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悠然亭记_原文_翻译-归有光

发布时间:2011-02-06 栏目:专题 投稿:大方的火车

原文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解释/注释/译文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淀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两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
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萆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周封君是广东按察司副使周济叔的父亲。他的祖先是海虞人,后来迁徙到昆山的茆泾。
周济叔幼年的时候,周封君就亲自传授知识。连续数年之后,让他拜师学习。晚上回家,就点燃灯烛,让他在旁边读诵文章,到半夜才睡,习以为常。等到济叔进入郡学读书,认为他自已已能努力进步,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管束。周封君天天取医卜、地理、星命之类的书学习,尤其精通小儿痘疹,判断病人的死生,片刻也不会差错。早晨起床,就焚香拜神。到亲人的忌日祭祀,总是感伤悲泣。他为人真诚朴实,儿子显贵之后,还是坚持吃粗劣的食物,穿粗布衣服,与人们交谈都是平生常说的话,人们尤其因为这点尊敬他。自已推算自己的命数,能活七十九岁。这一年的生日恰好与他所生年份都是甲子,高兴地说:我应当能增寿十二年,可活到八十九。到了这个年龄,到祖祠设祭,与历代祖宗诀别,无疾而终。
当初,周济叔担任尚书秋官郎,周封君在京师儿子的任官住所接受供养。周济叔任职期满接受朝廷封赏,父子俩一起在奉天门谢恩,观看的人羡慕叹息。内侍把他们请入宫殿,他们遍览宫殿、神明、渐台、泰液池的美景,皇帝用宫中的珍贵食品招待他们,说:“周封君来谢恩的次数少,何况年龄超过八十,还像这样刚健开朗!”依照高规格的礼仪把他们送出长安门才告别。等到周济叔出任佥湖宪,周封君还随着他居住蕲、黄间等地。等到周济叔调任蜀藩,周封君送他到长桥,说:“我老了,不能跟着你远行了,早晚盼你早回来。”周济叔到任,奉皇帝的命令监督办理户籍。艰难困顿做了两年,等到调任海南的命令下来,就上疏皇帝请求回家奉养父母,他下了陇山,兼程赶路。到家一个月后,周封君就去世了。
我感叹说:“周济叔曾经对我说,在蜀地时,巡视下属,经过邛郲九折阪,又登上了峨嵋山,云霞从下面飞着涌出,往下看东方的吴地,何止万里之遥。有诗写道:“登临葱茏山岗上,远远地望我的父亲”“早晚不停真忙碌”“归来莫要留远方”。我写周封君的事,大概是悲哀做儿子的心情。

相关推荐:

张裔传_原文_翻译-陈寿

张荐传_原文_翻译-欧阳修

文帝议佐百姓诏_原文_翻译-刘恒

张率传_原文_翻译-姚思廉

裴佗传_原文_翻译-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