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楚归晋知罃_原文_翻译-左丘明

发布时间:2011-02-17 栏目:专题 投稿:务实的灰狼

原文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解释/注释/译文

注释 ⑴归;送还。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连尹襄老: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⑵以:用来;求:索取。 ⑶于是:在这个时候。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治兵,演习军队。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ó):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⑺即戮(lù):接受杀戮。 ⑻惩(chéng):戒,克制。忿:怨恨。 ⑼宥(yòu);宽恕,原谅。 释:释放;累:捆绑;囚:囚犯;累囚:被捆绑起来的俘虏。成:全;好(hào):友好。 ⑽与(yù):参与;及:赶上;与及:等于说发生关系。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知罃的意思是:你并不是为了我而是放我,我凭什么对你感恩? 何以:用什么。 ⑾任:担当 不知所报:不知道报答什么。 虽然如此,请你一定要告诉我你的想法。不谷:不善,古代诸侯自称之谦辞。 以:依靠;灵:福。 累臣:知罃自称。 寡君:我的国君。 ⑿外臣:外邦之臣。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呼本国的臣。 ⒀其:将;请:请求。宗:宗庙,古代家族权利很大,可以依据假发杀人。 ⒁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即晋君不准我父亲这样做。 ⒂嗣:继承;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事:指军事。 ⒃帅:通“率”。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这里是客气话。脩:治理;封疆:疆界。脩封疆:指保卫边疆。 其:将。下句“其”相同。违:躲避。弗敢违,这里是委婉说法,暗指我将跟你打起来。 ⒄竭:尽;致死:献出生命。 臣礼:人臣所应尽的义务。重为之礼而归之,为,在这里有“行”的意思。 白话译文 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你并非为了我而释放我)我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您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竭尽全力以至於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你(楚王)的。”楚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争夺的。”于是就对很隆重地给他举行礼仪,并把他送回去了。 楚归晋知罃左丘明
文章选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叙秦、晋交恶,晋国派使臣吕相到秦国宣布与之绝交。吕相先历数穆公为德不终、私与郑盟、乘危灭晋等等罪状,尔后归入绝秦主旨,是一篇保存完整的外交辞令。 秦晋两国,都是春秋时期争霸的大国,一在今之陕西,一在今之山西,两国关系相当微妙。既是近邻,又有婚姻关系,交往频繁。但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他们有时友好,有时又兵戎相见。鲁成公十一年(前580),晋厉公与秦桓公原订在令狐会盟,秦桓公未忠守盟约,却挑唆北方的狄族和南方的楚国来夹攻晋国。晋君于是派大夫吕相去陈述与秦绝交的意见。

相关推荐:

庄周家贫_原文_翻译-无名氏

不责僮婢_原文_翻译-冯梦龙

齐宣王见颜斶_原文_翻译-佚名

元史·张孔孙传_原文_翻译-宋濂

刘黑闼传_原文_翻译-刘昫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