。又方:用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共研为末,以麦门冬汤调二、三分送服。
小便淋沥。用琥珀末二钱、麝香少许,开水或萱草煎汤送服。年老和体虚的人,可用人参汤送服。亦可加蜜调末做成丸子。用赤茯苓汤送下。
不便尿血。用琥珀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送下。
坠跌旅伴血。刮取琥青天屑。用酒送服一匙,或加蒲黄亦可。一天服四、五次。
释名
白饭花、篱障花、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
气味
甘、平、滑、无毒。
主治
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
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
牛皮癣。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轻粉少许,共研为末涂癣。有臭流出即愈。
痔疮肿痛。用木槿皮或叶煎汤先熏后洗。
大肠脱肛。用木槿根煎汤,先熏洗后,以白矾、五倍子调敷。
噤口痢。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煎面饼二个,蘸末吃下。
风痰逆。用木槿花晒干,焙过,研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服,开水送下。白花更好。
黄水脓疮。用木槿子烧存性,调猪骨髓涂搽。
释名
黄荆、小荆、楚。
气味
实:苦、温、无毒。
叶:苦、寒、无毒。
根:甘、若、平、无毒。
茎:甘、平、无毒。
主治
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
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
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
叶:
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
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
根:各各上风疾。用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每日饮服适量。
茎: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
荆沥:
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
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
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
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赤白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
疮癣。用荆沥涂搽。
释名
枸枸棘、苦杞、甜菜、天精、地骨、地节、地仙、却老、羊乳、仙人杖、西王母杖。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
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骨蒸烦熟(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用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和匀后。每取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肾虚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赤眼肿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进盐一两,再煮成二程式,频用洗眼和点眼。
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净,捣取自然汁。无汁则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点酒,饭前温服。
风虫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
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过。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妇女阴肿或生疮。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痈疽恶疮,脓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
足趾鸡眼,作痛作疮。用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涂。
目涩有翳。用枸杞叶、车前叶各二两,捣出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眼,不过三、五次,即见效。
五劳七伤,房事衰弱。用枸杞叶半斤,切细,加粳米二合,豉汁适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释名
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风使、木骨、金盐、豺漆,豺节。
气味
(根皮、茎)温、辛、无毒。
主治
风湿痿痹。用五加皮、地榆(刮去粗皮)各一斤,装袋内,放入好酒二斗中,以坛封固,安大锅内水煮,坛上放米一合,米熟即把坛取出。等火毒出过,取药渣晒干,做成丸子,每日清晨服五十丸,药酒送下,临卧时再服一次。此方能去风湿、壮筋骨、顺气化痰、添精补髓,功难尽述。
虚劳不足。用五加皮、枸杞根白皮各一斗,加水一石五斗,煮成七头号。其中,以四斗浸曲一斗,以三斗拌饭,照常法酿酒,熟后常取饮服。
脚气肿湿,骨节、皮肤疼痛。用五加止四两,浸酒中,远志(去心)四两,亦浸酒中。几日后,取药晒干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五加皮丸”。
小儿行迟(三岁小儿还不会走路)。用五加皮五钱,牛膝,木瓜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五分,米汤加几滴酒调服。
释名
贞女、冬青、蜡树。
气味
(实)苦、平、无毒。
主治
补肾滋阴。取女贞子,去梗叶,浸酒中一日夜,擦去皮,晒干,研为末,待早莲草出时,采数石,捣汁熬浓,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百丸,酒送下。十多天之后,体力增加,老人不再起夜。又能变白发为黑色,强腰膝,起阴气。又方:用初冬采收后阴干的女贞实,酒浸一日,蒸透晒干,取一斤四两;夏季采收并阴干的旱莲草,取十两;晚春采收并阴干的桑椹子,取十两。三味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直丸,淡盐汤送睛。若是五月份采的又桑椹,八月份采的旱莲,则可直接捣汁和药,不用加蜜。
风热赤眼。用女贞子不限量,捣汁熬膏,净瓶收存,埋地中七日后,取以点眼。
口舌生疮,舌肿胀出。取女贞叶捣汁含浸吐涎。
一切眼疾,用女贞叶捣烂,加朴硝调匀贴眼部。
释名
刺梨子、山石榴、山鸡头子。
气味
酸、涩、平、无毒。
主治
活血强身。霜后摘取金樱子果实,捣去刺,劈去核,以水淘洗后,再捣烂,放入大锅水中熬煎。用得绝火。煎至水减半时,过滤,继续熬煎成膏。每服一匙,用暖酒一碗调下。
补血益精。用金樱子(去刺及子,焙过)四两、缩砂二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久痢不止。用罂粟壳(醋炒)、金樱子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在。每服五至七丸,陈皮煎汤化下。
痈肿。用金樱子嫩叶捣极烂,加盐少许涂肿处,留出疮头透气。
刀伤出血。夏季采金樱子叶,同桑叶、叶等分,阴干,研为末,敷伤处,血止口合。此方名“军中一捻金”。
驱寸白虫(按:即绦虫)。用金樱子根二两,锉细,加糯米三十粒,注入水二升煎至五合,空心服,不久虫即泻下。
释名
棘刺、棘针、赤龙爪。花名刺原。
气味
(白棘)辛、寒、无毒。
主治
小便尿血。用白棘三升,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分三次服。
明脏虚冷,腹胁刺痛。用白棘一合(焙过)、槟榔二钱半,加水一碗,煎至五分,再加好酒半碗,煮开几次后,分二次服。
睫毛倒生。用白棘一百二十个、地龙二条、木贼一百二十节、木鳖子仁二个,共炒为末,摘去倒毛,每日以药末吸入鼻内三、五次。睫毛即不再倒生。
龋齿腐朽。用白棘二百枚(朽落地者),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含漱。或烧棘涂病齿,再敷雄黄末。
小儿口噤,惊风不乳。用白棘烧为还想,水送服一钱。
小儿丹肿。用水煮白棘根汁洗搽。
痈前痔漏。治方同上。
疔疮。用白棘(倒钩者)三枚、丁香七枚,是入瓶中烧存性,加未满月的婴儿粪和匀,每日涂疮三次。
诸肿有脓。用白棘烧灰,水送服一钱。一夜之间,肿即可出头。
释名
山枣。
气味
(酸枣)酸、平、无毒。
主治
胆风沉星(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多睡)。用酸枣仁一两(生用)、蜡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微焦为散。每取二钱,加水七分煎至六分,温服。
胆虚不眠(心多惊悸)。用酸枣仁一两,炒香,捣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又方:再加人参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二钱半,调炬蜜做成丸子服下。
振悸不收藏。用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加水八升,煮成三分,分次服。此方称“酸枣仁汤”。
虚烦不眠。用酸枣仁二升,母、干姜、茯苓、芎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先以水一斗煮枣仁,得汁七程式,再放入其余各药同煮,最后得汁三程式,分次服下。此方名“酸枣仁汤”。
骨蒸不眠。用酸枣仁一两,加水二碗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粥熟后,再下地黄汁一合,煮匀吃下。
盗汗,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释名
木丹、越桃、鲜支。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鼻血。用山栀子烧灰吹入鼻中。屡试皆效。
小便不通。用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盐少许,俣捣烂贴脐上及阴囊,过一会即通。
血淋涩痛。用生栀子不、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热水肿。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伤折肿痛。用栀子、白面同捣烂,敷涂痛处,甚效。
汤烫火烧。用栀子末和鸡蛋清调浓敷涂。
释名
构、构桑。
气味
楮实:甘、寒、无毒。
楮叶:甘、凉、无毒。
树白皮:甘、平、无毒。
皮间白汁:甘、平、无毒。
主治
楮实:
水气蛊胀。用楮实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另以茯苓三两、白丁香一两半,共研为末,将膏和末调成丸子,如梧子大。从少到多,服到小便清利,腹胀减轻为度,后服“治中汤”续治。忌食甘苦峻补药物及发物,此主名“楮实子丸”。
肝热生翳。有楮实子研细,饭后以蜜汤送服一钱。一天服二次。
喉痹、喉风。肛楮实阴干,每取一个研为末,水送服。病重者可服二个。
石疽(长在身上、脸上,状如疖子而皮厚)。用楮实捣烂敷涂。
刀伤出血。治方同上。
目昏难视。用楮实、荆芥穗各五百枚,共研为还想,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楮叶:
老少瘴痢,日夜是余次。用干楮叶三两,熬捣为末。每服一匙,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另取羊肉裹药末塞肛门内,痢出即止。
脱肛,用楮叶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同时将药末敷在脱肠上。
小便白小说。用楮叶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
全身水肿。用楮枝趺熬叶成膏,每服一匙,空心服。一天服三次。
虚肥面肿(刖脚不肿)。用楮叶八两,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用汁煮米粥常食勿绝。
中风不语。用楮枝叶锉细,酒煮汁出。随时饮服适量。
吐血、鼻血。用楮叶捣汁一、二程式,随时温饮适量。
目翳。用春还想楮叶,晒干,研为末,加麝香少许。每取黍米大一团点眼内,翳自脱落。
疝气。用楮叶、雄黄,等分为还想,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送下
癣疮湿痒。用楮叶捣烂敷涂。
痔瘘肿痛。用楮叶半斤捣烂封涂。
蛇咬伤。用楮叶、麻叶一起捣烂,取汁渍伤处。
树白皮:
肠风下血。用秋季楮皮阴干为末,酒送服三钱,或加入麝香少许。一天服二次。
血痢、血崩。用楮树皮、荆芥,等分为末,冷醋调服一钱,血崩,煎服。
浮肿。用楮白皮、猪苓、木通各二钱,桑白皮三钱,陈皮、橘皮各一钱,生姜三片,加水三钟煎服。一天服一剂。
膀胱石水(四肢瘦削,小腹胀满)。用楮根白皮、桑根白皮各三程式,白术四两。黑大豆五程式,加水一斗,煮成四程式,再加清酒二升,煮成三升。每服一匙,一天两次。
目中翳膜。用楮白皮晒干,烧灰。研为末。每点少许。一天点三、五次。
皮间白汁:顽癣、蜂蝎蛇虫咬伤、病后胀满。
- 感兴二首
- 采桑子
- 清平乐
- 偶书
- 万安道中书事三首
- 秋雨快晴静胜堂席上
- 二十八日会不疑家席上纪实
- 和晏尚书出城口占四首
- 锁窗寒·春思
- 题林良枯木寒鸦图图有李宾之题句四首
- 雨中寄孟集
- 赠少京兆吴公讱迁都宪巡抚四川
- 题寿乐堂用东坡韵赠杨元宾佥判
- 送曹梦良赴桐庐户掾
- 又用前韵
- 留别宗鲁别驾二章
- 残梅
- 送子文还家
- 墙北桃树
- 调赵子期二首
- 同年饮中丞恆山宅次符卿泾野韵
- 十一月十二日会集宾主共八人
- 游永平开元寺
- 过雁和二十二弟韵
- 送幻公
- 延平陆太守招饮杨氏园亭赋谢
- 双陆二首效元人体
- 宫中调笑闺情
- 送晏延平宰邑分宁兼过乡墅
- 寄方南湖
- 意难忘送曹顾庵学士还武塘,同用高字
- 吴川归舟
- 封邱道中
- 外弟周心如鸿胪南归寿母
- 邓孝子行卷二首
- 下皋杂咏
- 谒武乡侯庙
- 重九出游既夕泛舟秦淮见月
- 莆田杂诗二十首
- 寄苏子美
- 鄢陵经进士李伯昭墓
- 悼周尧夫
- 题白沙翠竹
- 星岩二十景石室龙床
- 送张孝廉
- 芦沟访张茂先宅
- 灵岩
- 淳熙元年端午帖子词皇帝閤六首
- 八月十四夜
- 五羊寄邓先生俊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